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我的炼金术·弧之万象·非扁平·绘画的维度

胡均浩

<p class="ql-block">贝浩登上海|杰森·博伊德·金塞拉个展“心我的炼金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每一块彩色的积木都自由地接受新元素组合,就像某种视觉炼金术。”</p><p class="ql-block">——杰森·博伊德·金塞拉</p> <p class="ql-block">杰森·博伊德·金塞拉是一位对人物的外貌并不十分感兴趣的肖像画家。事实上,他的作品中或许根本没有人物,或者至少不是我们习惯于看到的样子。金塞拉明白肖像画有两种作用:一是捕捉对象的相貌,包含其脸部的轮廓、下颚的宽窄、皱纹和凹陷;二是提炼出更真实的东西,其中相貌次于情感,这就是别人眼中的形象与自我认知之间的差异,好的肖像画总是心理肖像。</p> <p class="ql-block">揭示人类的心理构成是金塞拉实践的核心,他着迷于人类本性的错综复杂。根据迈尔斯-布里格斯性格测试(Myers-Briggs personality test),金塞拉将人物的性格特征分解成不同的几何单位,这些单位的形状、颜色和大小决定了他们的个性。</p> <p class="ql-block">我们都深信,自己以特定的某种深度方式与世界互动,我们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拥有特殊的感知、癖好和机制。迈尔斯-布里格斯性格测试根据这种差异性预设出了16种潜在的人格,即16种在世界上存在的方式。金塞拉成功地摒弃了传统的面部结构,创造了新的构造方式,并在童年时期受到了布里格斯的书籍的启发,对这种类型学产生了持久的迷恋。金塞拉将人物的性格特征分解成不同的几何单位,这些单位的形状、颜色和大小决定了他们的个性,再将它们如搭积木的方式重新组合起来。</p> <p class="ql-block">弗雷迪, 2025. 布面油画. 184 x 184 cm</p> <p class="ql-block">露娜, 2025. 布面油画. 104 x 124 cm</p> <p class="ql-block">画作《露娜》(2025)仿佛是金塞拉在《花园》中所透露的不安情绪的视觉解药。人物的姿势借鉴自让 - 弗朗索瓦·米勒创作于 1853 年的著名作品《拾穗者》。她与米勒画中女子姿态相同,温柔俯身触碰大地,宛若播种。相较于金塞拉早期作品,《露娜》在风格与尺幅上皆有不同:人物以全身入画,而非仅现头肩。那些形似手指的部分更为柔和,少了几分刀刃般的锋利,更具生物形态的圆润,也透出更多希望。她未望向观者,而是弯腰贴近地面,花园正在此地孕育。</p> <p class="ql-block">花园, 2025. 布面油画. 204 x 304 cm.</p> <p class="ql-block">《花园》是杰森·博伊德·金塞拉于贝浩登上海空间的展览“心我的炼金术”中的核心作品,展览汇集一件雕塑和十三幅画作,呈现了广泛的人物肖像谱系,每件作品都是艺术家对人类心灵运作方式的印象与解读。这些肖像既是金塞拉生活中的人物,同时也是他自己。抽象的形态端坐着,隐喻性地揭示着艺术家勇敢的信念:他们凝视着镜子,直面内心的疯狂。</p> <p class="ql-block">揭示人类心理构造的内在本质是金塞拉实践的核心所在,他着迷于人类本性的错综复杂。根据迈尔斯-布里格斯性格测试(Myers-Briggs personality test),金塞拉将人物的性格特征分解成不同的几何单位,这些单位的形状、颜色和大小决定了他们的个性。金塞拉将其创作主体锚定在心理属性的本质中,尽管他的绘画表面简洁利落的让人联想到古典大师的作品,但他的审美观和方法论坚定地体现了当代的语境。</p> <p class="ql-block">贝纳·维内(Bernar Venet)的展览《弧之万象》近期在上海、广州等地举办,以下是主要信息:</p><p class="ql-block">上海展览</p><p class="ql-block">‌地点‌:上海贝浩登画廊</p><p class="ql-block">‌展期‌:2025年9月13日开展,展出纸本作品4件、雕塑作品5件,采用极简主义美学,部分作品呈现哲学辩证的无序之美。 ‌</p><p class="ql-block">展览特色</p><p class="ql-block">作品多采用几何形态,融合数学逻辑与材料质感,部分雕塑通过动态重构呈现不同视觉效果。 ‌</p><p class="ql-block">强调艺术独立性,打破传统表现形式,挑战既定规则。 ‌</p> <p class="ql-block">法国国宝级艺术家、世界范围内最具影响力的法国艺术家之一,贝纳·维内(Bernar Venet)</p><p class="ql-block">‍的作品涉及绘画、雕塑、装置艺术等多个领域,尤其以弧和几何结构的雕塑闻名全球。</p> <p class="ql-block">贝纳·维内大型回顾展在北京开展</p> <p class="ql-block">艺术家贝纳·维内和凤凰中心谷德雨总,策展人乔纳斯·斯坦普、肖戈在凤凰中心布展现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该展览展出了艺术家四件纸本作品和五件雕塑作品,以极简主义美学为核心,通过不规则设计呈现哲学辨证的无序之美。 ‌</p> <p class="ql-block">阿尔敏·莱希 - 上海于2025年9月9日至10月25日呈现群展「非扁平」(Not Flat)。</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八个红色椭圆形</p> <p class="ql-block">化为灰烬</p> <p class="ql-block">扁平</p> <p class="ql-block">鹈鹕</p> <p class="ql-block">勒泰亚</p> <p class="ql-block">到灯那边去</p> <p class="ql-block">巴克勒的花卉</p> <p class="ql-block">跨越界限</p> <p class="ql-block">交汇</p> <p class="ql-block">清空阳光</p> <p class="ql-block">西西弗斯</p> <p class="ql-block">群展「绘画的维度」</p><p class="ql-block">德克斯特·达尔伍德 | 范·海诺斯 | 赵刚‍ 里森画廊 上海空间诺斯</p><p class="ql-block">2025年9月6日至10月25日</p> <p class="ql-block">里森画廊上海空间呈现三位具象艺术家的群展,包括德克斯特·达尔伍德 (Dexter Dalwood)、范·海诺斯 (Van Hanos) 和赵刚,他们的创作穿梭于超写实主义、抽象表现和想象的现实之间,解构并拓宽了时间的概念。通过模糊空间和超现实的并置手法,每位艺术家都构建出可供观者沉浸和穿越其中的客体世界,使得二维图像承载了三维空间与虚拟维度的能力。</p> <p class="ql-block">范·海诺斯的创作风格不拘一格,从超写实肖像到抽象,其作品在所构建的绘画世界与所栖身的物理现实之间,触发了一场不息的辩证对话。</p> <p class="ql-block">Zhao Gang 赵刚, Chicken, Duck and Fish 鸡鸭鱼肉 (detail), 2023, Oil on canvas, 180 x 180 cm, 70 7/8 x 70 </p> <p class="ql-block">赵刚关注个人身份的流动性、文化差异带来的冲击,及断裂历史事件的关联。《鸡鸭鱼肉》(2023) 中放大尺度的食材折射了艺术家的观点——他把“肉”视为一种另类的肖像,个体身份在欲望、权力,和东西方价值观的交织中被“吞噬”和重构。</p> <p class="ql-block">德克斯特·达尔伍德的实践不仅从历史与传承的角度审视绘画这一经典媒介,他更通过创作证明了绘画作为一种表达人类经验的方式,在当代生活中始终保有经久不衰的意义。两件创作于2018年的作品回溯了后印象派绘画的风格,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营造一片沉思和独处的空间。它们都将观者置于车厢内,无论是透过《倾盆大雨》(Hard) 中被雨水敲打的挡风玻璃,还是《光》(Lux) 中一瞥漫天飞雪的后座车窗,向车外投射的视线于自然现象中折射、失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