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旅途-福建行(2)

棋友

<p class="ql-block">三坊七巷、鼓山、平潭岛、太姥山、霞浦滩涂</p> <p class="ql-block">三坊七巷--福州别称榕城,简称榕。三坊七巷在福州市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至今仍有唐宋以来形成的坊巷,是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之一。</p> <p class="ql-block">三坊七巷发轫于晋代,西晋“衣冠南渡”后,许多中原来的贵族、士人聚居于此,逐渐形成居民区雏形。这里是福州达官显贵、文士名流的聚居地,走出了林则徐、严复、沈葆桢、林觉民、冰心等众多名人,有“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现代史”的说法。街区内保留有200余座古建筑,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有15处,被称为“明清建筑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衣锦坊</p> <p class="ql-block">郎官巷</p> <p class="ql-block">文儒坊</p> <p class="ql-block">黄巷</p> <p class="ql-block">官巷</p> <p class="ql-block">安民巷</p> <p class="ql-block">闽江夜景</p> <p class="ql-block">鼓山--福州市的名山,位于闽江北岸。主峰海拔969米,宋代始至今皆为福州首选的游览胜地,有“今古名山”之称,“蓬莱左股”之誉。因顶峰有一巨石如鼓,每当风雨交加,便有簸荡之声,故名鼓山。</p> <p class="ql-block">鼓山摩崖石刻</p> <p class="ql-block">平潭岛--位于平潭县境内,平潭素有“千礁之岛”之称,海坛岛是平潭的主岛,为福建省第一大岛,全国第五大岛,距台湾新竹港仅68海里,是我国大陆距台湾最近处。</p> <p class="ql-block">惊涛拍岸</p> <p class="ql-block">仙人井--平潭岛著名的自然景观,与“石牌洋”“海坛天神”并称为平潭奇岩怪石三绝 。仙人井是一个直径约50米、深43米的天然海蚀竖井,井底有三个洞口与大海相连,涨潮时海浪汹涌灌入,井中狂涛雷鸣,声若洪钟,故而古时称之为“仙井吼涛”。</p> <p class="ql-block">石牌洋--又名“半洋石帆”,是世界上最大的花岗岩球状风化海蚀柱。远远望去,一个圆盘状的大礁石托着一高一低的两块碑形海蚀柱,整个礁石像一艘大船,两块巨石像两面鼓起的双帆,故有“双帆石”之称。</p> <p class="ql-block">海坛岛以花岗岩海蚀地貌著名,有“海蚀地貌博物馆”之称,岛上星罗棋布着海蚀崖、海蚀洞、海蚀穴等。此外,海岸蜿蜒曲折,海岸线长408公里,其中100多公里为优质海滨沙滩,兼具避暑度假、游览观赏等功能。</p> <p class="ql-block">海坛古城--中国首座海岛旅游古城。</p> 平潭岛渔村 <p class="ql-block">平潭岛地处台湾海峡西北端,是全国著名的“风岛”,年平均大风日数超过100天,台风、季风频繁且风力强劲。当地传统民居(多为石厝)的屋顶普遍铺设瓦片,而瓦片重量较轻,极易被狂风掀起,导致房屋受损。屋顶压上石块,能有效将瓦片固定,防止其被风吹落,从而保护房屋结构安全。这也成为了平潭石厝建筑风格的一个鲜明特征。</p> <p class="ql-block">太姥山--在福鼎市境内,屹立于东海之滨,太姥山三面临海,一面靠山,北眺雁荡山,西望武夷山,三者成鼎足之势。主峰覆鼎峰海拔917.3米,气势雄伟,景色秀丽,融山、海、川、瀑、洞为一体,以峰险、石怪、洞奇、水秀、雾多驰名中外,被称为“海上仙都”。</p> <p class="ql-block">霞浦滩涂--滩涂是陆地和大海之间的纽带,是海的一部分。涨潮时它和大海浑然一体,退潮时即为滩涂。霞浦是福建省海岸线最长的县,也是滩涂风光最典型,最集中的地方。弯弯的港汊、星星点点的渔舟、绵延无际的挂蛎、碧波上荡漾鱼排、海滩上晾晒的渔网变换着无穷的组合,如诗如画,被誉为中国最美滩涂,吸引了无数摄影人的目光。</p> <p class="ql-block">霞浦滩涂是摄影爱好者的“朝圣之地”,已形成30余个知名摄影点。如北岐滩涂的日出时分,紫菜架在晨光中宛如水墨长卷;小皓滩涂以金色沙滩和蓝色海水相映成趣,且有独特的“虎皮纹”水道;东壁村的落日余晖洒在海面,形成金光大道;沙江S湾的竹竿阵列,小船穿梭其间,画面独具韵味。</p> <p class="ql-block">杨家溪景区摆拍的老翁牵牛和村姑赶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