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宝鸡行之五——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公园

秦岭南

<p class="ql-block">长乐园工业遗址:位于宝鸡市金台区十里铺,抗日战争时期,为保存中国的工业实力,使其免遭日军的掠夺和破坏,申新第四棉纺织厂,从汉口内迁宝鸡。他们在“工业荒原”上建厂,在千难万险中创业,顶着日军飞机的狂轰滥炸,坚持生产,强有力的保障了军需民用物资的生产,为支援持久抗战做出了巨大贡献。长乐园抗战工业遗址园区内现存的申福新办公大楼、窑洞车间、乐农别墅及薄壳车间是国内保留最完整的抗战工业遗迹。</p> <p class="ql-block">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是以1938年荣氏家族创办的申新纺纱厂旧址为核心建立的抗战工业遗址保护区,先后被列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工业遗产”、“陕西省文化遗址公园”、“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工合“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合国际“国际主义教育基地”。现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宝鸡市金台区人民法院,专文为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颁布了“司法保护令”。</p> <p class="ql-block">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及荣毅仁</p> <p class="ql-block">申福新办公大楼:1943年4月14日落成的申福新办公大楼,建筑面积1470平方米,为两层带地下室的砖木结构,青砖墙体,水泥嵌缝,转角处的青砖全是手工打磨。一楼前厅两侧用中国传统风格的八角窗点缀,二楼安装4.8米高的落地窗,楼内的壁炉和木地板形成了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它是钢材,水泥等建材奇缺时期,中国建筑业界一个参观临摹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申新纱厂办公楼于1942年1月破土修建,1943年4月14日竣工,是由我国著名建筑设计师王秉忱设计。</p> <p class="ql-block">薄壳车间:薄壳车间修建于1954年4月,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是采用前苏联援助的图纸修建而成的。其建筑采用双曲拱薄壳结构抵消外力的原理设计,整个建筑具有用料少、跨度大、坚固耐用等特点。建筑物虽经历数十年之久,但至今完好无损,在国内也实属罕见。</p> <p class="ql-block">乐农别墅:建于1943年2月,同年8月3日落成。乐农别墅,是最具民国风格的一幢建筑。这是当时宝鸡申新纱厂总经理李国伟送给岳父荣德生的69岁生日礼物。因荣德生号乐农居士,“乐农别墅”因此得名。它记录了抗战时期中新纱厂西迁的历史,也见证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p> <p class="ql-block">申四迁宝:1937年12月,侵华日军己直逼郑州,并企图尽快占领武汉。如此形势下,李国伟(荣德生之女婿)决定把工厂内迁,免遭敌人之手的厄运。荣德生和上海申四的股董们坚持不拆不迁。但在李国伟的坚持下,最终还是同意了他的决定,1938年8月16日,装载申四内迁机器的第一列火车西行,开往陕西宝鸡。8月下旬,有三列装载申新机器的火车到达宝鸡。至9月10日,申四运到宝鸡的机器已达60车皮。</p> <p class="ql-block">9月20日,申新四厂和福新五厂的机器全部拆卸完毕,总计有6000余吨,均一一装箱。本可以从申新四厂前装上火车,但当地驻军却要再此修筑防御工事,厂方不得不改用驳船从水上运到铁路上装车,船经长江时突遇大风,机船翻沉,致使200多箱纱机和一部1000千瓦发电机沉入江中,最后运到宝鸡的仅有纱机2万绽,布机400台,3000千瓦发电机一组,及日产3000袋的面粉机1套,共有2万多箱。</p> <p class="ql-block">8月31日,申新经理李国伟,写信向股东述职后,随即乘当晚的火车前往宝鸡。从此汉口申新四厂的历史结束了,而远在关中西部的宝鸡,则开辟了近代工业的新纪元。