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钢老年大学摄影中级班大同采风记(二)

简单

<p class="ql-block">2025.9.28.上午,太钢老年大学摄影中级班22名同学走进大同李二口长城。这里作为明代大同镇长城的重要部分,以“奇、伟、雄、绝”闻名,独特的“错长城”景观堪称一绝。同学们沿山脊追寻长城遗迹,用镜头定格夯土城墙的古朴与蜿蜒山势的雄浑。中午,一行人在晋冀蒙三省交界处的餐馆用餐,在融合三地风味的美食中休憩,为这场文化采风增添了别样记忆。</p><p class="ql-block"><br></p> 李二口长城 <p class="ql-block">李二口长城位于山西大同市天镇县城东北12公里处,是明代大同镇长城的一部分。以下是关于它的详细介绍: 历史渊源:李二口长城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当时为防御北方瓦剌部落而建。嘉靖二十五年,宣大总督翁万达奏请朝廷增筑边墙,工程进展至水磨口时,因长城走向产生分歧,后经嘉靖帝钦定,形成了如今李二口长城的独特模样。建筑特色:这段长城东西因山势蜿蜒,南北沿山脊攀升,是山西保存最完整、建造最奇伟、最具观赏价值的一段土长城。长城墙体最高处达12米,宽5至8米,城墙上还有垛口根基遗迹。其整体呈倒“Y”形,两道长城组合而成,一道沿山脊向北,另一道顺山脚向东,形成了万里长城中极为罕见的“错长城”景观。景区概况:景区总面积7平方公里,核心面积2.5平方公里。2020年,李二口长城入列第一批国家级长城重要点段名单,2021年,李二口长城景区正式入列4A级景区。景区内除了长城景观外,还有历史陈列馆、“石头记”大观园、红色记忆馆、九曲黄河灯阵等景观和景点,为游客提供集文化、访古、生态休闲于一体的旅游体验。</p> <p class="ql-block">长城遗址矗立在山丘之上,标识牌清晰可见,电线横跨天空,现代与古老在此交织。我们沿着石阶缓缓前行,脚下的每一步,都像是踩在历史的脉搏上。</p> <p class="ql-block">两位学员在石阶上挥手致意,蓝天为幕,土坡为景,笑容纯粹得像少年。那一刻,年龄被风吹散,留下的只有对山河的热爱。</p> <p class="ql-block">一座古老的土塔静静伫立,周围山丘起伏,树木稀疏。两位游客在塔前驻足拍照,那一刻,历史不再是课本上的字句,而是眼前可触的沧桑。</p> <p class="ql-block">站在观景台上俯瞰山谷,农田如棋盘般铺展,河流如丝带蜿蜒。远处山势连绵,长城若隐若现。我们沉默良久,不是无话可说,而是被这壮阔的景象夺去了言语。</p> <p class="ql-block">一位男学员站在石板路上,手持相机,目光坚定。远处山崖上的古塔静静守望,仿佛在与他对话。他按下快门的瞬间,我知道,他拍下的不只是风景,还有内心的敬意。</p> <p class="ql-block">在“天镇李二口长城”的巨石前,我们再次合影。红色大字醒目庄严,背景是连绵的山丘与古老的城墙。我们站得笔直,像一群守护记忆的哨兵。</p> <p class="ql-block">站在李二口长城上,砖石的粗粝触感与远山的苍茫撞个满怀。这里没有八达岭的喧嚣,只有风掠过残垣时,似在诉说戍边将士的低语。</p><p class="ql-block">一段段未经修复的城墙蜿蜒在山脊,裂缝里嵌着岁月的沙,垛口间漏下千年的光,比任何修缮都更显真实——这不是供人拍照的“布景”,是曾抵御风沙、守护家园的“筋骨”。</p><p class="ql-block">低头见城砖上模糊的刻痕,抬头是与长城同框的村落炊烟,突然懂了:它从不是孤立的古迹,而是与土地、与人共生的史诗。风还在吹,吹过的不只是历史,更是这片土地从未断过的烟火气。</p> 保平堡长城 <p class="ql-block">中午,我们在三省交界处的“三省顺饭店”用餐。红色招牌在蓝天下格外喜庆,饭菜融合了山西、河北、内蒙古的风味,一口下去,是地理的滋味,也是人情的温度。</p> <p class="ql-block">下午来到大同保平堡长城,踏入这片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五年的古老遗址。站在残垣断壁间,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当年的金戈铁马如在眼前。东门“镇云”石额历经风雨,依旧透着往昔的威严。虽堡内庙宇已毁,但四周长城蜿蜒,在夕阳余晖下,更显沧桑雄浑,让人不禁为这岁月沉淀的厚重历史所震撼</p> <p class="ql-block">保平堡长城是明代大同镇长城的重要关堡,位于山西大同市新荣区,是明长城“九边重镇”防御体系中扼守北方游牧民族南下的关键节点,素有“塞外小北京”之称。核心定位:它并非孤立的城墙,而是一座集“军堡+长城”于一体的军事聚落,曾是明代戍边将士的屯兵之所,堡内留存的营房、马厩、粮仓遗址,至今能窥见当年的军事生活。建筑特色:长城墙体以当地黄土夯筑为主,部分地段包砖(今多已遗存夯土芯),随山势起伏蜿蜒,气势雄浑。堡城为正方形,设东、南二门,东门题“镇虏”,南门题“迎恩”,门额字迹虽斑驳却风骨犹存。独特看点:相比其他知名长城,这里更显原始与沧桑,没有过度开发的痕迹,夯土城墙在风雨侵蚀下形成独特的肌理,尤其适合拍摄“荒野长城”的苍茫意境,是摄影和历史爱好者追寻原味长城的小众秘境。</p> <p class="ql-block">保平堡长城,这座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五年的古堡,如今只剩残垣断壁。站在东门“镇云”石额下,仿佛听见了当年的号角与马蹄。夕阳西下,夯土墙在余晖中</p> <p class="ql-block">游览大同保平堡感想:</p><p class="ql-block">站在大同保平堡残破的城墙上,风里都是历史的尘烟。没有网红古城的喧嚣,只有夯土墙的斑驳、半塌的敌楼和远处静默的群山。这里曾是戍边将士的家国,每一块砖石都刻着“守土”二字。如今雉堞残缺,却比完整的古城更动人——它不迎合谁,只是以最本真的姿态,诉说着明长城的铁血与苍凉。走在空无一人的瓮城,仿佛还能听见当年的号角,触摸到历史的温度。保平堡的美,从不是精致的,而是岁月沉淀下的、直击人心的厚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