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车车辆厂遗址

春漫青山

<p class="ql-block">美篇号: 3884119</p><p class="ql-block">拍摄照片与文字: 春漫青山</p><p class="ql-block">背景音乐: 荣誉的征程</p> <p class="ql-block">  成都地铁17号线路的开通,为市民出行提供了方便快捷,促进城市建设的发展以及提高市民生活的品质。</p><p class="ql-block"> 开通的第三天,我在网络上搜索17号线的站点,看见有站点是“机车厂站”,突然来了兴趣,就座新线17号去看看,既体验新地铁线路运行,又实地看看东郊有名的机车车辆厂是啥子模样!</p><p class="ql-block"> 步行到长顺下街,进入地铁17号线“西大街A1口”进站,座上地铁17号线车内,体验感觉行驶平稳,噪音低,车内宽敞灯光柔和,座椅舒适洁净,标识标牌更加明确引导,各站打造的地方特色墙面画美,巴适得很哟!</p> <p class="ql-block">  车厢缓缓停靠在“机车厂站”,门开的一瞬,仿佛穿越了时空的缝隙。站台墙上那幅巨大的黑白壁画,画的是一列老式蒸汽机车正喷着白烟驶出站台,车轮滚滚,仿佛还能听见当年轰鸣的回响。</p><p class="ql-block"> 站内灯光柔和,弧形的天花板如轨道般延展向前,灰调的墙面沉稳而克制,像极了那个年代工业建筑的气质。我缓步走出车厢,脚步落在光洁的地面上,四周安静得只能听见远处列车进站的提示音。这里不再是机器喧嚣的厂区,而是一座向历史致敬的现代空间。</p> <p class="ql-block">  在地铁车内就想,机车车辆厂以前没有去过,不知现在是什么样子,应该是一排排高大的工厂房,车间里机器轰鸣,厂里厂外车水马龙,生产生活区错了有致,一排繁忙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  电动挟梯上升,迎着天空是成都蓝,出站就看见高大的外墙广告招商的厂房车间,没有热闹喧嚣忙碌的工作场面,更没有机器轰呜,喇叭喧闹,旧厂房却依旧静静地挺立着,象是在告诉人们,曾经为共和国的经济建设做出过巨大的贡献!生产任务胜利完成或超额完成任务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  可当我真正站在原址的土地上,眼前的景象早已不是记忆中的模样。曾经的厂房依旧保留着砖石结构的外墙,灰色墙体上“中国中车 CRRC”的标志依然醒目,但墙上挂满了“青年创业”“火热招募”的彩色横幅,像是在宣告一场新的启程。</p><p class="ql-block"> 藤蔓悄然攀上墙角,绿意点缀着斑驳的砖缝,仿佛自然也在参与这场新旧交替的对话。行人三三两两走过,有的驻足拍照,有的低头看手机,没人再提起当年“抓革命,促生产”万人忙的盛况,可那股子踏实肯干的劲儿,似乎还藏在这片土地的遗址里。</p> <p class="ql-block">  抬头望去,一座名为“天合文化艺术中心”的建筑赫然矗立。黑白波浪形的外墙如流动的旋律,像是把铁轨的节奏凝固成了艺术的线条。大面积的玻璃幕墙映着蓝天白云,旧砖房与新建筑并肩而立,仿佛两个时代的握手。</p><p class="ql-block"> 我站在草坪前,看着一对年轻人在老厂房前拍照,女孩穿着白裙,男孩笑着帮她整理发丝——他们或许不知道,脚下曾是成千上万工人挥汗如雨的地方,而此刻,这里成了爱情与梦想的取景地。</p> <p class="ql-block">  不远处,“天合艺术中心”的字样在波浪墙面上静静浮现,橙色的施工设备安静地停在路边,像是尚未退场的见证者。新楼前汽车整齐停放,行人缓步走过,一切都井然有序。这里不再有汽笛声,却多了咖啡馆的香气和画廊的灯光。工业的骨骼被保留,灵魂却被重新注入——不再是钢铁与齿轮的搏动,而是创意与生活的律动。</p> <p class="ql-block">  当思想从喧嚣的工厂转换到废弃的旧工厂静立的场面遗憾,眼前却又被另一排新派建筑,在旧工厂遗址上已拔地而起,新建立起的新式建筑相当的醒目耀眼,楼顶“天合艺术中心”的名称告诉你工厂遗址已重新建设的新项目新的创造。</p> <p class="ql-block">  成都东郊赫赫有名的二仙桥旧址上新大楼里正在热热闹闹的操办一场隆重喜庆的婚庆典礼,巨大的一幅幅新婚庆典婚纱照,带给亲朋佳宾们的是欢乐欢庆场面,也给我打探机车车辆厂是啥模样的路人,增添意外的惊喜与欣赏!</p> <p class="ql-block">  我沿着小径往里走,一座金属框架的空中走廊横跨其间,锈迹斑斑的钢梁与现代的玻璃栏杆交织,像是一段未完成的工业诗篇。旁边的广告牌上印着模糊的人像,风吹日晒,字迹已有些褪色,却更添几分怀旧的气息。这里曾是生产动力的源头,如今却成了城市记忆的容器,装着老工人的回忆,也装着年轻人的灵感。</p> <p class="ql-block">  这对新人有福了,亲朋佳宾们也有福了,我也有福气了!地铁17号线的开通,经过二仙桥机车车辆厂旧址,好象是为这场婚庆开通的,给大家带来快捷和方便,增添了喜乐的色彩!</p> <p class="ql-block">  远处高层住宅楼群林立,绿化带中红艳的装置艺术如火焰般跳动,道路车流不息,自行车穿行其间。