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席与筵席

阿拉毛毛虫

<p class="ql-block">宴席与筵席</p><p class="ql-block">在电视连续剧《咏春传奇》第18集中,五梅师太对方七说:“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p><p class="ql-block">这里提到了筵席。</p><p class="ql-block">此外我们还见到过宴席。</p><p class="ql-block">那么它们到底有什么区别呢?</p><p class="ql-block">先来看筵席。</p><p class="ql-block">筵席 [yán xí]</p><p class="ql-block">筵席是一个汉语词汇,指铺在地上的坐具;酒馔。见《礼记·乐记》:“铺筵席,陈尊俎,列籩豆,以升降为礼者,礼之末节也。”</p><p class="ql-block">筵席是食用的成套肴馔及其台面的统称,古称酒席。古人席地而坐,筵和席都是宴饮时铺在地上的坐具。</p><p class="ql-block">详细释义:</p><p class="ql-block">1. 铺地藉坐的垫子。古时制度,筵铺在下面,席加在上面。</p><p class="ql-block">《周礼·春官·序官》:“司几筵下士二人。”郑玄注:“铺陈曰筵,藉之曰席。”贾公彦疏:“设席之法,先设者皆言筵,后加者为席。”孙诒让正义:“筵长席短,筵铺陈于下,席在上,为人所坐藉。”</p><p class="ql-block">唐柳宗元《石涧记》:“亘石为底,达于两涯,若牀若堂,若陈筵席。”</p><p class="ql-block">2. 特指祭祀所设鬼神的席位。</p><p class="ql-block">《南史·隐逸传下·臧荣绪》:“母丧后,乃著《嫡寝论》,扫洒堂宇,置筵席,朔望辄拜荐焉,甘珍未尝先食。”</p><p class="ql-block">唐罗隐《谗书·荆巫》:“有巫颇闻于乡闾,其初为人祀也,筵席寻常,歌迎舞将。”</p><p class="ql-block">3.酒席;宴会。亦指酒宴时的座位和陈设。</p><p class="ql-block">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散序》:“曲江大会比为下第举人,其筵席简率,器皿皆隔山抛之。”</p><p class="ql-block">《东周列国志》第九十七回:“使舍人留须贾于门中,吩咐大排筵席。”</p><p class="ql-block">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四:“天下无不散之筵席,安能郁郁久居此耶!”</p><p class="ql-block">曹禺《王昭君》第二幕:“方才在王公大臣的筵席上,单于的酒量简直吞下了江海,真是大得惊人!”</p><p class="ql-block">洪深《劫后桃花》四:“那厨房内好些人,正在准备筵席。”</p><p class="ql-block">赵树理《金字》:“那一笔‘公事钱’,除了给区长摆了一顿筵席之外,剩下的只买了这么一块缎。”</p><p class="ql-block">4.宴会与筵席。</p><p class="ql-block">宴会是因习俗或社交礼仪需要而举行的宴饮聚会。又称燕会、筵宴、酒会,是社交与饮食结合的一种形式。人们通过宴会,不仅获得饮食艺术的享受,而且可增进人际间的交往。宴会上的一整套菜肴席面称为筵席,由于筵席是宴会的核心,因而人们习惯上常将这两个词视为同义词。</p><p class="ql-block">宴饮活动</p><p class="ql-block">筵席是食用的成套肴馔及其台面的统称。古称酒席。古人席地而坐,筵和席都是宴饮时铺在地上的坐具。筵长 、席短。《礼记·乐记》、《史记·乐书》都曾记述古代“铺筵席,陈尊俎”的设筵情况。此后,筵席一词逐渐由宴饮的坐具演变为酒席的专称。由祭祀、礼仪、习俗等活动而兴起的宴饮聚会,大多都要设酒席。中国宴饮历史及历代经典 、正史、野史、笔记、诗赋多有古代筵席以酒为中心的记载和描述。而以酒为中心安排的筵席菜肴、点心、饭粥、果品 、饮料,其组合对质量和数量都有严格的要求,现代已有许多变化。</p><p class="ql-block">宴饮的对象、筵席档次与种类的不同,其菜点质量 、数量、烹调水平有明显差异。古今筵席种类十分繁多。著名的筵席有用一种或一类原料为主制成各种菜肴的全席;有用某种珍贵原料烹制的头道菜命名的筵席;也有以展示某一时代民族风味水平的筵席;还有以地方饮食习俗为名的筵席 。</p><p class="ql-block">在中国历史上,还出现过只供观赏、不供食用的看席。这种看席,是由宴饮聚会上出现的盘饤、饾饤、高饤、看碟、看盘演进而来的,因其华而不实,至清末民初时大部分已被淘汰。