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那棵歪脖子树</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七(3)班 张欣怡 指导教师 杨丹</span></p><p class="ql-block">老屋旁,有一棵歪脖子树。它歪得很厉害,树干几乎要贴到地面,枝桠也东倒西歪,远看像个佝偻着身子在风中瑟缩的老人。小时候,我总觉得它丑,连鸟儿都不爱在它上面筑巢。</p><p class="ql-block">那年夏天,暴雨连着下了半个月。村里不少树都遭了殃,有的被狂风拦腰折断,有的被暴雨冲得根系裸露。我心里也暗暗担心那棵歪脖子树,它本就长得"不正经",怕是禁不住这番折腾。</p><p class="ql-block">雨停后,我迫不及待地跑去老屋。眼前的景象让我愣住了:老屋早已一片狼藉,大树东倒西歪,小树甚至被连根拔起。而那棵歪脖子树,虽然被风吹得更歪了些,枝叶也掉落不少,但它竟然稳稳地立在那里,树干上还沾着湿漉漉的泥土,像是刚经历一场酣战,带着劫后余生的倔强。</p><p class="ql-block">我走近仔细看,才发现它歪着的树干,恰好顺着地势,深深扎根在一处斜坡的石缝里。那些扭曲的枝桠,也并非毫无章法,它们像是经过精心安排,巧妙地分散了风雨的冲击力。原来,它看似"歪瓜裂枣"的生长姿态,不是随意为之,而是在漫长岁月里,为了适应环境,主动选择的生存智慧。它用一种看似"妥协"的方式,牢牢抓住了生"的机会。</p><p class="ql-block">那一刻,我心里像被什么东西猛的地撞了一下。以前我总觉得,成长就该像村口的杨树,笔直向上,勇往直前,容不得半点弯曲和退缩。可这棵歪脖子树让我明白,成长哪有什么固定的"标准姿势"。生活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雨和阻碍,有时候,学会调整自己,以一种更灵活的姿态去应对,反而能更好地扎根,生长。</p><p class="ql-block">从那以后,再看那棵歪脖子树,我只觉得它充满了力量。它歪歪扭扭的枝干,在我眼里成了独特的勋章。每次遇到困难觉得自己快要被压垮时,我就会想起它。它让我知道,不必执着于一定要"长直",能在风雨里站稳脚跟,就是一种了不起的成长。</p><p class="ql-block">如今,老屋早已翻新,周围的树也换了几茬,可那棵歪脖子树,依然歪歪地立在那里,像一位沉默的老者,见证着我一路跌跌撞撞,却也越来越坚韧的成长。</p> 02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旧巷斜阳</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七(3)班 张一涵 指导教师 杨丹</span></p><p class="ql-block">回忆若是有颜色,定是黄昏时分老墙上那抹将褪未褪的余晖,温暖中带着难以挽留的怅惘。</p><p class="ql-block">放学时分,我独自拐进那条熟悉的小巷。夕阳正好,将斑驳的砖墙染成蜜色,瓦檐下的影子被拉得细长。墙根的青苔泛着湿润的光,几株野草从砖缝中探出头来,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一只花猫蹲在墙头,金色的瞳孔映着落日,它慵懒地打了个哈欠,纵身跃下时带落几片碎瓦。远方传来模糊的自行车铃声,还有谁家厨房飘出的炒菜香。</p><p class="ql-block">我的脚步在第七块青砖前停住。那里曾是我的秘密。八岁那年,我把最喜欢的弹珠埋在这块砖下,幻想着多年后挖出时该是怎样的喜悦。现在砖缝间已生满墨绿的苔藓,我蹲下身,用指甲一点点抠开湿润的泥土。 </p><p class="ql-block">弹珠还在。只是原本晶莹的玻璃已被岁月蒙上浊色,里头的彩虹花纹暗淡如雾中之花。我将它捧在掌心,夕阳透过斑驳的玻璃,在地上投下一圈模糊的光晕。忽然耳边传来时光呼啸而过的声音,那个蹲在这里埋藏"宝藏"的女孩,如今已认不出自己的倒影。我看着弹珠,不自觉地流下了眼泪。</p><p class="ql-block">巷口传来孩童的嬉笑声。几个背着书包的孩子跑过,红领巾在夕阳中飘成旗帜,他们好奇地看了我一眼,又追逐着跑远,如当年的我们。他们的影于被落日拉长,仿佛要一直延伸到时光的尽头。</p><p class="ql-block">我重新将弹珠埋回原处。