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贞冰政治抒情诗散论》(下)陈辉

欧也

<p class="ql-block">[接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欧阳贞冰政治抒情诗散论(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时代精神的镜像投射</p><p class="ql-block"> 从历史记忆到现实观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欧阳贞冰的政治抒情诗创作始终紧扣时代脉搏,将历史记忆与现实关怀紧密结合。在2021年获奖的长诗《信仰之光》中,他这样写道:“环顾全球,我不知道还有什么样的政治信念有如此强大的凝聚力/让一个新兴的无产阶级政党唤起工农千百万,完成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环顾世界,我不知道还有什么样的政治素养有如此蓬勃的生命力/让一个长期执政的大党,始终成为引领中国社会进步的核心力量?/环顾人类,我不知道还有什么样的政治品格有如此持久的向心力/让鲜红的党旗始终能凝聚起各种力量,把中华民族变成一个坚强的共同体?/环顾历史,我不知道还有什么样的政治能力有如此巨大的创造力/让一个政党的成长与一个国家的重生融为一体,在动荡的百年历史中写下不朽的传奇?/从1921到2021/从血雨腥风的革命年代到硝烟弥漫的战争时期/从激情燃烧的建设岁月到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从只有50多人的小党发展成拥有9000多万党员的世界最大执政党/从积贫积弱的落后国家发展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封建专制到人民民主/从一盘散沙到团结和谐/从战火纷飞到安居乐业/从封闭愚昧到自信开放/从温饱不足到全面小康/从备受欺凌到重返世界舞台中央/100年的风雷激荡100年的跌宕起伏100年的风雨兼程100年的始终如一……” 这首长诗以中国共产党的百年成长史为叙事核心,既展现了诗人对重大历史题材的驾驭能力,更将其“叙事与抒情融合”的艺术特色推向极致,成为了他政治抒情诗的代表作之一,也成为了他诗歌美学的生动注脚。</p><p class="ql-block"> 而在长诗《大阅兵》中,诗人既回顾了从“三湾改编到古田会议”的军魂锻造历程,又展现了“航母模型、无人机方队”等现代军事成就,将历史的厚重感与时代的科技感完美融合。这种创作取向充分体现了诗人对“历史是现实的根源”这一命题的深刻理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传播艺术的多维探索</p><p class="ql-block"> 从文本创作到跨界融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欧阳贞冰的艺术实践并不局限于诗歌文本,更致力于探索多元的传播路径。他积极主动与省内外众多的朗诵艺术家、音乐家和融媒编辑、评论家们合作,将自己的近两万行诗歌作品转化为了视听艺术作品。</p><p class="ql-block"> 在长篇散文诗《有一种武器叫音乐》中,音乐编辑、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副秘书长、荆楚十大朗诵之星铁马豪歌先生“紧扣‘文乐共生’理念,依‘题记+10章节’的结构精心推进,使音乐节奏与诗歌文本完美同步。他如敏锐的指挥家,随朗诵情感的起伏,灵活调整配乐的强度与风格,以悠扬的旋律延伸声音的表现力,实现声韵同步;通过强弱控制与留白处理,达到文乐相融、彼此唱和的和谐境界。其选曲精准呼应文本结构,其多元形式灵活适配情绪流转。他将‘纯音乐+独唱’、‘交响与钢琴协奏’等手法交错运用。悲怆处如《松花江上》以纯音乐低回铺垫,凝重哀伤;激昂处如《大刀进行曲》以合唱强化气节,磅礴壮阔;场景转换藉形式衔接增强沉浸感,如第六章节,以纯音乐引出‘太行山晨雾’,独唱承接‘崖边高唱’,合唱汇成‘千万人应和’,声场开阔,如临其境。而11位武汉公安民警中的优秀朗诵者以各具特质的声线赋予文字以温度,与音乐合成中注入跨越时空的力量。三者交融,使《有一种武器叫音乐》超越了‘文稿+配乐’的简单形态,成为震撼心灵的精神礼赞。它让聆听者深切领悟:抗战歌声不仅是旋律,而且还是‘披甲的文字,拧结成绳的勇气’,是民族基因中永不衰竭的信念。通过文、诵、乐的三维融合,历史音乐得以活态传承,持续照耀当代人的前行之路(云中人)。”</p><p class="ql-block"> 在长诗《英雄颂歌》的朗诵表演中,铁马豪歌先生的音乐设计则是将枪炮声、马蹄声等诸多音效与诗歌朗诵巧妙融合,营造出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战争场景。