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把乡村作为五美产品来打造</p><p class="ql-block"> 经济学上的农产品包括,果实类农产品,副产物类农产品,场景类农产品,体验类农产品,过程类农产品,能源类农产品,加工类农产品,其中乡村就是场景类农产品之一,如何打造呢?特别是四边乡村,城边,景边,民俗民族边、农区边如何打造呢?各地经验表明,打造五美乡村产品就是抓手。</p><p class="ql-block"> (一)产业旺美乡村。</p><p class="ql-block"> 一是农房变“客房”。乡村有个小院在等着您,成立村集体全资公司,动员村民将闲置农房以入股、出租或流转等方式集中到村集体进行统一经营管理,由村集体对外招商,开办农家乐、民宿、非遗体验馆等。</p><p class="ql-block"> 二是农艺变“工艺”。原乡人,归乡人,新乡人,大量出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城镇乡村和而不同,乡里乡亲和睦相处。坚持技艺传承与人才强村并重,吸纳本村优秀年轻村民,吸引大学生返乡就业。大力挖掘本村民族手艺传承人,对手艺人开展思想引导和专业培训,大力引进“新农人”,吸引“投资人”参与建设。</p><p class="ql-block"> 三是农俗变“节俗”。视觉美丽,体验美妙,内涵美好,业态美和。依托丰富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在每周六及重要节日举办的篝火晚会,承接各类研学团建活动,诸如民族歌舞、打草鞋、画簸箕画等传统农俗活动变成了供游客参与体验的旅游项目,丰富村民和游客们的精神文化生活。</p><p class="ql-block"> 四是农园变“公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全村庭院进行整治,让村貌焕然一新。第五,农民变“网民”,男耕女织,下地能弯腰,上桌摸鼠标。创建“三亲六齐”(三亲即党群关系亲、邻里关系亲、家庭成员亲,六齐即齐抓思想、齐促服务、齐扬文化、齐助传承、齐谋发展、齐树品牌)党建品牌。</p><p class="ql-block"> (二)环境优美乡村。</p><p class="ql-block"> 一是保护村庄周边的山水和自身的空间肌理。村庄的“建成区”往往叠加在比它大几十、几百倍的农田、山水、原野之中,村庄不是一个完全可以独立的空间,它融合于自然田园中。所以一定要在规划中为这些田园风光的长久保留留出余地。</p><p class="ql-block"> 二是空间与功能的有机统一。生态、生活、生产这三生合一是农村重要的特点,而城市是分离的,应该尊重“三生合一”的现状并加以“拾遗补缺”式的优化,而不能按城市“规整”的模式将它们推倒重来。</p><p class="ql-block"> 三是保持与改进乡村生态循环。把农村的生态观坚持下去,不要照搬城市的治理办法,利用大自然的自身降解能力会造就环境美丽、水域清洁、土壤肥力不断改善的美好乡村。 (三)治理和美乡村。</p><p class="ql-block"> 一是文化和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城镇乡村和而不同,乡里乡亲和谐相处。乡土的文化不仅是对农民心灵是慰籍,而且是城里人都有的田园梦,谁都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向往,乡村整治要传承当地历史文化。</p><p class="ql-block"> 二是环境和谐,对于农村的污水处理、可再生能源的应用,以及农村各类新技术的应用,都要以适用为基础,不能像城市一样搞一个中心式的污水处理厂和长距离管道网,这样特别浪费。小型的分散式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可以使水资源高效率循环利用。</p><p class="ql-block"> 三是村村和谐。农村千百年来都是自食其力,乡村振兴一定是基于农民的自力更生。每一个县,每一乡,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每个村庄都不一样,都可以成为网红打卡点,我们要从实际出发,尊重当地的文化和山水资源,采取从下而上的规制办法。</p><p class="ql-block"> 四是城乡和谐。农村是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自然树丛和星罗棋布的农宅,乡村是一个乡村原野集合体,有野味趣味。应该把乡村里传统的东西弘扬出来,所有的道路、建筑、场景跟城市不一样,这样城市人才会因此向往。