筵席的种类、规格及菜点的数量、质量都在不断发生变化。其发展趋势是全席将逐渐减少,菜点倾向少而精,制作将更加符合营养卫生要求,筵席菜单的设计将更突出民族特点、地方风味特色。</p><p class="ql-block">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中国俗语,指团聚是相对的,终究是要分离的。同“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天下无不散宴席”。出自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5卷:“天下无有不散筵席,就合上一千年,少不得有个分开日子。”《红楼梦》:“盛极必衰,乐极生悲,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p><p class="ql-block">再来看宴席。</p><p class="ql-block">宴席[yàn xí]</p><p class="ql-block">指多人聚餐饮酒的活动。</p><p class="ql-block">宴席是以特定目的组织多人共餐的社交饮食形式,具有文化展示与礼仪实践双重属性。正式宴席遵循主次分明的座次编排规则,点菜讲究荤素搭配与宾客偏好协调。此外,不同地区的宴席有着文化差异。</p><p class="ql-block">基本释义:</p><p class="ql-block">“宴席”一词用于形容盛大的宴会或宴请客人的场合。常用于描述重要的社交场合,如婚宴、庆典、聚会等。也可以用于形容各种节日或庆祝活动中的盛大宴会。</p><p class="ql-block">详细释义:</p><p class="ql-block">1.重要的社交场合。</p><p class="ql-block">五代·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卷上:“杨氏子弟,每至伏中,取大冰使匠琢为山,周围於宴席间,座客虽酒酣,而各有寒色。”</p><p class="ql-block">宋·王谠《唐语林·德行》:“大中年,丞郎宴席,蒋公伸在座。”</p><p class="ql-block">清·王士禛《居易续谈》:“今京师宴席,最重鹿尾,虽猩脣驼峰,未足为比。”</p><p class="ql-block">2.节日或庆祝活动中的盛大宴会。</p><p class="ql-block">当代·李准《黄河东流去》第四十章:“大饭店挂着红绿彩绸,不知道给哪一位老爷举办结婚的喜庆宴席。”</p><p class="ql-block">又作䜩席。</p><p class="ql-block">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尝有甲设䜩席,请乙为宾。”</p><p class="ql-block">元· 王恽《题坡轩先生诗卷后》:“予尝于鹿庵䜩席,见老人数辈,衣冠楚楚,容止足观。”</p><p class="ql-block">宴席和筵席有什么区别</p><p class="ql-block">1、含义不同:</p><p class="ql-block">筵席:筵席是食用的成套肴馔及其台面的统称。是酒宴时的座位和陈设。</p><p class="ql-block">宴席:宴席指酒席,有许多人出席,常常为宴请某人或为纪念某事而举行的酒席。</p><p class="ql-block">2、来源不同:</p><p class="ql-block">宴席:宴席是在筵席的基础上加上了礼仪程序。</p><p class="ql-block">筵席:筵席的来源除了祭祀,古代礼俗也是筵席的成因之一。</p><p class="ql-block">3、范围不同:</p><p class="ql-block">筵席可以是别人自主请客,也可以是大家聚在一起的酒席,不一定是别人请的,也可以是AA制的。</p><p class="ql-block">宴席则是指的别人请的。</p><p class="ql-block">宴席与筵席的主要区别</p><p class="ql-block">在中文语境中,“宴席”和“筵席”两个词汇经常被互换使用,但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确实存在一些微妙的差异。以下是对这两个概念进行详细对比和分析的文档:</p><p class="ql-block">一、定义及历史背景</p><p class="ql-block">宴席:</p><p class="ql-block">定义:宴席通常指的是为特定目的(如庆祝、款待等)而举行的正式餐饮活动。</p><p class="ql-block">历史背景:宴席一词的使用较为广泛,历史悠久,涵盖从家庭聚餐到国宴的各种场合。