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漫游桃花源</p><p class="ql-block"> 桃花源,乃芳村镇(原毛良坞乡)坞石坑,过去人叫“大源”(方言“桃源”),现在称“桃花源”。它和杭州“千岛湖”相邻,与衢州七里乡接壤,背倚白菊花尖西麓,四周崇山峻岭,竹海荡漾——是常山最偏远的乡村之一。</p><p class="ql-block"> 该村自然环境优越,土地丰沃。这里盛产毛竹、油茶籽,名贵药材、乌桃等野果遍生山野,早在明清年间,便有先民自衢州、江西、福建等地迁居此于,两条主要水源从凉亭岗与西坑岭汇入坞石坑,形成“双龙汇水,众星拱月”之势,青山和绿水,共同滋养着这方水土,也成为古村绵延不断的生命之源。</p><p class="ql-block"> 车子驶入景区门楼,便转向一条窄小的乡村公路。沿途有杨家、吕家、大源、小源、龙门堪、田铺等自然村,虽然处偏僻,却因深藏大山而生态绝佳,踏入此地,恍若步入“世外桃源”,无怪乎当年创办“农家乐”后,这里便被誉为现实版的“桃花源”。</p><p class="ql-block"> 景区以峡谷、溪流、瀑布和连绵竹海为特色,<span style="font-size:18px;">满目苍翠,环境清幽,</span>素有“天然氧吧”之称,也有“江南小九寨”的意境。蓝鹊桥、木榨油坊、水碓、磨刀石、桃花潭、青龙瀑布,以及红军路、西岭古道、卖油岭等景点,使其成为户处徒步和休闲度假的理想之地。</p><p class="ql-block"> 我们从一处刻有“桃花源”字样的巨石旁开始徒步。这原是一条通往衢州的古道,当年林场在这里修筑公路,方便了与外界的车辆通行。林场外迁后,这里重归宁静,公路两旁,翠竹婆娑,溪声潺潺,行走在这浓荫蔽日的路上,别有一番沁人心脾的惬意。</p><p class="ql-block"> 翻过几道弯,行走不到半小时,便抵达毛良坞分场原址。当年我岳父在此任场长,带着林场职工植树、护林,锯板、造纸,鼎盛时有百多号人,每日人来车往,一片繁忙。如今林场外迁,<span style="font-size:18px;">原址已荒芜,</span>喧闹声也已散尽,只留下几幢老屋,如时光定格在这里:墙面悄然剥落,水管绣迹斑斑,纸槽荒草丛生,石阶青苔蔓延,唯有那两棵高大的古枫,依然默默地矗立着,为这里留下曾经热闹的记忆。我们又往前走过一段西岭古道,探访荒废的小水电旧址,望着前方愈加幽邃的山林,大家就此止步,遂循原路返回。</p><p class="ql-block"> 从大源岔路口出来,便是坞石坑“桃花源”的中心。许多农家民宿掩映于竹林中,它们风格各异,既有家庭小院的质朴温馨,也不乏宾馆式的现代舒适,为游客提供了多样的选择。每年盛夏,这里是一处避暑的天堂,游客们在此枕溪而居,推窗即见竹林,在此体验农家风情,尽享山里的凉爽与宁静。</p><p class="ql-block"> 近来天气依然炎热,故仍有不少游人前来觅凉。我们沿溪一路漫游,或在古老的廊桥上凭栏小憩,或在凉爽的水潭边嬉戏弄波。河谷卵石累累,溪水清澈见底,山风拂过竹梢,沙沙清响,与潺潺溪水交织,汇成悦耳的音调。在这里,时间仿佛放缓了脚步,只剩下水流、风吟与无处不在的绿意——眼前的一切,共同构成了一幅完美的桃源画卷。</p><p class="ql-block"> 中午品过地道的农家菜后,我们又采购了当地的野生猕猴桃、笋干、咸菜干等山货,可谓收获满满。踏上返程之路,车上满载着山野的馈赠,心里回味着今日一游,至此,我恍然大悟:真正的桃花源,从来不只是一处风景,更在每一个愿意停下脚步、静听溪语人的心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