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孩子的“情绪教练”》

硚口区长征小学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线上讲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从“灭火”到“教练”的思维转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主讲人:[长征小学]</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各位亲爱的家长朋友,晚上好!</p><p class="ql-block"> 非常感谢大家在忙碌一天后,抽出宝贵时间来到这里,共同学习如何更好地陪伴我们孩子的内心成长。</p><p class="ql-block"> 相信这个场景大家都不陌生:孩子因为作业难题大哭大闹;在商场里因为没买玩具而满地打滚;我们好说歹说,他却把房门“砰”地一关… …那一刻,我们是不是瞬间就变成了“灭火队长”,心急火燎地只想把眼前的这场“大火”扑灭?于是,我们可能会吼叫、说教,甚至惩罚。结果呢?火可能暂时灭了,但“火灾”隐患却一直在。我们感到精疲力尽,还满心愧疚。</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想邀请大家进行一次身份的转变:我们从“灭火队长”,转型为孩子的“情绪教练”。 我们不只关注表面行为,更关注行为背后的情绪和需求。我们不再只是去“扑灭”问题,而是去“教会”孩子如何与自己的情绪相处。这才是守护他们心理健康的根本之道。</p> <p class="ql-block">第一部分:为什么我们需要成为“情绪教练”?</p><p class="ql-block">‍ 孩子的世界,充满了各种他们尚不能完全理解的巨大情感。愤怒、悲伤、嫉妒、恐惧… …对他们来说,这些情绪就像突如其来的洪水,他们的小船在里面颠簸,不知所措。</p><p class="ql-block"> 这时,他们最需要的,不是一个在岸上指责他“你为什么要把船弄翻!”的指挥家,而是一个跳进水里,陪着他,告诉他“别怕,我在这里,我们一起稳住它”的教练。</p><p class="ql-block"> “情绪教练”的核心,就是构建最牢固的亲子联结。 心理学研究发现,当孩子能从父母那里获得持续的情感支持和理解时,他们会有更强的安全感、更高的自尊水平,以及更好的社交和学业表现。我们与孩子的情感联结,是他们一生心理健康的基石。</p> <p class="ql-block">第二部分:“情绪教练”的四大基本功</p><p class="ql-block">要做好教练,我们先要练好基本功。请大家记住这四个关键词:</p><p class="ql-block"> 1. 觉察: 首先,我们要能敏锐地发现孩子的情绪信号。比如,他今天回家关门声音重了,或者喊他吃饭时他不耐烦了。这些都是情绪的“烽火台”。</p><p class="ql-block"> 2. 接纳: 我们要在心里告诉自己:所有的情绪都是可以被允许的,但并非所有的行为都可以。 孩子有权利生气、难过,但我们不能接受他打人、摔东西。</p><p class="ql-block"> 3. 倾听: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倾听,不只是用耳朵听内容,更是用心去感受孩子情绪的温度。</p><p class="ql-block"> 4. 引导: 最后,才是我们发挥“教练”指导作用的时刻,帮助孩子为情绪找到出口和解决方案。</p> <p class="ql-block">第三部分:三个万能工具,把理论变成日常实践</p><p class="ql-block">‍ 接下来,我给大家三个可以立刻带回家的“万能工具”。</p> <p class="ql-block">工具一:积极倾听——打开孩子心门的“金钥匙”</p><p class="ql-block"> 很多沟通的失败,在于我们说得太多,听得太少。请大家对比一下这两种回应方式:</p><p class="ql-block"> 孩子说:“妈妈,小明今天不跟我玩了!”</p><p class="ql-block"> 常见的回应: “没事,你找别人玩呗。”或者“是不是你又干什么惹人家生气了?”</p><p class="ql-block">(这种回应,关闭了沟通的门)</p><p class="ql-block"> 情绪教练的回应: 停下手里的事,看着孩子,说:“哦,看起来你有点难过,因为你很希望和小明一起玩,是吗?”</p><p class="ql-block">(这种回应,打开了孩子的心门)</p><p class="ql-block">这里有一个小口诀,叫 “停、听、译”:</p><p class="ql-block"> · 停: 停下你正在做的事,给予孩子全然的关注。</p><p class="ql-block"> · 听: 听他说了什么,更听他没说出来的感受。</p><p class="ql-block"> · 译: 像翻译一样,把你听到的感受“翻译”出来。“你感到(失落),是因为(好朋友离开了),对吗?”</p><p class="ql-block"> 当你准确地说出他的感受时,你会发现,孩子可能会长长地舒一口气,因为他终于“被看见”了。</p> <p class="ql-block">工具二:先联结,再纠正——让“理智脑”重新上线</p><p class="ql-block"> 当孩子情绪崩溃时,他的大脑皮层(理智脑)是处于离线状态的。这时跟他讲道理,就像对着一台死机的电脑输入指令,完全没用。</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帮助他的“理智脑”重新启动。</p><p class="ql-block"> 比如孩子写作业时发脾气摔铅笔。</p><p class="ql-block"> 错误的做法: “不许摔!捡起来!马上写!”</p><p class="ql-block"> 正确的做法:</p><p class="ql-block"> 1. 情感联结(让大脑联网): 走过去,轻轻抱住他,或者拍拍他的背,说:“这道题是不是很难?让你觉得很挫败,很生气。”</p><p class="ql-block"> 2. 一起冷静(安装杀毒软件): “我们需要让大脑冷静一下。我们来一起做三个深呼吸,好不好?吸气……呼气……”</p><p class="ql-block"> 3. 解决问题(重新输入指令): 等他平静下来后,再问:“现在感觉好点了吗?那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怪兽’一样的题目到底在哪里,我们一起打败它?”</p><p class="ql-block"> 记住这个黄金法则: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p> <p class="ql-block">工具三:赋能式鼓励——塑造孩子的“成长型思维”</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语言,就像一把雕刻刀,在塑造孩子的自我认知。</p><p class="ql-block">请大家对比这两句话:</p><p class="ql-block"> · “你真聪明!” (关注天赋,结果)</p><p class="ql-block"> · “我看到你为了这次考试,非常努力地复习,这个进步是你应得的!” (关注努力,过程)</p><p class="ql-block"> 第一句话,会让孩子害怕失败,因为失败意味着“我不聪明了”。第二句话,会让孩子敢于挑战,因为他相信“只要我努力,我就能进步”。</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成长型思维”。我们要多用“我注意到……”、“谢谢你……”、“因为你努力……”这样的句式,去鼓励孩子的努力、策略和坚持,而不是只夸他天生的聪明和漂亮。</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关系是教育的前提。各位家长,今天分享的理念和方法,不需要大家立刻完美掌握。请允许自己和孩子在错误中学习。建议大家,从今晚,从一个小小的改变开始:当孩子跟你说话时,放下手机,看着他的眼睛,认真地听一分钟。就这一分钟,就是“情绪教练”伟大的起点。</p><p class="ql-block">‍ 请记住一句话:在亲子关系中,联结永远比纠正更重要。 当我们和孩子的心紧密地联结在一起时,一切教育都会自然而然地发生。</p><p class="ql-block"> 我们无法为孩子扫平人生所有的坎坷,但我们可以赋予他们穿越坎坷的内心力量和智慧。让我们一起努力,成为孩子成长路上最温暖、最坚定的“情绪教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