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景仰的神树

火白王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此次台湾之行,首访阿里山,有幸遇见“鹿林神木”红桧树,是我此生见到的体形最为粗壮的山中古树,没有之一,开了眼,很震撼,景仰之情油然而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增广贤文》言:山中自有千年树,世间少有百岁人。椐考证,阿里山的这棵红桧树树龄2700多年,树高52米,与人身胸高处树围23.5公尺,要18人手拉手才能将树合围抱住,想像一下她有多巨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对古树名木情有独钟,几年前在美篇写了《神奇的古树名木》一文,将自己见过的各地古树名木用图文祥细记录下来。在那篇文章中记述见过的树龄最长的,是陕西黄帝陵轩辕手植柏树,树龄达5千多年。而这次在阿里山见到的红桧树身型之巨是最大的。此生见到超过5千年树龄和由18人合围才能抱拢的巨树,应该是到天花板了吧,何其有幸。</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伴随仓央嘉措《那一世》: “转山转水转佛塔,转过所有经筒,不为超度, 只为触摸你的指纹”的意境,绕红桧树缓缓转行三圈,从不同角度凝视它的容颜,感受它的呼吸,与其喃喃私语,心中自有万般滋味。2700多年前的某一天,一棵树苗在海拔2300多米的陡峭山坡上破土而出,娇嫩的两小片叶苗迎着阳光雨露,在风中摆摇成长。它并不知道自己处于什么环境中,往后余生将遇到何种考验,默默的生长、生长,长到两千多年以后的今天,成了千万人景仰的“神木”,生命仍然没有停歇,继续向上、往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人们常常将出身低微、生长环境恶劣、生存艰难困苦形容为“草根出身”,我就是其中一员。但是与这棵红桧树相比,就不值一提了。台湾的阿里山是沙砾岩质地,土层薄,山势陡峭,不利水土保持。台湾处在台风高发区,每年从太平洋形成的上十次台风经过菲律宾,然后直扑台湾。2019年我此生遇到的最吓人的一次台风,整个房子都吹的晃荡,窗户缝隙处发出“呜呜”的呼啸声,风声如狮吼,雨滴如子弹,房前屋后的树枝几乎全被折断,整座城市一片狼藉。台湾的打雷闪电同样惊心动魄,每年都有许多树木遭受雷电的灭顶之灾。除了天灾,人祸更为惨烈,日本在台湾殖民50年,对台湾资源的掠夺比强盗更残忍。为了砍伐阿里山的木材,日本人专门修了进山铁路,将阿里山的木材砍伐殆尽。红桧树就是在这么一种循环往复的天灾人祸中生存下来,经历两千多年生死劫难,却依然傲然挺立,雄姿英发,成为人们景仰的神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凝视着它粗糙的皮肤,纹理线条优美,色彩澄黄厚重,历经沧桑仍肤质高贵。我忽然想起小时候外婆用她那双长满老茧、皲裂粗糙的手伸进后背抠痒的情景,很止痒很舒服,外婆一边帮抠痒一边不停的问,好了没有?我总是舍不得外婆那双疼爱我的手,回外婆说再抠抠嘛。外婆和这根红桧树有什么联系吗?有的。我就是红桧树与外婆的媒介,把二者联想在一起,树与人有非常多的交集,从树木生长成材到人的长大变老,生命的过程给我们宝贵的启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时间中沉淀的厚度。红桧树穿越了冰川世纪的严寒,历经数千年的风霜雨雪,在近百年来,承受了近乎灭顶的掠夺。这不仅仅是一段自然史,更像一面深邃的镜子,映照出我们每个人生命的轨迹与真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红桧并非速成的树种。它生长缓慢,年轮致密,正因如此,才能造就其不朽的材质。我们的人生,又何尝不是一个“积厚”的过程?在这个追求“速成”与“即时满足”的时代,我们常常焦虑于成长的缓慢,懊恼于成功的迟来。但红桧告诉我们,真正的坚韧与价值,恰恰源于那些不为人知的、缓慢沉淀的岁月。 每一次专注的努力,每一次深刻的思考,都如同一圈扎实的年轮,内化为我们生命不可分割的厚度与密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伤痕是生命的一部分。仔细观察古老的红桧,能看到巨大的伤疤与空洞——那是雷击、风灾或烈火留下的印记。更触目惊心的,是那些被齐根斩断的树桩,诉说着一段被掠夺的痛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人生亦非坦途,伤痛与失去是普遍的宿命。或许是事业的挫败,是关系的破裂,是健康的危机,或是时代的尘埃落在个人肩上,成为一座大山。我们或许会像那被砍伐的红桧一样,感到被拦腰折断的绝望。但红桧给了我们更深的启示:它从不试图抹去伤痕,而是与伤痕共存,甚至让伤痕成为自身历史的一部分。 那些空洞没有让它倒下,反而让它显得更加苍劲与独特。那些被砍伐的树桩上,可能又会萌发出新的枝条,成为“二代木”,延续着生命的奇迹。生命的顽强,不在于永不受伤,而在于拥有带着伤痕依然向着光明的勇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价值的转向与升华。台湾对森林保护立法严、力度大,红桧的生命历程终于迎来“新生”。当它不再被作为木材砍伐,当它被尊贵的保护,其价值反而得到了升华。它成为了森林的守护神、生态的基石、人们心灵疗愈的场所。它的存在本身,就是最大的价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为我们的人生提供了一种深刻的范式转换:人们是否一定要在社会的单一赛道上,被赋予财富、地位、功名等,才能体现价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当遭遇瓶颈,或是在传统意义上“失败”时,或许正是开启“价值转向”的契机。从“被他人所用”转向“自我实现”,从“向外索取”转向“向内滋养”。 就像红桧一样,可以成为一道风景,去滋养他人;可以成为一个港湾,去安抚人心;可以用自己的经历与智慧,为身边的人提供一片“精神的荫凉”。我们的存在本身,对世界释放的善意与美好,就是一种无可替代的价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愿我们都能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活得像一棵真正的红桧:既有向下扎根的沉稳,也有向上生长的渴望;既能坦然承受风雨的刻痕,也能在绝境中萌发新枝;最终,不再仅仅是一根树或一块“良材”,而是成为一片能够滋养万物、生生不息的“生命森林”。生命之树常绿,生命之水长流,感恩阿里山“鹿山神木”红桧树赋予此行的温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图片均用华为手机现场拍摄)</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