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是一座不朽的巍巍丰碑

潭影

<p class="ql-block">  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为了保存革命的力量,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开创发展斗争的新局面,中共中央及红军主力8.6万余人,被迫于1934年10月10日夜间,从江西瑞金等地出发,开始战略大转移。</p><p class="ql-block"> 他们跨越了14个省,翻越了18座大山,抢渡了24条大河,途中经历了600余次战役战斗,于1936年10月以红军三大主力(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为标志,宣告长征胜利结束,完成了战略大转移。整个战略大转移历时两年,行程约二万五千里,史称万里长征。</p><p class="ql-block"> 举世瞩目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中国共产党缔造的中国工农红军在中国革命斗争史册中写下的最悲壮,最辉煌的一页。</p><p class="ql-block"> 苦不苦想想红军二万五,累不累看看革命老前辈,这是中国人民对长征最简明,最真实的感悟和认知。长征不仅保存了红军的主力,更重要的是传播了革命火种,创造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为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p><p class="ql-block"> 历时两年的万里长征,中国工农红军经受了饥饿,寒冷,疾病,硝烟及理想,信念和意志的多层次残酷考验。他们在生命的禁区创造了生命的奇迹,他们在死亡地域创造了生存的希望,他们用坚定的理想和坚强的信念谱写了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他们用生命和鲜血矗起了一座座气壮山河的精神丰碑。</p><p class="ql-block"> 血洒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度河,飞夺泸定桥,激战腊子口……,令鬼神哭泣的场景,扬我军威的壮举永垂青史。</p><p class="ql-block"> 皑皑雪山埋忠骨,茫茫沼泽葬英魂,滔滔赤水染丹心,凛凛铁索铸军魂。无数革命先烈用他们的赤胆和忠诚创造了不朽的长征精神。正是这种不朽的长征精神,成就了中国共产党缔造的人民军队,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p><p class="ql-block"> 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敢于前赴后继,勇于流血牺牲。</p><p class="ql-block">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缔造的中国工农红军用鲜血浇灌的觉醒之路,用理想照亮的奋斗之路,用信仰铸就的复兴之路。毛泽东同志曾经十分精辟地指出,“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的伟大不仅是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一次次的围追堵截,保存了革命的力量,更重要的是完成了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的伟大创举,播撒了革命火种,实现了星星之火的燎原之势。</p><p class="ql-block"> 长征是一个人类奇迹,长征更是一种人间壮举,长征是一座历史丰碑,长征更是一种伟大精神。长征是一首最优美的赞歌,长征是一幅最壮丽的画卷。长征精神永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革命人茁壮成长。</p><p class="ql-block"> 今年是长征胜利89周年,我们再次重温那段历史,翻阅那篇史册,长征中许多可歌可泣的画面故事又在我们眼前浮现。总觉得长征的故事不仅是一本历史的教科书,长征故事更是一部永恒的励志篇章。长征不仅是先辈走过的道,长征更是我们需要前行的路。</p><p class="ql-block"> 我们都是长征精神的继承者,也是长征精神的实践者,更是长征精神的弘扬者。“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是我们创业的胆魄和前行的勇气。新长征的路充满艰辛和坎坷,只要我们牢记“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奋发理念,发扬“人间正道是沧桑”的英勇气概,那么一定能继承先辈遗志,赓续红色基因,用我们的智慧和胆识走出一条属于新时代,新一辈,新辉煌的长征之路。</p><p class="ql-block"> 2025.10.潭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