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容书院历史展》解说词5(李政)

天大海阔

<p class="ql-block">4.文韵斐然</p><p class="ql-block">米毓瑞自幼便与诗书为伴,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这漫长的求学岁月中悄然积淀。他在科举之路上顺遂前行,尽显才华。他的文学作品风格独特,既有对山川景致细腻入微的描绘,又有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字里行间饱含着忧国忧民的情思。其诗赋构思精巧,韵律和谐,尽显深厚功力,用质朴文字传递深刻思想,引得众人传阅、赞誉有加。</p><p class="ql-block">米毓瑞对历史了解深厚,古代先贤为国为民的事迹早已在他心里深深扎根,成为他学习效仿的对象。为此他常常借助诗文来抒发自己的这种思想文化情怀。在诗《癸未冬客并门腊日杂感》中他写道:“读书志古人,想见豪杰士”,对先贤崇拜溢于言表。对于诸葛亮他更是颇多赞美之词,在诗《诗史》中写道:“堂堂诸葛公,勋业光钟簏。使君不枉顾,驰驱讵轻语。一心复王业,非仅图霸举。”</p><p class="ql-block">米毓瑞在晋阳书院读书期间,写出数首瑰丽的诗歌,堪为历史名篇。《晋祠行》中赞颂晋祠风景:“晋山明秀晋水奇,翠滴晴岚绿满坡。云霞满天成异彩,百道奔泉碎琉璃。”用简短的四句就把一个山明水秀的绿色山西呈现在读者面前。在此基础上,又抓住了晋祠主要名胜如悬瓮山、篆字残碑、古老的柏树、泉水等进行描写,给读者以美的享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米毓瑞生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span></p><p class="ql-block">1853年(癸丑,清咸丰三年)</p><p class="ql-block">10月出生于忻州北关七贤巷一个亦农亦商的家庭。高祖米锡光,太学生,曾祖米中元,武略骑校尉,祖父米德昌、父亲米天爵,务农经商为生。米毓瑞出生后,起字兰田,学号香樵,为北关米氏家族第15 世祖。</p><p class="ql-block">1859年(己未,清咸丰九年)</p><p class="ql-block">正月始在家读私塾。后不满足先生授课内容,自定课程,寒暑坚守,博览群书,尤喜经史。</p><p class="ql-block">1868年(戊辰,清同治七年)</p><p class="ql-block">正月入忻州秀容书院读书,开始接受忻州公学教育。1872年(壬申,清同治十一年)二月参加由忻州知州组织的秀才考试,考中秀才,成为忻州儒学生员。同年聘妻常氏,常氏为忻州九原乡忻路人。</p><p class="ql-block">1873年(癸酉,清同治十二年)</p><p class="ql-block">正月在同学们帮助下赴山西晋阳书院学习,做《拟左太冲咏史》,抒发个人理想和抱负。秋冬作诗《思归篇》。</p><p class="ql-block">1877年(丁丑,清光绪三年)</p><p class="ql-block">秋九月,父亲米天爵病故,回忻守孝。不久,因生活贫困,在太原广文馆以教书为业,作诗《读书五咏》。女儿米菱姑出生</p><p class="ql-block">1878年(戊寅,清光绪四年)</p><p class="ql-block">秋十月,山西学史王可庄巡视广文馆,经考核,学习成绩在山西学子中名列前茅,其策对的口才和思维更受王可庄欣赏,认为有“瀚苑之才”,很快被调入山西令德堂学习。</p><p class="ql-block">1879年(己卯,清光绪五年)</p><p class="ql-block">秋,回忻州,应忻州知州方戊昌聘请,以生员身份与忻州知州官员、社会文化名流一起参与编撰《忻州直隶州志》,担任校录。1880年夏完成。用时不足一年。</p><p class="ql-block">1881年(辛巳,清光绪七年)</p><p class="ql-block">夏,与山西令德堂同学去太原狄村拜谒狄仁杰,作诗《晋阳诮夏》《咏龙须凤翼山》等。还与同学赴晋祠等地旅游。</p><p class="ql-block">1882年(壬午,清光绪八年)</p><p class="ql-block">受山西令德堂总校王轩(字霞举,号顾斋,山西洪洞五里张人,1823年出生,1887年去世,曾主编《山西通志》)举荐,被评为优贡,作诗《白发歌》。</p><p class="ql-block">1883年(癸未,清光绪九年)</p><p class="ql-block">三月,以优贡推荐赴京,经礼部考核,列二等,以教职用,开始步入仕途。