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人称:在创作情感共鸣与亲朋友人担忧间寻衡之舞

兔无诺言

<p class="ql-block">我向来热衷于运用第一人称进行作文创作。在我心中,第一人称宛如一条隐匿却坚韧无比的丝线,一端紧紧系着我内心最幽微深邃的情感世界,另一端则稳稳牵动着读者的思绪。每当提起笔,我仿佛瞬间化身为故事里的主角,全身心地沉浸于情节之中。那些文字好似灵动的精灵,携带着我的喜怒哀乐,跨越纸张与屏幕的界限,精准地抵达每一位读者灵魂的深处,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这份独特的情感。</p> <p class="ql-block">有一次,我精心创作了一篇名为《把氧气管拔了吧》的文章。彼时,我只当它是我创作海洋中一朵微不足道的小浪花,不会激起什么涟漪。然而,万万没想到,它竟如同一颗威力巨大的重磅炸弹,在亲朋好友的世界里掀起了惊涛骇浪。刹那间,我的手机铃声、微信提示音不绝于耳,仿佛变成了一部热线电话。大家的关怀如潮水般涌来,有的心急如焚,再三询问我的身体状况,仿佛我正躺在病床上与死神殊死搏斗;有的则轻声安慰,鼓励我要坚强面对,好似我真的正处于人生最黑暗的时刻。</p> <p class="ql-block">那时的我,单纯地以为他们只是一时冲动,把文章里的主角误认成了我。每一次面对他们殷切的问候,愧疚之感便如蔓延的青藤,在我内心疯狂生长。可那时的我,就像一个在创作迷宫中迷失方向的孩童,只顾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肆意闯荡,全然无暇思考这种表达方式是否恰当、是否合理,就这样盲目而任性地沉浸在自我世界中。</p> <p class="ql-block">如今,我再度完成了一部名为《生命尽头:感恩相知的绝唱》的作品。这一回,它所引发的关注热度,远远超过了上一篇作品,恰似一场来势汹汹、迅猛燃烧的大火,以极快的速度在各个角落蔓延开来。远在长沙、已达九十岁高寿的张阿姨,尽管与我相隔千山万水,可她通过微信焦急问询的声音,清晰地传递出深沉的沉重与关切之意,仿佛她能够跨越这漫长的距离,亲眼目睹我身处的艰难困境。相邻的吴常宝、叶健,还有那些往昔的同事和好友们,也都纷纷从四面八方拨通电话,他们的声音饱含着跨越山河的浓浓牵挂,让我既满心感动,又不免有些轻飘飘起来。</p> <p class="ql-block">我感动于他们对我的关爱,每一个电话、每一条信息都如同冬日里温暖的炉火,让我在创作的寒冬中感受到了浓浓的暖意。我也暗自得意,觉得自己找到了一种独特的写作密码,能够用文字轻易地触动大家的心弦。我开始沾沾自喜,在创作的小世界里自我陶醉,以为自己掌握了无敌的创作法宝。</p> <p class="ql-block">然而,张阿姨的一番话如同一盆冰冷的水,彻底将我浇醒。她言辞恳切地说:“你用第一人称写这些内容,会让我们这些人心里一直揪着,总觉得是你遇上了这些糟心事”。我反复琢磨她的话,越思考越发觉自己的做法就像一把双刃剑,实实在在地伤害着那些关心我的人。我仿佛看到亲人们眉头紧皱、满脸忧虑的模样,愧疚如汹涌的潮水,将我彻底淹没。但与此同时,我也深切体会到他们对我深厚的爱。这份爱宛如一座闪耀的灯塔,在我迷茫的创作海洋中为我指引前行的方向。</p> <p class="ql-block">经过长时间的思索,我终于领悟,写作并非仅仅是自我情感的宣泄途径,更是搭建在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一座情感彩桥。在追求作品感染力的道路上,我不能像那莽撞冲动的勇士,只知道一味地往前冲,却全然忽略身边人的真实感受。我必须学会在创作引发的共鸣与亲人的忧心之间找到一个绝佳的平衡点,就像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驾驶一艘小船,小心翼翼地避开暗礁。</p><p class="ql-block">在未来的时光里,我会以更为专注且诚挚的心去挑选恰当的表达方式。力求让笔下的文字宛如春日暖阳,既饱含温情又充满振奋人心的力量,同时规避给亲人们带去无端的猜疑与忧虑。我笃定地相信,在这份深沉爱意的润泽下,我的写作征程定会如广袤原野般越走越开阔。我定能凭借不懈的努力,创作出更多既能深深触动读者心灵、又能让亲人倍感安心与欣慰的优秀作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