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5年10月13日)</p> <p class="ql-block"> 2025年10月10日上午,在远离延平区茫荡镇32公里的偏僻山区三楼村路边,我弯着腰,一耙一耙地将晒场上的谷物摊开,动作缓慢却有力,像在与土地对话。阳光落在我浅色的帽子上,映出岁月的痕迹。远处山林苍翠,木栏静立,仿佛时间也放轻了脚步。我忽然明白,所谓光阴,并非只是匆匆流逝,它也藏在这样的清晨里,藏在一粒粒被翻晒的谷子中,藏在一双布满老茧却依然稳稳握住农具的手上。我们总在追赶明天,可真正活着的,是此刻脚下的土地,是手边正在做的事。这世间最朴素的智慧,或许就是低头劳作,抬头见山,心无旁骛地过好这一天。</p> <p class="ql-block"> 忆起五十年多年前(69至70年代初)在上山插队的生产队谷场,阳光把谷粒晒得发烫,我和伙伴们挽着袖子,赤着脚在谷堆里翻晒,汗水顺着年轻的脊梁往下淌,却能把一筐筐粮食扛得笔直,连笑声都裹着股使不完的劲儿。那时总觉得,这金黄的谷粒会和我们的青春一样,永远饱满地铺在眼前。</p><p class="ql-block"> 如今站在这片似当年插队时山区农村的土地上,风还是当年的风,手里的木耙却沉了许多。弯腰翻动谷粒的瞬间,腰杆再也没法像从前那样轻易挺直,指节上的老茧蹭过谷粒,才惊觉岁月早把当年的热血,酿成了谷堆里沉淀的温厚。原来所谓时光,就是看着自己从谷场里挥汗的少年,变成了守护这片金黄的、慢慢弯腰的人。</p> <p class="ql-block">感谢郑玉德老师兄为我拍摄的照片,作为留影念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