夏,作诗《晋祠行》,赴山西汾州府临县担任教谕。冬腊月,由汾州过太原回忻州,作诗《癸未冬客并门腊月杂感》。</p><p class="ql-block">1884年(甲申,清光绪十年)</p><p class="ql-block">春,祖父病故。回家守孝。七月作诗《秋七月望日拜父墓作》。冬,托好友马犹龙去临县办理卸任教谕的交接手续。</p><p class="ql-block">1885年(乙酉,清光绪十一年)</p><p class="ql-block">秋,受山西学使王可庄委托去五台县阅秀才考试卷。1886年(丙戌,清光绪十二年)夏,因临县教谕员额被顶替,赴山西垣曲担任训导。冬,作诗《垣曲去来诗》。</p><p class="ql-block">1888年(戊子,清光绪十四年)</p><p class="ql-block">秋八月,在太原乡试中举。在太原一书店买《快雪堂法帖》,做文《快雪堂乐毅论跋》。</p><p class="ql-block">1890年(庚寅,清光绪十六年)</p><p class="ql-block">春赴京参加进士考试,院试获中,殿试又中,以第135名赐二甲进士出身(当年赐进士出身共136名,同进士出身187名),不久点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之职。</p><p class="ql-block">1891年(辛卯,清光绪十七年)</p><p class="ql-block">春回忻州,应好友薛子云邀请,为其父薛临泉撰写墓志铭《薛公临泉墓志铭》;为忻州东石村名士王辑五做《柳轩王公墓表》。月余,又赴京任。</p><p class="ql-block">1892年(壬辰,清光绪十八年)</p><p class="ql-block">秋,慈禧、光绪皇帝在紫禁城西侧的紫光阁款待外国宾客,米毓瑞因步行“迟到”,被慈禧责罚,回乡自省。闲赋在家,应忻州知州许涵度邀请为新成立的明备局撰写《新建明备局碑记》;为忻州东楼村烈妇张氏做文《左烈妇张氏传》。</p><p class="ql-block">1895年(乙未,清光绪二十一年)</p><p class="ql-block">初春去京城,递书,向光绪皇帝言明反思情况,不久归忻,做文《汇吉陈公封赠三代恩荣序册页跋》。仲春,应聘赴山西崞阳书院任教,讲学。作诗《定交篇》和《题程颂甫画卷》。</p><p class="ql-block">1898年(己亥,清光绪二十四年)</p><p class="ql-block">夏,应聘赴山西太谷书院任主讲,临别做诗《赠马子云兼呈诸君》。秋,作诗《秋夜漫兴》。</p><p class="ql-block">1900年(庚子,清光绪二十六年)</p><p class="ql-block">五月,受忻州知州徐桂芬聘请回忻州秀容书院任总讲习、山长。冬,女儿米菱姑去世,做文《亡女菱姑墓表并辨》。</p><p class="ql-block">1901年(辛丑,清光绪二十七年)</p><p class="ql-block">筹集资金,解决书院膏火费用。秋做文《请选任州县以资治理疏》《请实行禁烟宜断厘税疏》《朋党论论》等。</p><p class="ql-block">1902年(壬寅,清光绪二十八年)</p><p class="ql-block">秋,秀容书院改制为新兴学堂,任堂长,总教,审时度势,在旧学的基础上借鉴西方新学,对学校课程进行大力改制,将数学、物理、化学、外语、地理、博物、法制等课程列入学堂教学内容;同时兴建校舍,依九龙岗形成上院、中院和下院格局;还招聘教师,降低学子的入学进校门槛,确定了“礼乐修身,勤慎敏爱”的新兴学堂堂训,度过了人生又一个艰难的时期。秀容书院改制新兴学堂实现了平稳过渡。</p><p class="ql-block">1904年(甲辰,清光绪三十年)</p><p class="ql-block">深秋,被清廷光绪皇帝急召进京,授予记名监察御史,在清都察院工作。</p><p class="ql-block">1905年(乙巳,清光绪三十一年)</p><p class="ql-block">春奉旨去新疆查案,夏归复旨。光绪皇帝授予他正四品御史,赏顶戴花翎。</p><p class="ql-block">1907年(丁未,光绪三十三年)</p><p class="ql-block">春夏被清光绪皇帝授予通议大夫,掌清江西道监察御史(正三品)。1909年(己酉,宣统元年)</p><p class="ql-block">二月回归京城,参与清光绪皇帝的悼念活动。四月,在京城病逝,马舁运回忻州安葬于忻州兰村河习头村。忻州名士邢尔昌做祭文《吊御史公兰田米君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