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沿黄梅四祖寺左侧围墙往山上行走,寻找“鲁班亭”。鲁班亭在四祖寺后山四祖村傍,是一座以石代木的仿木结构石亭。</p> <p class="ql-block"> 亭内含石塔,俗称“众生塔”,因谐音“种松”而得名,故原称“种松塔”。种松乃是栽种松树,栽种松树简称栽松,而“栽松”源于“栽松道人”的传说,故此塔实则“栽松”塔。</p> <p class="ql-block"> 据《五灯会元》之“五祖弘忍大满禅师”记载:</p><p class="ql-block"> “五祖弘忍大师者,蕲州黄梅人也。先为破头山中栽松道者。尝请于四祖曰:“法道可得闻乎?”祖曰:“汝已老,脱有闻,其能广化邪?傥若再来,吾尚可迟汝?”去,行水边,见一女子浣衣。揖日:“寄宿得否?”女曰:“我有父兄,可往求之。”曰:“诺我,即敢行。”女首肯之,遂回策而去。女周氏季子也。归辄孕,父母大恶,逐之。女无所归,日佣纺里中,夕止于众馆之下。已而生一子,以为不祥,因抛浊港中。明日见之,恭流而上,气体鲜明,大惊,遂举之。成童,随母乞食,里人呼为无姓儿。“</p><p class="ql-block"> 其意为:五祖弘忍大师是蕲州黄梅县人。前世是破头山中的栽松道人。他曾向四祖道信请求:“能否传授佛法?”四祖说:“你年岁已老,纵然传佛法,又如何能弘扬佛法?若能转世重来,我或许可以等你。”栽松道人便告辞而去。</p><p class="ql-block"> 途中经过溪边,遇见一位女子正在洗衣。他作揖问:“能否借宿一晚?”女子答:“我有父、兄在,你可去向他们请求。”栽松道人说:“你先答应我,我方敢去。”女子点头应允,他随即回头离去。</p><p class="ql-block"> 这位女子是周家第三个孩子。回家后竟怀有身孕,父母十分愤怒,将她逐出家门。她无处可去,白天在乡里帮人纺纱,夜晚寄宿在驿舍屋檐之下。后来生下一子,认为不吉祥,便将婴儿抛入污浊河水中。次日却发现婴儿逆流而上,气息充沛面色红润,神态恭敬,大惊之下又将其抱起。孩子逐渐长大,跟随母亲乞食为生,被乡里人称作“无姓儿”。</p><p class="ql-block"> 四祖道信再遇五祖弘忍之时,《五灯会元》也有详细记载:</p><p class="ql-block"> “一日往黄梅县,路逢一小儿,骨相奇秀,异乎常童。祖问曰:“子何姓?”答曰:“姓即有,不是常姓。”祖曰:“是何姓?”答曰:“是佛性。”祖曰:“汝无姓邪?”答曰:“性空,故无。”祖默识其法器,即俾侍者至其母所,乞令出家。母以宿缘故,殊无难色,遂舍为弟子,以至付法传衣。”</p><p class="ql-block"> 其意为:有一天,四祖道信大师前往黄梅县,在路上遇见一个小孩。这孩子骨骼、相貌,奇特、俊秀,与平常的小孩大不相同。四祖就问他:“你姓什么?”小孩答:“姓倒是有的,但不是普通的姓。”四祖问:“那是什么姓呢?”小孩答:“是佛性。”(“姓”与“性”同音)四祖又问:“难道你没有姓吗?”小孩答:“佛性本是空,所以无姓(性)。”</p><p class="ql-block"> 四祖听后,心中认定这孩子是个传承佛法之人,当即派身边之人到孩子的母亲那里,恳请允许他出家。他母亲知道与佛有缘,丝毫没有为难不舍,即将他送入佛门,成了四祖的弟子。最终,四祖将衣钵和正法传给了五祖。</p> <p class="ql-block">五祖弘忍</p> <p class="ql-block"> 这便是五祖弘忍大满禅师,由“栽松道人”转世的传奇身世。当然这是古人的杜撰,但故事很传神,体现了禅宗文化的思想。</p> <p class="ql-block"> “众生塔”建于唐代,据传是四祖道信为五祖弘忍前世“栽松道人”所建之墓塔。塔身为直立卵形状,高约1.3米,直径的约1米,浑然圆润,整石雕凿而成,造型独特,实属罕见。塔座为六面须弥座,腰部各面刻有动物图案,形象生动,塔通高约2.25米。</p> <p class="ql-block"> 为了保护“栽松”塔,也是纪念栽松道人,在北宋元符二年(1099年)建造石亭。石亭为六角单层亭阁式,<span style="font-size:18px;">通高约6米,边长约3米。</span>三面有门框,并有门轴孔,想必原有木门。另三面为石墙,墙上有窗,窗花是双交四椀样式灵花。石亭建于基座之上,基座高约1.5米,周边并未建有台阶。从建筑形式看,似塔非塔、似阁非阁,只是更似亭而已,故后人称作“亭”,其实兼有纪念堂之意。</p> <p class="ql-block"> 石亭采用六根棱形立柱支撑,横梁采用仿木建筑卯榫结构连接、斗拱也是仿木建筑结构以支撑屋顶面。屋顶面采用六角攒尖顶,其上宝顶,下面是六边形,上部是圆形。屋檐石板稍微上趐,如同木建筑中虬檐,避免石建筑的呆板,增强美感,也利于排水。</p><p class="ql-block"> 整体建筑以石代木,难度极大。人们惊叹其建筑难度和造型,仿佛鲁班再世而建,故后人称为“鲁班亭”。</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鲁班亭附近地上有摆放整齐的屋面石构件,尚未安装。估计是地面下沉,造成石亭变形,可能无法安装回去,放置此处。</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北面墙壁上刻有文字,应该是铭文,告知后人建造原因和时间,可惜年代久远,字迹己无法辨识。</p><p class="ql-block"> 离开鲁班亭,前往衣钵塔、毗卢塔,了解四祖道信的更多传奇之事。</p><p class="ql-block"> 2025年10月13日于公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