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古镇与一个故事:桃花潭水,深过一千二百年的友情

谢老大

<p class="ql-block">站在桃花潭镇的青石板上,仿佛还能听见一千二百年前,那首传世诗句在风中回响。以下是桃花潭古镇的风景,都藏着一段中国文学史上最动人的相遇。</p> <p class="ql-block">公元755年春天,一个精心设计的邀请从南陵县发出,送到了旅居当涂的李白手中。</p> <p class="ql-block">写信人叫汪伦,桃花潭镇的乡绅。他太了解这位“谪仙人”了——爱美景,更爱美酒。于是他在信中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p> <p class="ql-block">这实在是个美丽的“谎言”。当李白兴致勃勃赶来,汪伦大笑解释:“十里桃花,是指十里外的桃花渡;万家酒店,是姓万的老板开的一家酒肆。”</p> <p class="ql-block">出乎意料的是,李白非但不恼,反而被这份别致的用心打动。</p> <p class="ql-block">接下来的日子,成了李白一生中最闲适的时光。</p><p class="ql-block">清晨,他们沿着青弋江漫步,看晨雾如轻纱笼罩水面。</p><p class="ql-block">午后,他们在万家酒楼把酒言欢,谈诗论道,笑声惊起江畔白鹭。</p><p class="ql-block">黄昏,他们坐在老槐树下,听渔歌唱晚,看夕阳给整个古镇镀上金色。</p> <p class="ql-block">这些日常的惬意,滋养着诗人的灵魂。但再美好的相聚,也总有别期。</p> <p class="ql-block">数日后,李白登舟离去。当小舟即将驶入江心,他突然听见岸上传来踏地为节的歌声。回头望去——汪伦正带着村民,在岸边载歌载舞为他送行。</p> <p class="ql-block">那个瞬间,李白所有的感动奔涌而出,化作四句诗脱口而出:</p><p class="ql-block">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p><p class="ql-block">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p> <p class="ql-block">后人常问:桃花潭水不过寻常,为何在李白笔下有了“千尺”之深?</p> <p class="ql-block">深的不是水,是那份超越身份的懂得。</p><p class="ql-block">汪伦不是王公贵族,只是偏远小镇的普通人。但他的邀请别出心裁,他的陪伴真诚质朴,他的送别仪式感十足——他懂得如何让一个天才诗人感受到被珍视。</p> <p class="ql-block">这份情谊,让李白在离开后专门写诗纪念;让汪伦的名字随着这首诗流传千年;更让桃花潭这个本会湮没在历史中的地名,成为友情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一千二百年过去了,桃花潭水依旧深不见底。 因为它沉淀的,是整个民族对真挚情谊最美好的想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