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天学习的《关于知足》这个章节,稻盛和夫先生用了非洲部落狩猎和烧荒两个例子,表示人们应该具备这种“共生的思想”,抑制不断膨胀的欲望。我心里不仅要问:为什么具备这种思想的非洲部落却长期处于野蛮落后的状态呢?这样的知足思想真的有利于社会发展人类进步吗?</p> <p class="ql-block"> 南美洲的巴西,地处亚马逊平原,年平均气温25-28°C 。全年高温多雨,土地辽阔,气候适宜,水源丰富,是世界上自然条件最好的国家。但除了足球和桑巴舞,巴西鲜有叫得出名的工业产品。巴西卖给世界的是大豆、咖啡、甘蔗等农产品,以及铁、铜、铝等矿石矿产资源。巴西人从来没有饥寒交迫的感觉,但正是因为优越的自然条件,让他们安于现状,跳不出知足的陷阱,让他们永远组织不起来进行工业革命,所以发展缓慢。</p> <p class="ql-block"> 反过来,我们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多少仁人志士为了改变国家贫困落后挨打的局面,为了革命理想抛头颅洒热血,生命不息,奋斗不止。谭嗣同是戊戌六君子之一,百日维新失败后,被慈禧太后杀害了。谭嗣同父亲当时是湖北巡抚,按现在的话,他是省长的儿子,家庭条件优越,如果不参与戊戌变法,他的生活应该非常富足。孙中山先生是留美医学博士,如果不是为了革命,当医生岂止富贵人家?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家里是富农,在当地是小康之家。即便是不愿当农民,湖南师范大学毕业后,做了小学校长,在省城长沙安身立命不是难事。特别是国共合作期间,因为工作能力突出,深受孙中山赏识,曾出任国民党代理宣传部长。高官厚禄没有消磨毛主席的革命意志,历尽千辛万苦的共产党在他的领导下,取得了胜利,建立了新中国。</p> <p class="ql-block"> 1949年毛主席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奠基典礼上庄严宣读了这段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恰恰是那些出身良好家庭,接受过良好教育的人,肩负振兴中华、强国富民的历史使命,不计个人得失,舍生忘死,为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奉献了青春和生命。</p> <p class="ql-block"> 所以理解知足,我觉得一定要找到奋斗和知足的平衡点,奋斗驱动我们获得更多,决定了我们人生的高度和体验的广度。知足让我们享受当下,决定了我们幸福的底线。用“适情知足”来平衡奋斗与知足,对自己能控制的要尽全力去做好,对自己无法做到的,学会坦然面对,减少内耗。人生感恩拥有,接纳遗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