<p class="ql-block">韦睿(442—520),是南北朝时期的一个重要官员。原籍京兆杜陵,他的曾祖父迁至郧襄一带居住,韦睿长期在郧阳为官。50岁时,韦睿以上庸太守的身份率兵追随梁武帝萧衍南征北战,平定江左,成为梁朝的开国功臣。</p><p class="ql-block">韦睿常身先士卒战斗在第一线,以少胜多,屡建奇功,敌人畏之如虎。他爱护士卒,关心亲友,不贪功,不贪财,深受梁武帝的器重和同僚的尊敬。毛主席非常欣赏这个杰出的古代官员,对《南史·韦睿传》的批注多达二十五处,是他读史书批注最多的一个官员。</p><p class="ql-block">毛主席很爱读《南史·韦睿传》。在这卷开始的天头上,毛主席用粗重的笔迹划了四个圈,标写道:“梁将韦睿传”。《南史》作者李延寿总结韦睿生平时说:“将兵仁爱,士卒营幕未立,终不肯舍,井灶未成,亦不先食。”毛主席批注:“我党干部应学韦睿作风。”</p> <p class="ql-block">《南史》韦睿传</p> <p class="ql-block">韦睿为上庸太守</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重点批注了我党干部应该学习韦睿的六大作风:一是“躬自调查研究”的求真务实之风;二是“有前无却”的英勇顽强之风;三是“机不可失”的果断决策之风;四是“劳谦君子”的勤勉率下之风;五是“不要私斗”的讲求团结之风;六是“不事贪财”的廉洁仁厚之风。</p><p class="ql-block">韦睿督兵攻打北魏小岘城时,部下有些迟疑,韦睿了解敌情后,力排众议,果断出击,打败魏军,毛主席批注说:“躬自调查研究”“以众击少”“机不可失”“决心”。</p><p class="ql-block">合肥久未攻下,魏国又派五万人来救援,敌众我寡,部下退守巢湖。韦睿亲自上阵督战,终于攻破合肥。毛主席批注:“以少击众”“将在前线”。对韦睿和曹景宗救钟离,解昌义之之围一事,毛主席又批注说:“敢以数万敌百万,有刘秀周瑜之风。”</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批注:我党干部应学韦睿作风</p> <p class="ql-block">韦睿像</p> <p class="ql-block">史书中说韦睿“性慈爱,抚孤兄子过于己子,历官所得禄,皆散之亲故,家无余财。”毛主席批道:“仁者必有勇。”韦睿攻克合肥后“所获军兵,无所私焉。”毛主席又逐字旁圈,批注“不贪财”。对韦睿调解胡景略与赵祖悦的矛盾,毛主席赞道:“干部需和”。对韦睿通宵达旦工作,毛主席称赞他为:“劳谦君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