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内功修炼秘笈</p><p class="ql-block">1、家学</p><p class="ql-block">父亲梁枫曾任辽宁省美术出版社党委书记,梁达明自幼受到父亲在美术方面的熏陶。60年代,其父任辽宁省摄影家协会的秘书长、副主席。1981年梁达明就经常借用父亲的哈苏相机拍照,在当时,的确是很奢侈的事情。在父亲的影响下,梁达明自觉地将摄影作为自己一生的追求。直至现在,他也对父亲充满敬意,父亲没有给他安排优越的工作,但是父亲是他摄影的启蒙老师。</p><p class="ql-block">2、上学</p><p class="ql-block">在照相馆从当学徒开始,梁达明就自觉地补习文革中耽误了的学业,1985至1987年,停薪留职,进人鲁迅美术学院工艺系专科学习。虽然只有两年的学习时间,但是,正是这两年正规的学习使得他对摄影有了更高层次的认识,为他在以后不间断的学习提供了方法。</p><p class="ql-block">3、养眼</p><p class="ql-block">梁达明经常说,拍照片一定要有一双好眼力。可这眼力绝不是一天半天练出来的。他把提高鉴赏力的这一过程叫做“养眼”。凡是视觉艺术都可用来养眼,各类美术、摄影方面的画册他没少花本钱,每次的摄影博览会和艺术节,也是买书的好机会。至于看各类展览,他更是跑断了腿。为了开阔眼界,北京的一些重要展览他从来不轻易放过,在单位上班的时候,经常和同事倒个班,坐一晚上火车,就为到北京看一天展览。</p><p class="ql-block">4、圈外</p><p class="ql-block">都说摄影是个小圈子,梁达明现在是个闲散人员,没有俗事缠身,也就有了一份天马行空的自由。他从不拘泥于单纯视觉上的东西。如果仔细看他所有的获奖作品,虽然人像摄影是他的本行,但是却也有风光、纪实的作品。他常说,看视界,更要看世界,不仅要看表面,更要有所思考。</p><p class="ql-block">5、硬功夫</p><p class="ql-block">〝摄影务虚害死人”。这是梁达明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对于摄影技术,梁达明直到今天也没有放松过,他常说这是硬功夫。近20年的影楼工作经验,对于暗房技巧、修片、用灯等等功夫都巳经练到了一定境界,但是,随着新技术的出现,他丝亳不敢放松,用他的话说,这手艺不精就不叫手艺人。</p><p class="ql-block">七种武器</p><p class="ql-block">和很多人一样,我很关心梁达明得了那么多的奖,都是用的是什么器材。都有哪些武器装备。他说,他得的奖太多了,能不能只说得省级以上重要获奖作品的出处。于是,我將他的秘密武器逐一询问,并将它们按照使用时间的顺序,列表如下:</p> <p class="ql-block">如何賺钱?</p><p class="ql-block">梁达明在谈到物质生活时总是在强调一个词“保障”。我便问起这个保障的底线是什么,他是如何保障他的生活的。他除了介绍了他目前的生活狀况外,还将他的帐本透露给我:</p><p class="ql-block">我现在是标准的下岗工人,2000年以13000元买断了我24年的工龄,从此,我便是没有“单位”的人了。我知道我的生活水准不高,但是已经达到了我所要求的水谁。我赚钱也是和获奖分不开的,我现在住的房子就是当年单位因为我业绩突出而奖励我的,60多平米,我觉得够住了。虽然现在我也没有自己独立的暗房,很多黑白获奖作品的制作都是在家里,蒙上厚帘子搞出来的,人在艰苦的条件下更容易激发创造性,所以。我要保持这种状态。我对汽车真的不感兴趣,所以从来就没有买车的念头。我是手艺人,练手艺,练好手艺到社会上验证,得到肯定便是我最大的享受和追求。所以和练手艺无关的花费造成巨大的开支我认为很不合算。昨天,我才买了个手机,现在还没有学会用呢。</p><p class="ql-block">现在主要经济来源有三个:</p><p class="ql-block">一、卖书</p><p class="ql-block">这几年全国的摄影博览会和摄影艺术节越办越多,在这些场合,都会有我练摊儿卖书的身影。我不怕掉价,手艺人卖手艺,有什么掉价的?有一次,有个小伙子在我的摊位前抄起《获奖作品集》,不屑一顾地说。“这种书最没劲了,整个儿一个自我欣赏”。我说:“小伙子,这书还真不是给自己看的,看这书是教你手艺的。”我现在卖的书有三本,《黑白人像》,1996年出版的,当时投資6万元,半年就收回成本了,但是到现在,我还在卖,卖一本赚一本,卖得还挺好。第二本《梁达明金、银、铜获奖作品》是1999年出版的,收集了我近10年所有的 获省级三等奖以上的作品,每幅作品都有拍摄数据和灯位图。