</p> <p class="ql-block">不离不弃:内迁在即,李国伟按照当时国民政府的要求支付了摊派给工人救济会的15万元,救济困难职工。再循例把绝大多数职工遣散让大家去自谋出路。只留下70名技术工人随工厂内迁。哪知道被遣散的职工中,有200多人处于爱国爱厂之心,硬是不愿领取遣散费,情愿随工厂内迁。李国伟不由感叹:“我李国伟何德,何能值得你们追随我去吃苦,你们中有哪一个是我李国伟愿意遣散出去的,好端端的工厂有工不能做,好好的工人不能当,还不是日本人把我们逼成了这个样子”。</p> <p class="ql-block">1938年10月后,押运设备的员工,分批向陇海铁路斗鸡台车站集中。这时,谁也没料想到,有五名工人竟然从汉口沿着铁路独步走到宝鸡斗鸡台火车站,找到工厂。没隔多久,工人王素海又从重庆翻山越岭来到宝鸡,寻找工厂。</p> <p class="ql-block">路易.艾黎力献华夏一“甲子”。</p><p class="ql-block"> 路易.艾黎1897年12月2日生于新西兰,1987年12月27日在北京病逝。</p><p class="ql-block">他自1927年来到中国后,与中国人民风雨同舟,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建设事业奋斗了整整60年。</p><p class="ql-block">1939年至1940年,艾黎两次到延安,受到毛泽东的会见。</p><p class="ql-block">路易.艾黎肖像</p> <p class="ql-block">中新纱厂最初的内迁目的地是重庆,迁移过程中,在艾黎的促成下改迁宝鸡。</p><p class="ql-block">自从艾黎接受了共产党人秦邦宪的建议,要把武汉的3个纺织厂和61个中小企业迁出,申新沙厂就成了艾黎关注的重点。1938年8月4日,艾黎特意陪同政府官员视察申新。因宜昌码头滞留大量物资“换载”,运输非常艰难,故申新改变迁徙方向,内迁宝鸡。</p> <p class="ql-block">中国工合运动:抗战时期,中国工合以“建设经济国防,支援长期抗战,发展民族工业,实行民生主义”为使命,组建成立了3000多个工业合作社,生产大量军需和民用产品,团结各界进步人士,多方争取国际援助,支援国共两党和盟军的对日作战,成为抗战时期一支独特的力量。</p><p class="ql-block">此时,艾黎任职于宝鸡工业合作协会,为中国的抗战事业做出了贡献。</p> <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后,艾黎又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为各国人民的友好做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中国人民、新西兰人民和广大国际友人的尊敬和爱戴。他多次受到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宋庆龄、邓颖超等的亲切会见,艾黎逝世后,邓小平为他题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永垂不朽”。</p> <p class="ql-block">习仲勋为艾黎的题词</p> <p class="ql-block">窑洞车间:为抵御日机的轰炸,申新窑洞车间于1940年1月开始挖掘,1941年2月28日竣工。共挖掘窑洞24孔,全长为1.75公里。其中长度在64米以上的七孔,最长的达109米。七孔长洞有六桥横洞贯通,形成网络式连通。窑洞车间建成后,申新把前纺部的全部设备和1.2万枚纱绽安装于洞内,加紧生产,有力的支援了持久抗战。</p> <p class="ql-block">窑洞布局平面图</p> <p class="ql-block">泉水井:窑洞车间在建造时挖出一眼泉水,厂里用砖将泉眼砌起来。为了避免窑洞塌方,又用陶瓷管道把水引向洞外,泉水在这里源源不断的流出,一直流淌至今。</p> <p class="ql-block">后记:24孔青砖砌就“天圆地方”的地下长廊,就是一条宝鸡抗战工业之河;一通3.5华里长的丰碑,一直横卧巨隧之中。无需博古通今,只要回首来路,您就会明白,宝鸡工业的起跑线就在长乐塬,而“战时景气的宠儿”和“西北工业重镇”的美誉只有和窑洞车间联系,才能实至名归。</p><p class="ql-block">我的宝鸡之行已顺利结束,但雄伟壮美之太白山、古时之陈仓古镇、秦时之雍城、大唐时之陵园、青铜器之乡、西路之秦腔、陕西之工业之重镇等都给我留下了美好而难以忘怀的记忆。宝鸡——直得一去的风水宝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