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杨老的筑城往事

百年水车

<p class="ql-block">作者/赵小七,成铁遵义车务段员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杨老是父亲的同学,三十多年交往一直情谊深厚,亲如兄弟。也正因这层关系,我打小就格外受他疼爱。</p><p class="ql-block"> 姓氏后面加上“老”字是对有文化人的尊称,杨老就是这样一位值得尊敬的文化人。杨老工作经历丰富,处事冷静沉着,最后在一家央企省公司办公室主任岗位上“站岗”了十多年后,去年因为年龄的原因退出岗位等待退休。杨老外表儒雅,因为在办公室写材料多了,文笔“顺手”,平时喜欢鼓弄一些文章,留作纪念,也时常发表。退休之前,杨老把自己这几十年间写成的作品整理后胶装成册,取名为《脚印》(共上下两册),并在封面附上了席慕容的诗句:在水边清香的阴影里/还留有我无邪的心/留有我所有的/迟疑惶惑/却无法更改的/脚印。</p><p class="ql-block"> 几天前,杨老把《脚印》的电子版发给我,说是留个纪念。我便找了家文印店,将书稿打印出来胶装成册。翻读这两本杨老的“脚印”,除了为杨老半生经历的感慨,也唤醒了我大学三年里与他在贵阳共度的那段难忘时光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2014年的夏天,高考结束后,我因为“掰科”,英语考得极差,导致我以一分之差未能上本科录取线,最终杨老等前辈们的建议下选择了一所在贵阳的大专院校。</p><p class="ql-block"> 杨老的家在遵义,工作单位在贵阳,因为一个人在贵阳工作,经常会被单位派遣下到地州去工作,恰巧那几年杨老已经回到了贵阳的总部办公室工作,在得知我要去贵阳读书后,便说可以来“投靠”他,一起相依为命。</p><p class="ql-block"> 从小在遵义长大,去贵阳读书算是第一次“远行”。到学校报到、安顿好住处后没几天,我便按捺不住,揣着期待去“投奔”杨老。杨老在他所在公司的附近租了房,是一栋老旧步梯房的11楼。推门进去,屋里的家具有些破损,电器基本上都不能使用,但总体收拾得也算干净整洁。杨老笑着解释,东西都是房东留下的,勉强能住。刚来时这儿又乱又脏,既然租了,懒得折腾,就这么先安顿下来了,没想到一住就是好几年。而在我大学三年里,除了学校宿舍,这处小小的出租屋,成了我最常待的“第二个家”。</p><p class="ql-block"> 有一年冬至,恰逢周末。我和杨老都是不太会做饭的人,便商量着去附近菜场买些现成的羊肉,简单过个冬至节。遵义是羊肉粉之乡,在遵义过冬至是必吃羊肉的。到了菜场选好羊肉,我却犯了嘀咕,这不是我想要的干锅羊肉。杨老笑着解释,贵阳的羊肉火锅多是清汤,少见干锅的。话音刚落,羊肉老板贴心地说,我们能帮你做成干锅。我顿感意外,可接下来老板的操作,却让我看得愣住了。只见他舀起一大勺辣椒面放进锅里,与羊肉快速翻炒,转瞬间便起锅装盘,动作如行云流水。这就是贵阳的干锅羊肉?老板还特意补充道,这辣椒和你们遵义虾子羊肉粉的一个味!我站在原地没缓过神,一旁的杨老早已笑得开怀。</p><p class="ql-block"> 回到出租屋,我俩不甘心“将就”,决定按照记忆里的味道,把羊肉重新加工,复盘正宗的干锅羊肉。说干就干,我给父亲打电话,一步一步请教做法。折腾了半天,总算做出了一锅有模有样的干锅,至于正不正宗,倒也没那么重要了,关键是有了熟悉的味道。除了干锅羊肉,杨老还切了香肠腊肉,炸了盘香脆的花生米,一顿简单却热闹的冬至饭就此备好。他拿出常喝的董酒,倒了两个大杯,我们就着热菜,一口肉一口酒,惬意又自在。那天晚上,我俩喝了一瓶酒,喝到很晚,也聊到很晚。我絮絮叨叨说着学校里的趣事和恋爱遇到的烦心事,杨老则慢慢讲起他年轻时的经历、经验和教训、遇到的趣人趣事,没有长辈的距离感,更像一位睿智的朋友,静静倾听杨老的“故事”会让你从中找到答案和前行的方向。</p><p class="ql-block"> 每每聊得正欢,杨老的电话便会时时响起,杨老就会在电话中沟通安排工作,事无巨细,认真履职尽责。</p><p class="ql-block"> 在贵阳的三年里,这样温暖的场景还有很多。杨老常带我去见他的好友,让我在闲谈中学会了不少为人处世的道理。聚餐时,我也总抢着帮不善饮酒的杨老挡酒。杨老一喝高兴了,时常会说,“儿子,来走一圈,敬一下叔叔们。”一来二去,倒更添了几分亲近。</p><p class="ql-block"> 得益于自身的努力和杨老的倾力相助,毕业那年我得以顺利进入到成都铁路局遵义车务段工作,回到了遵义,与杨老见面的次数渐渐少了。杨老早已从那栋老旧的步梯楼搬了出来,在贵阳买了新房,环境宽敞又明亮。可每当想起那段时光,我脑海里浮现的,始终是出租屋里昏黄的灯光下,我和杨老围坐桌前,就着简单的饭菜谈天说地的画面——那是岁月里最温暖的印记,永远清晰如初。</p><p class="ql-block"> 金秋十月,杨老就到点退休了,莫道岁月匆匆过,桑榆非晚霞满天。恭喜杨老光荣退休,愿杨老的退休生活如诗般悠扬,快乐常伴左右,幸福如影随形!</p><p class="ql-block"> 2025年10月于遵义</p> <p class="ql-block">点评:这是一篇非常成功的叙事散文。 它胜在“真”——真情实感、真实细节。作者用饱含深情的笔触,雕刻下了一段生命中最温暖的时光,不仅是对杨老的致敬,也是对自己青春岁月的深情回望。文章读来如品一杯清茶,初时觉得平淡,细品之后满口余香,温情暖意久久萦绕心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