</p><p class="ql-block">筵席:</p><p class="ql-block">定义:筵席则更多地强调规模盛大、菜肴丰富多样的宴会形式。</p><p class="ql-block">历史背景:“筵”在古代指铺在地上的坐具,后来引申为酒席;“席”则是指座位或铺设的垫子。因此,“筵席”一词在字面上就带有隆重、盛大的意味。</p><p class="ql-block">二、使用场景与特点</p><p class="ql-block">宴席:</p><p class="ql-block">使用场景:适用于各种规模的聚会,包括家庭聚会、朋友宴请、商务宴请等。</p><p class="ql-block">特点:相对灵活多变,可以根据不同的主题和预算进行定制。</p><p class="ql-block">筵席:</p><p class="ql-block">使用场景:多用于大型庆典、节日聚会、婚礼等重要场合。</p><p class="ql-block">特点:规模较大,菜肴数量多且品种丰富,场面隆重,往往还伴有音乐、舞蹈等娱乐活动。</p><p class="ql-block">三、文化内涵与社会功能</p><p class="ql-block">宴席:</p><p class="ql-block">文化内涵:宴席不仅满足人们的饮食需求,更是社交互动和情感交流的重要平台。</p><p class="ql-block">社会功能:通过宴席,人们可以增进友谊、加深了解,甚至达成商业合作。</p><p class="ql-block">筵席:</p><p class="ql-block">文化内涵:筵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它不仅是物质享受的象征,更是礼仪之邦的体现。</p><p class="ql-block">社会功能:筵席常用于展示主人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同时也是一种社会地位的象征。</p><p class="ql-block">四、总结</p><p class="ql-block">综上所述,“宴席”和“筵席”虽然都指代餐饮活动,但在实际使用中存在一定的差异。宴席更加灵活多变,适用于各种规模和主题的聚会;而筵席则更侧重于规模盛大、菜肴丰富的宴会形式,常用于重要场合。在选择使用哪个词时,应根据具体情境和文化背景进行判断。</p><p class="ql-block">你们知道宴席与筵席的区别吗</p><p class="ql-block">季薏的黄杨树</p><p class="ql-block">2024-8-8 12:47</p><p class="ql-block">昨天去参加了一个升学宴,发现了一个问题,在饭店门口,充气拱门上却写着某某某升学宴席写成了“筵席”,到底这两个字有没有区别呢,可不可以通用呢?</p><p class="ql-block">宴yàn席,宴可以作为名词时组词是婚宴,国宴,家宴,宴会厅,鸿门宴,作为动词时,宴请,宴集,宴朋,表示安闲、愉悦时,新婚宴尔。</p><p class="ql-block">筵yán席,筵可以当竹席讲,因为有竹字头,所以它本意与竹席有关,第二可以当筵席讲,组词可以组筵床,筵第, 筵羞,筵宴。</p><p class="ql-block">这两个字都可以和席字组成词,在古代因为常常席地而坐,通常都会用筵席,筵席规模较小,一般情况下是几个人聚会,社交聚会,不是别人请的那种,而宴席呢,是参加人数比较多,别人邀请的,而且还有主持人或者主人讲话的,有特定目的的聚会。</p><p class="ql-block">筵席相对于宴请来说,礼仪比较高,酒菜的配置,上法都很有要求,而且菜系都是整套的,也要有顺序的摆放,座位也有顺序,餐具也要配套。我记得电视剧里最有说服力的就是皇宫里有那种筵席,座位排序也很明显。</p><p class="ql-block">而宴席,相对来说,比较轻松愉快的,自由活动,没有那么多礼仪要求。说到这里大家知道怎么用了吗?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也没有那么多要求了,筵席和宴席也都在通用。</p><p class="ql-block">宴席和筵席分别怎么用?品味文化之别</p><p class="ql-block">墨香食韵</p><p class="ql-block">美食领域优质创作者</p><p class="ql-block">农村小院里的吃货与诗词爱好者,热爱生活、享受美食与文学交织的旅者,用镜头和文字记录下每一个平凡日子中的不凡滋味与诗意瞬间。</p><p class="ql-block">在中华文化的餐桌上,每一次聚会都是一场文化的盛宴。然而,你是否曾在宴席与筵席之间犹豫不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两者的世界,探寻它们各自的韵味与用途,让你在下一次选择时,能够游刃有余。