这本书,当时的投资是4万元,现在也收回了成本。还有一本是1997年由我策划、编辑的一本书《人像工作室》,这本书是出版社投资的,我是6折从出版社进书。就这三本书,我走到哪卖到哪。每次从家出来只带几百块钱,但每次卖书的收入都在3000元左右。</p><p class="ql-block">二、讲课</p><p class="ql-block">现在全国的摄影培训学校,尤其是影楼人像的培训班多得很。因为我是拍人像起家的,获奖使我的知名度提高了,请我讲课的人自然也就多了,所以,我说,这些都和我不断获奖有关。忙的时候,课程都安排不开。我现在也积累了很多讲课的经验,有自己的一套讲课的资料,并且传授手艺的事我愿意干。对学生听课也提出了三个境界:学习技术、启发思维、开智开慧。</p><p class="ql-block">三、打工</p><p class="ql-block">在我闲的时候,缺钱的时候,我会应一些影楼的邀请,为全国各地的影楼打工。打工时带着获奖证书,同时给影楼做了广告。</p> <p class="ql-block">梁达明话语录</p><p class="ql-block">1、我是手艺人,我也是靠手艺吃饭。生活中我最重要的事情、最感兴趣的事情就是练好手艺,练好手艺到社会上验证自己的手艺,得到认可更是我最得意的事。</p><p class="ql-block">2、我不开影楼、不办学校,是因为我太爱摄影了,“清闲”的生活能培养出我的〝创作状态”。</p><p class="ql-block">3、不追求工具上的先进,用最简单的工具,才能锻炼技能,不能过分依赖工具。</p><p class="ql-block">4、大赛、大奖的评选我认为是很公正的。</p><p class="ql-block">5、思想意识要超前,技术手法要传统。</p><p class="ql-block">6、十年后我依然还能得金奖,这证明我走的路是正确的。</p><p class="ql-block">7、评奖是有共性存在的,个性很强的作品很难获大奖,所以,参赛作品要研究共性的东西,并且将共性的东西不断地提高。</p><p class="ql-block">8、我有很多个性化的作品,这些作品是我精神上的享受、技术上的锤炼,但是,我很清楚,这些很难给我带来经济上的收益。</p><p class="ql-block">9、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p><p class="ql-block">10、用社会的大空间去构思,在摄影的小空间中去创造。</p> <p class="ql-block">摄影家梁达明简介(2025)</p><p class="ql-block">1960年生于辽宁省沈阳市</p><p class="ql-block">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工艺系专修科 </p><p class="ql-block">民建会员</p><p class="ql-block">1981年从事摄影。</p><p class="ql-block">中国首届十大青年摄影家(1992)</p><p class="ql-block">中国首届人像摄影十杰(1993)</p><p class="ql-block">中国摄影艺术最高奖一金像奖(2007)</p><p class="ql-block">出任第十一届全国人像摄影艺术展览评委</p><p class="ql-block">出任第八届中国摄影艺术最高奖项--金像奖评委</p><p class="ql-block">出任第十一届中国摄影艺术最高奖项金像奖评委</p><p class="ql-block">出任第27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评委</p><p class="ql-block">获第二届十杰人民摄影家称号</p><p class="ql-block">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会委员</p><p class="ql-block">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p><p class="ql-block">乌鲁木齐市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p><p class="ql-block">民建中央画院艺术委员会副主任</p><p class="ql-block">中国摄影家协会艺术摄影委员会委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