起身时,最后一缕阳光正照在洁白的墙头,那些岁月留下的痕迹在光中变得格外清晰。我忽然明白,有些东西本就该留在原地,如同那个天真的自己,封在时光的宝石里。</p><p class="ql-block">暮香渐浓,我转身走出小巷。回头望去,墙渐渐隐入夜色,唯有那抹斜阳的温度还留在指尖。原来回忆最美的时刻,不是重逢,而是告别那个天真的自己。</p> 03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带上勇气上路</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八(5)班 刘婉婷 指导老师 季歆</span></p><p class="ql-block">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件完不成的事,除非他们需要一点勇气。勇气可以改变很多,勇气带来新的希望和新的生活。</p><p class="ql-block">记得那年夏天,蝉鸣声响充斥着耳机,阳光透这树叶的缝隙照射在窗台上,刺眼的光芒折射进瞳孔中,散发耀眼的色彩。书桌上摆放着数学作业,我撑着手紧盯着这道让人解不开的题,但是作业都要被我盯出个洞来了,我仍是没有丝毫头绪。想从某个地方找到突破点,笔在草稿纸上演算着,却仍是没有答案。这道题就像个鼓包按也按不回去,又无法消失,让人头疼。“哎—为什么那么难啊?”“这是能写的吗?”挣扎以后我还是选择放弃。现在的我就像一颗懦弱的小草,没有勇气面对生活中的狂风暴雨,沉甸甸的铝灰色的云,掠过头顶的天空。顷刻间,一道闪电划过天空。霎时大雨倾盆,黄豆大的雨点滴落小草上,化成晶莹的雨水。而此刻我的心也在下雨,每一滴雨水有力的敲击在我的心灵深处,泛起朵朵水花,纯洁而晶莹。</p><p class="ql-block">我倚在窗前,不经意瞥了一眼街边的花朵,雨点打在花瓣上,颤动了花儿。在风的合作下,花朵折了,像一只美丽的天鹅翅膀受了伤,无法飞行的伤心。又像一位美丽的姑娘因为受了伤,晶莹的泪滴潄潄掉落,眼泪就像是珍贵的宝石晶莹剔透。我以为它终会歪倒,而这苦楚只有它自己感受的到。</p><p class="ql-block">可是过了几天,我偶然往下一瞥却发现它原先曲折的茎杆却渐渐:变直了。而它屹立不动,花朵绽放于茎杆上,呼吸着新鲜空气。</p><p class="ql-block">看到这一幕,我又想起了当初那道没写的数学题了。于是我翻开本子,突然灵光诈现,又有了新的点子。我奋笔疾书的将它写完,看成果后我满意的笑了。原来不是我不会而是我不懂得怎么变通。而这朵花它给我了启示花朵可以不惧风雨,顽强生长,最后成为一朵屹立不倒的花朵。这种勇气使我佩服。所以我应该要鼓足勇气,阔步向前,给予生活一个微笑。</p><p class="ql-block">勇气是逆境的光芒,它帮我们驱逐黑暗,帮助我们照亮前方,传递给我们希望,是他让一切皆有可能,一切皆有机会。他告诉我们要不畏惧气势,需要欢声笑语。更需要奔跑向前的勇气。</p> 04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带着勇气上路</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八(6)班 巫巧慧 指导老师 季歆</span></p><p class="ql-block"> 我向前一步,脚步忽然变得沉重。请你帮我看看,我背上的是什么?它如影随形,压迫得我喘不上气,直不起腰来。是泪水,漠视还是流言蜚语?不,是一对以勇气为名的翅膀。</p><p class="ql-block"> 在那年盛夏,蝉与知了弹奏起交响乐,荷花园里一片嫣粉,荷叶衬着她们,时而拂来一阵微风,她们随风摇曳,宛如灵动的蝶。我与朋友相约在这碰面,想一同将这盛夏之景装入相片中。她姗姗来迟,我被烈日晒到皮肤通红,不禁生出几分怨。</p><p class="ql-block"> 她惊叹着,兴奋的拉着我的手:“你瞧,那边荷花簇着,肯定很出片!”她撑着油纸伞,发丝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很跳脱。我正找着角度,东边挂起大风,她惊叫了一声,随后是一声很轻的“咚”。我连忙问她怎么了,她指着湖面,急切着说:“你的油纸伞掉了下去,它不见了。”湖面深不见底,伞也找不回来了。我肩膀微微颤抖,几近崩溃地说:“那把油纸伞是我爷爷送给我的,我一直视若珍宝,你说没就没了?”