庭院、农作物在农舍旁边很自然地生长,这才是城市人最向往的旅游地,才有吸引力。如果把这些搞成跟城市一样的景观,城里人就不会去乡村。所以,要提倡逆向整治。</p><p class="ql-block"> 五是农民和谐。有很多取而代之的想法,有很多蓝图,要改造农村,其实完全是失败的。要坚持农民自治,农民、农村、农业三农协调发展。这其中,农村、农业是农民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创造出来的物质形态,这一点很重要。有很多所谓农村领域的专家不是农民的专家,应该从农民的角度思考,有益于农民,才能繁荣乡村。</p><p class="ql-block"> (四)文化润美乡村。</p><p class="ql-block"> 一是建筑文化润美。农房改造应在尊重当地乡土建筑和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增强安全、宜居、绿色和美观,防止照搬工业化、产业化、单一化模式下乡;原则上,乡村污水治理、垃圾处理,甚至新能源的建设应是分布式、小型化、微循环,防止照搬工业文明时代城市的大规模、中心化模式;乡村规划和农居设计,要传承本地、本村文化传统风格。</p><p class="ql-block"> 二是乡风润美。乡村有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且薪火相传的文化积淀。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源头在乡村,主体是乡村文化,载体是数百万个自然村落。文化的本质是“人化”“化人”。所谓“人化”,即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改造;所谓“化人”,即以共同认可的标准规范人的行为。乡村振兴,本质上是“乡村复兴”,复兴农业文明时代的辉煌。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p><p class="ql-block"> 三是多种功能润美。乡村之于城市具有食物保障、生态保育、文化传承三个自身独有、城市没有、未来必有的特殊功能,食物保障、生态保育是“塑形”,文化传承是“铸魂”,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工程。传承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要义,乡村文化的传承不仅仅局限于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和非物质遗产,更重要的在于思想理念、思维方式和优秀制度的传承。</p><p class="ql-block"> (五)田园畅美乡村。</p><p class="ql-block"> 一是宜居宜业的家园。乡村振兴,首先要给农民一个宜居宜业的地方。宜居宜业有两个必备条件,一个就是种地不能太远,一个就是能够就近就地就业,这样才能宜业。光种那一点地肯定不行,想发展没有就近打工这个条件发展不了。</p><p class="ql-block"> 二是农产品高效生态的田园。从源头上做起,改良土壤,治理水污染,至少这两个方面解决了,农产品的高质问题,才能有起色。乡村振兴不光是为了乡村,还为了城市市民休闲养生,生活质量水平的提高是现在最现实的需求,特别是未来的养生养老,更是一个不可估量的发展方向。</p><p class="ql-block"> 三是人与自然和谐的乐园。人与自然各得其所,都快乐地生活在自己的天地里,人不破坏自然,自然也不再惩罚人类。环境质量优劣,关键在乡村。对旧村的改造,要“外面五千年、内里五星级”,所谓外面五千年,就是保住传统,尽可能多地保持传统;所谓内里五星级,就是引入现代,这应该是我们遵循的一个基本思路。</p><p class="ql-block"> 四是农耕文化传承的故园。五千年农耕文化留下了丰富的精华,宝贵的资源。今天我们津津乐道的生态农业、循环农业、有机农业、立体农业等等,我们的祖先早就作出实践,并且总结出成套的经验。乡村解决矛盾靠什么?靠诚信和情感。在乡村面对矛盾和问题,遵守的是情、理、法。有些事就靠那些有权威的人,几句话就摆平了,这个是留下来的一个传统,应该继承。</p><p class="ql-block"> 五是累积家园红利的福园。乡村是一个熟人社会,互相之间情况非常了解。为什么家虽穷却故土难离?为什么中国人都想找一个熟人圈?家园红利是一个优秀的文化传承,是乡村的优质资源,对于社会管理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它具有提高效率、节省成本、节约资源等多项优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