一面红色横幅高悬:“中车·STAGE”——这名字既像舞台,也像新的起点。当年的机车从这里驶向全国,如今的创意从这里走向未来。这片土地没有弃去,它只是换了一种方式继续奔跑。</p> <p class="ql-block">  成都机车车辆厂,现为中车成都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最初成立于1952年,是中国第一家专业修理内燃机车的企业,现为国有大型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p> <p class="ql-block">  成都机车车辆厂1952年建厂,1953年投产,是中国首家专业修理内燃机车的企业,1986年转型制造,2007年改制为中车成都机车车辆有限公司。</p><p class="ql-block"> 作为中国南车集团唯一的电机制造基地,成都机车厂不仅承载着历史的厚重,更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勇立潮头。</p> <p class="ql-block">  那些白色的螺旋管道静静卧在绿意之中,像是从地下延伸出的记忆触角。它们不再输送蒸汽或油料,却成了景观的一部分,与草地、树木融为一体。工业的冷硬被自然温柔包裹,仿佛在说:告别不是终结,而是另一种生长。</p> <p class="ql-block">  铁轨还在,只是不再有列车奔驰。一群年轻人站在老火车头顶上拍照,绿皮车厢锈迹斑斑,藤蔓缠绕,像被时间遗忘的巨兽。女孩穿着白裙站在轨道中央,同伴举着手机记录这一刻。她们笑得灿烂,背景是现代楼宇与老厂房的交错——过去与现在,在这一刻悄然重叠。</p> <p class="ql-block">  网络介绍到,中车业务范围‌涵盖高速动车组高级修、城际动车组造修、市域列车造修、城轨地铁车辆造修、中低运量轨道交通车辆造修、铁路客车检修及精品专列改造等,具备年大修机车350台、客车500辆及生产电机3500台的能力,产品覆盖全国18个铁路局并出口多国。‌‌</p> <p class="ql-block">  原址位于成都市成华区二仙桥北路31号,2017年整体搬迁至新都区石木路527号,原址改造为工业遗址并建有地铁“机车厂站”,天合艺术中心。</p> <p class="ql-block">  “1951”与“2023”两组巨大的数字并列立在公共空间中,像是时间的路标。</p><p class="ql-block"> 工厂整体搬迁,老厂区谢幕;2023年,艺术中心落成,新人在此成婚,孩子在此奔跑,画家在此写生。雕塑旁绿植葱茏,远处塔吊仍在转动——城市的建设从未停歇,只是换了时代的新节奏。</p> <p class="ql-block">  机车厂站出站就是一道橙色的工业拱门,上面刻着“1951”——那是建厂前的筹备年份,也是梦想的起点。阳光洒在拱门上,几位行人穿行而过,背影融入高楼与绿树之间。我回头望了一眼“机车厂站”的站牌,忽然觉得,这趟地铁不仅带我穿越了城市,更带我走过了七十年的光阴。</p><p class="ql-block"> 老厂房静立如碑,新生活蓬勃如春。这里不再是机器的故乡,却成了城市的记忆客厅——我们坐着地铁17号线而来,带着好奇,也带着对机车车辆厂劳动者的们的敬意!</p> <p class="ql-block">  机车厂的老火车承载着岁月的痕迹。仿佛蒸汽机车冒着浓烟,烧煤产生的动力推动着沉重的车身,火车头犹如钢铁巨兽,喷吐着白色蒸汽,车轮与铁轨摩擦发出有节奏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它行驶在铁轨上,带动着整列火车向前,车厢在晃动中发出“哐当哐当”的声音,让人感受到那个年代交通的独特韵味。</p><p class="ql-block"> 铁轨静静躺在大地上,延伸向远方。锈迹斑斑的铁轨历经风雨洗礼,表面的铁锈见证了时间的流逝。两根铁轨平行着,像是两条永远不会相交的线,承载着火车的重量,指引着火车前行的方向。周围的杂草丛生,与铁轨相互交织,更增添了一份沧桑感。偶尔有火车驶过,铁轨会微微震动,发出清脆的声响,仿佛在回应火车的到来。</p><p class="ql-block"> 机车车辆厂房极具特色,采用大跨度铆接工字钢架结构,突显出工业生产的力量和工业历史的厚重。厂房的墙壁已有些斑驳,墙皮脱落的地方露出了陈旧的砖块。巨大的铁门锈迹斑斑,上面的纹路记录着曾经的繁忙。厂房内部空间开阔,摆放着一些老旧的设备,车床、吊车等静静地伫立着,像是在回忆过去热火朝天的生产场景。阳光透过屋顶的天窗洒下,形成一道道光柱,照亮了厂房内的灰尘,更增添了一份历史的沉淀感,召告曾经有过的灿烂辉煌!</p> <p class="ql-block">  成都机车车辆厂,如今的“中车·共享城”保留了大量工业文化痕迹。废旧火车底盘变成重金属音乐盒;古老月台上的火车车厢改装成书吧,让人能在工业记忆和现代文明中穿梭;一公里左右的空中观光走廊,可俯瞰铁轨创意路,遥望红砖“双烟囱”,还能体验书吧、茶吧、艺廊、特色小吃等多样的“车厢生活”。已对外开放的中车艺展中心、四季花园、机车公园等,成为具有年代感的公共活动空间,成为青少年接受新中国的工业车机遗址很好的教育基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