她被我喝住了,愣怔一瞬,旋即是一滴滴泪水落下:“真…真的很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风太大了,我没抓紧。我赔你一把一样的可以吗?”她哽咽着,我转头便走。</p><p class="ql-block"> 我们已经一周没说话了。那一周,休恋逝水,如鲠在喉。我总在课间瞥见她的侧颜,她安静地伏在桌前,发丝垂落,遮了大半张脸,像一瓣失了水的荷花。我望着她脸上的落寞与那天的慌张重合,忽然失了神。我无数次想向她开口,可喉咙被怯懦扼紧,只剩无尽的叹息。泪水浸湿了衣袖,我怨自己的暴脾气,同时又想去给予她一些慰藉。可是我怕,怕她的漠视疏离,怕她控诉我的暴脾气。</p><p class="ql-block"> 周五傍晚,晚霞烧红了半边天,我背着书包 脚步拖沓地走出校门。忽然,一抹熟悉的身影撞入眼帘——她站在那棵梧桐树下,书包带子勒得肩膀深陷下去,手里捏着一个小纸包,指节泛白。</p><p class="ql-block"> 似是察觉到我的目光,她猛得抬头,瞳孔里闪过一丝慌乱,随后又迅速黯淡下去,像被风吹灭的烛火。空气凝滞了,只有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像无数细碎的低语。</p><p class="ql-block"> 我能清晰地听见自己如鼓点般密集的心跳,血液涌上头顶。“那个……”我听到自己的声音,干涩又有些哽咽,“上次的伞……”她浑身一震,像被惊醒的小鹿,眼睫剧烈颤着,水汽迅速在眼眶里氤氲开来。“对…对不起,”她带着哭腔,断断续续,“我找了好多地方,都没找到和你那把一样的油纸伞。”</p><p class="ql-block"> “不是的,”我急忙打断,心脏像是被狠狠揪着,隐隐作痛,“我想说,我不该那样对你,那把伞我的确视若珍宝,但你是上天赐予我最好的礼物,胜于珍宝。”她愣了一瞬,眼泪却“啪嗒”一声落在纸包上,晕开一小片水渍。她忽的莞尔一笑,泛着泪光的笑,像雨后初晴的天空。“是我的错,没好好拿住伞,对不起。还有,我给你带了这个。”她小心翼翼的将纸包递给我,我打开,里面是一小束风干的荷花,花瓣虽已失去水分,却依旧保留着盛夏的粉嫩,如同我们曾经的时光,虽有波折,却依旧美好。</p><p class="ql-block"> 我向前一步,脚步忽然变得轻盈。是那双名为勇气的翅膀,教会我如何面对挫折。夕阳的金辉倾泻而下,将我们的影子拉的很长。我带上这双翅膀,跨过往后的每一步坎坷——那是我失而复得的勇气。</p> 05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 有一缕阳光叫感动</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九(5)班 彭思琦 指导老师 倪合忠</span> </p><p class="ql-block">此时此刻,我正站在办公桌旁。 </p><p class="ql-block">已经有许多次没有考出理想的成绩,自从这次数学考了相比以前差一大截的分数,我的年级排名就没有再上去过。纵使其他科目考得再好,也只能勉强保住以前认为一般的名次。父母一次次失望的眼神,老师的一再强调,都深刻地印在我心里。提起笔,想着:这次一定要考好!但如果没有呢?老师会怎么看我?父母会怎么看我?笔尖颤抖着,犹豫着不肯落下,心里不住地紧张。 </p><p class="ql-block">可是,又一次低分。我终于被班主任叫去了办公室,那个我认为是犯了错的孩子去的地方。 </p><p class="ql-block">剧烈跳动的心脏使我的呼吸变得急促、不安、担心、忐忑。面对同学的关切,我只是边想象着暴风雨边摇着头。我深吸一口气,装作轻松的样子,轻轻地走进办公室,走到班主任面前,低着头等待她的责备。</p><p class="ql-block">但是,传入我耳中的并非批评的语气,也不是失望的叹息,而是充满了鼓励的温柔音符。她询问我考试失利的原因,我终于忍不住掉下眼泪,断断续续地为她解释。她从抽屉里拿出几张纸递给我,问了一些关于我的情况,认真地提出建议。我一字不漏地听完了她的话,信心大大增加了。“好了,回去吧,我相信这绝对不是你的真实水平。” </p><p class="ql-block">人们常把学生比作花儿,把教师比作园丁。我想,花儿不是脆弱的,但也会有枯萎的时候,但园丁也不是死板的,在每天以知识浇灌学生,让他们汲取之外,也会给花儿阳光,温暖他们的思想,振作他们的精神,让花儿重新绽放。 </p><p class="ql-block">终于,在老师的指导与鼓励下,我从泥潭中脱身,虽不顺利但从容地考出了满意的分数,父母也不再对我失望了。 </p><p class="ql-block">成长需要阳光,其中有那么一缕,名叫感动,它作为我们岁月中的纯真,伴随着我们成长。</p> 06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修补时光的人</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九(5)班 严志宣 指导老师 倪合忠 </span> </p><p class="ql-block">这条老街的尽头,有一间安静的店铺。这里没有招牌,只有一位老人日复一日地坐在店里与一堆“残破”相伴。他的职业是为博物馆修补文物,我对这类工作感到陌生,也认定了这类工作很枯燥。</p><p class="ql-block">在之前的暑假,我为了完成社会实践报告,走进了这家“安静”的店。空气中,弥漫着陈旧的粉尘与清漆的混合气味,阳光从旧木窗洒进来,我缓缓地走在木板发出“嘎吱”的响声,但这位师傅却并没有回头看我,而是继续专注手上的工作,于是我尽量地踮起脚尖不发出“嘎吱”声。</p><p class="ql-block">我从来没有关注过这类工作,在旁边静静地观察但却忍不住向他问道:“您好,师傅!将这些残破的物品修修补补有什么意义呢?”他抬头看了我一眼,手中的镊子却并未停下,只是淡淡地笑了一下说:“孩子,你看不见的,不代表不存在。”</p><p class="ql-block">过去,我并不能理解他的所说的话的意思。直到那天,见到他正在修复一件唐代的瓷器。那是一尊陶俑,破碎得快要不成形。我看着他清洗、拼对、粘接、补配,每个动作都都认真仔细。最让我意想不到的是,他在缺失的地方进行的那道“全色”工序。他调了十几种颜料,在一张纸上反复试色,直到颜色与陶俑的古色相混为止,远看浑然一体,近看却又可以分辨出修补的痕迹。</p><p class="ql-block">“为什么不补得一模一样呢?”我又好奇地追问。</p><p class="ql-block">“因为我们诚实,”他缓缓说道,“我们修复的不是一件物品,而是一段时光。这份工作是让后代能够看到历史的完整面貌,同时要让他们知道,历史也曾破碎过。这种可以辨别出来的修复,是对历史的尊重。”</p><p class="ql-block">那一刻,我好像忽然明白了这份工作的意义。甘愿守在阴影里,做一份寂寞却至关重要的传承工作。他修补的,又何止是文物?面对着时间的飞速流逝,他是在用他一生的耐心,将从古至今的文明碎片细细地拼接起来</p><p class="ql-block">现在,当我路过这家店铺旁,看到的不再是与一堆“残破”相伴的老人。而是一个可以做到与过去对话的沟通者。可能过去所谓的“伟大”都藏在这些我所认为的“无用之事”里,藏在那些历史与未来之间的“守夜人”身上。也许这些就是这位师傅给我的回答吧。</p> 07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每个人都是闪闪发光的</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高一(4)班 蔡旻轩 指导老师 杨丁</span></p><p class="ql-block">新学期,新起点,诚邀各位同学于九月九日共聚一堂,召开本学期首次班会。</p><p class="ql-block">班主任以“小土山与三座名山”的对比,向我们提出了三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关于差距、关于处境、更关于自我价值。 </p><p class="ql-block">随后,一段生动的视频叙事将我们带入情境,见证了小土山从迷茫到最终发现自身独特优势的历程。</p><p class="ql-block">这个环节巧妙地为我们揭示了本次班会的核心:善于在平凡处发现不平凡,于差异中见珍贵,方能真正领悟欣赏之道与成长之要。 </p><p class="ql-block"> 视频播放完毕后,班主任适时提问,邀请几位同学分享对三个问题的见解。同学们踊跃发言,虽各抒己见、略显零散,但都在不同程度上触及了问题的核心。 </p><p class="ql-block">接着,班主任播放视频的结论片段,以凝练而有力的总结,将大家的零星感悟升华至新的高度。