这种跨界合作使得诗歌突破了文字的边界,成为了一种综合性的艺术体验。</p><p class="ql-block"> 在传播渠道上,诗人充分利用省朗协平台和铁马豪歌个人等诸多资源,将《踏雪时想起一个人》《中国战疫史:2020生命大救援》《恒星在太空闪烁》《长征之歌》《信仰之光》《真理之光》《我们》《走向光明:致张轸》《中国:人类A1的未来》《长江文明颂》《长江经济带交响曲》《粮食战》《中国影响力》《浩气长歌》《英雄史诗:淞沪会战》《大阅兵》《英雄颂歌》《少年的戏台》《有一种武器叫音乐》《民族英雄谱》等政治抒情诗和各类诗歌作品200余首播发于《都市头条》《今日头条》《华人头条》《风铃朗苑》等网络媒体,4年阅读收听人次近4,000万。其中《信仰之光》《长征之歌》等十余首长诗突破百万阅读量而成为“现象级作品”。这种“传统艺术+现代传播”的模式,使得严肃的政治抒情诗走进大众视野,实现了艺术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双重提升。正如诗人在《长征之歌》中所言:“长征,永远在路上”,这种持续的艺术探索本身就是对长征精神的当代诠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上</p><p class="ql-block"> 英雄主义信仰坚定不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欧阳贞冰的政治抒情诗,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更为当代同类诗歌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启示。</p><p class="ql-block"> 在主题层面,他证明了“政治叙事”不必是“概念的传声筒”。当政治议题与个体命运、时代记忆深度结合,“家国情怀”落地于具体的生命细节,政治叙事便能具备打动人心的力量;在艺术层面,他示范了“叙事与抒情”的融合之道。叙事为抒情提供真实的土壤,抒情为叙事注入情感的温度,二者的平衡,是政治抒情诗避免“空洞化”与“琐碎化”的关键;在价值层面,他的诗歌始终保持着“历史的敬畏心”与“现实的关切度”。既以诗歌为桥梁,连接历史与当下,让年轻读者读懂民族的过去;又以诗歌为镜子,映照时代的发展,让读者在诗中看到自己与国家的联结。</p><p class="ql-block"> 这种创作路径,让政治抒情诗不再是“小众的文学品类”,而是成为传递时代精神、凝聚民族共识、唤醒个体责任感的重要载体----这正是欧阳贞冰诗歌创作最珍贵的价值所在。</p><p class="ql-block"> 欧阳贞冰的政治抒情诗,是以“家国”为魂、“叙事”为骨、“抒情”为肉构建成的独具特色的诗歌美学体系。从对时代议题的敏锐回应,到对艺术手法的精妙驾驭,再到《有一种武器叫音乐》等文本和音乐编配与朗诵的实践探索,他始终在“政治的严肃性”与“诗歌的艺术性”之间寻找平衡,让政治叙事有了情感的温度,让抒情表达有了思想的深度。</p><p class="ql-block"> 欧阳贞冰的政治抒情诗,是一部用生命书写的民族精神史。他以诗人的敏锐捕捉历史瞬间,以艺术家的匠心重构历史记忆,以传播者的担当推动文化传承。在他的笔下,历史不再是尘封的往事,而是照亮现实的灯塔;英雄不再是遥远的符号,而是激励当代的精神图腾。正如诗人在《英雄颂歌》中所呐喊的:“时间正淹没众生,唯有英雄永存!” 这种对英雄主义的坚定信仰,正是他诗歌创作的灵魂所在。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这样的诗歌不仅是文化自信的彰显,更是激励全体中华儿女奋勇前行的精神号角。</p><p class="ql-block"> 在当下的文学语境中,欧阳贞冰的创作不仅为政治抒情诗的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式,更以诗歌为媒介,传递着对家国的热爱、对历史的敬畏、对个体的尊重。这种创作精神,既是对中国诗歌“文以载道”传统的继承,也是对当代诗歌“介入现实”责任的践行,值得有志于诗歌事业发展的有识之士深入研究与学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乙巳年金秋于江城武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陈辉:诗人,评论家,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文学顾问。</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