</p><p class="ql-block">宴席,一词常用于正式场合,它不仅仅是一桌饭菜的简单堆砌,更是一种礼仪与尊重的象征。在古代,宴席多用于宫廷或是官府,是对贵宾或使节的一种高规格接待。而今,宴席更多地出现在婚宴、庆功等重要时刻,它代表的是一种庆祝的氛围,一种对美好生活的追求。</p><p class="ql-block">相比之下,筵席则显得更为随性而亲切。它不需要繁复的仪式,也不强调过多的规矩,更多的是亲朋好友间的欢聚。筵席可以是家庭聚餐,也可以是朋友小聚,它所承载的,是日常的快乐与温馨。</p><p class="ql-block">那么,如何根据不同的场合选择宴席或筵席呢?首先,考虑的是聚会的性质。如果是官方活动、重要庆典或是正式的商务宴请,宴席无疑是更合适的选择。它不仅展现了主办方的尊重和重视,也是对参与者身份的一种肯定。</p><p class="ql-block">而对于家庭聚会、朋友生日或是节日小聚,筵席则更能体现出轻松愉快的氛围。在这里,人们可以畅谈心事,共享天伦之乐,无需拘泥于形式,尽情享受相聚的时光。</p><p class="ql-block">此外,规模也是选择的关键。宴席往往规模较大,参与人数众多,需要精心策划和布置。而筵席则相对自由,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安排,更适合小型或是中型的聚会。</p><p class="ql-block">在菜肴的选择上,宴席追求的是精致与奢华,每道菜都要求色香味俱全,讲究摆盘与造型。筵席则更注重口味与家常,菜肴不必过于华丽,却要让人吃得舒心,感受到家的温暖。</p><p class="ql-block">最后,不得不提的是预算。宴席因其规模和档次,往往成本较高。而筵席则因简约而经济,更适合预算有限的情况。</p><p class="ql-block">无论是宴席还是筵席,它们都是中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让我们不忘初心,用心筹备每一次聚会,让宴席成为尊贵的象征,让筵席成为温馨的代言。</p><p class="ql-block">生活一场,不过是一场场宴席与筵席的交替。在这篇文章的指引下,愿你能够在不同的场合中,找到最合适的方式,让每一次的聚餐都成为一段难忘的记忆。</p><p class="ql-block">小结:</p><p class="ql-block">筵席与宴席在汉语中常被混用,但二者在历史渊源、使用场合及内涵上存在细微差异。以下是两者的主要区别:</p><p class="ql-block">1. 本义与起源</p><p class="ql-block">筵席:原指古代铺在地上的竹制坐具,其中“筵”为底层大席,“席”为上层小席,合称“筵席”。后引申为酒食陈设于席上的完整聚餐形式,强调饮食与座席的结合。其起源与祭祀、礼俗相关,注重座次顺序和酒菜配置。</p><p class="ql-block">宴席: 侧重以酒食款待宾客的社交活动,“宴”本义为安坐用餐,更强调宴请行为本身,而非座席。属于偏正构词,即“宴请客人的酒席”。</p><p class="ql-block">2. 使用场合与语体色彩</p><p class="ql-block">筵席:多用于书面语或传统隆重场合(如古籍、满汉全席),带有古雅色彩。例如“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为固定俗语,不可替换为“宴席”。</p><p class="ql-block">宴席:更常见于日常口语,适用于正式或非正式场合(如婚宴、家宴),显得热情随意。</p><p class="ql-block">3. 礼仪与程序</p><p class="ql-block">筵席:包含酒菜配置、陈设等,但礼仪程序相对简单,多见于家庭聚餐或朋友小聚。</p><p class="ql-block">宴席:在筵席基础上增加了明确的礼仪程序,如国宴中的致辞、婚宴中的拜天地等,强调庄重性和仪式感。</p><p class="ql-block">4. 范围与性质</p><p class="ql-block">筵席:范围较广,可以是自发聚会或AA制,不限定由谁请客。</p><p class="ql-block">宴席:通常指他人主办的宴请活动,如庆祝纪念事件或款待重要人物。</p><p class="ql-block">5. 现代用法</p><p class="ql-block">现代汉语中二者常互换,但“宴席”更符合现代习惯,而“筵席”保留于特定语境(如传统宴席、成语)。</p><p class="ql-block">总结</p><p class="ql-block">二者核心差异在于:筵席侧重饮食与座席的结合,宴席侧重社交宴请行为。实际使用时需结合语境,注重语体色彩和固定搭配。</p><p class="ql-block">2025年10月6日于郑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