</p><p class="ql-block"> 视频环节结束后,老师引导我们进行了一场有趣的实践:首先静心书写自己的优点与同桌的优点,随后邀请几位同学分享。现场氛围顿时活跃起来——有的同学谦逊自省,细数他人之长而轻描自身亮点;有的则以幽默口吻调侃彼此,引得满堂欢笑;更不乏坦诚直率者,大方欣赏他人也不避讳自我肯定。不同风格的表达背后,是逐渐被点燃的欣赏之光,也是班会对“发现闪光点”这一主题最生动的诠释。 </p><p class="ql-block">班会的尾声,副班长以一场声情并茂的诗歌朗诵为本次主题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诗歌以“闪光点”为韵脚,字句间流淌着对自我与他人的真诚赞颂。其朗诵声线温润有力,节奏抑扬顿挫。文字的力量与声音的艺术交融,将整场班会所探讨的“发现与欣赏”的主题,升华至一个充满诗意与温度的高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08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赓续文明薪火,擎起时代炬光</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高二(10)班 汤薇竹 指导教师 姚晓峰</span> </p><p class="ql-block">“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唐代杰出政治家魏征的这句治国箴言,不仅是历史兴衰规律的精妙总结,更是守护文明根脉的深邃智慧——唯有筑牢文明的精神根基,疏通文化的生命之源,方能让华夏文明长河奔腾不息,永葆生机。</p><p class="ql-block">翻开《弘扬中华文明 担当文化使命》,我恍若穿越时空隧道,在华夏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溯流而上。那些沉睡的文明密码,正透过文字向我缓缓展开——书中的每个字符都承载着历史的厚重,诉说着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令人心潮起伏,感慨万千。</p><p class="ql-block">你看,三星堆的青铜大立人,犹如从历史迷雾中走来的神秘祭司,其双手托举的虚空,恰似《周易》中“形而上者谓之道”的具象诠释,凝结着先民对天人关系的永恒叩问。殷墟甲骨上的刀刻符号,是龟甲兽骨间的华夏记忆——“日”字中蕴含着环形时间观,“德”字里承载着伦理架构......这些古老文字,至今仍在拓展着我们的认知边界。还有那散发迷人光彩的青铜器、陶器,带着岁月斑驳,虽无声却生动展现着古人的烟火日常与惊人创造力。</p><p class="ql-block">你听,李白醉吟“黄河之水天上来”,是浪漫主义歌者,用诗性语言打破传统天人关系的束缚;杜甫“大庇天下寒士”的呼喊,延续了《尚书》“民惟邦本”的政治哲学;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暗合庄周“与时俱化”的生存智慧。这些诗词将儒道互补的文化基因,注入每个中国人的精神血脉。元曲的市井烟火、明清小说的世俗图景,则标志着文明载体从庙堂之高转向江湖之远,完成了精英文化到大众记忆的温柔转变。当文明的根系深扎于人民土壤,其枝叶便注定要伸向更广阔的天地。</p><p class="ql-block">从器物文明到思想文明,中华文明的脉络始终澎湃不息。而在文明的交流互鉴中,更彰显着华夏文明的包容万象——当郑和下西洋宝船的桅杆划破印度洋晨雾时,带去的不仅是丝绸、瓷器、茶叶......更是“协和万邦”的东方智慧和“礼闻来学,不闻往教”的文化自信。这份以物载道的柔性力量,至今仍在“一带一路”的驼铃声中回荡,成为中华文明和平基因的历史注脚。</p><p class="ql-block">正如《周易》“变易”智慧所示:文明基因唯有在传统与现代的对话中动态重构,方能永葆生机。新时代的文明传承与弘扬,是数字技术让永乐宫壁画“复活”的惊艳,是修复专家陈卉丽拂去大足石刻尘埃的专注,是“面人郎”郎佳子彧将潮玩元素融入传统面塑的创新。作为文明长河中的“纤夫”,我们深深明白:所谓传承,不是对古老容器的顶礼膜拜,而是让文明基因在5G信号与芯片蓝光中实现创造性转化,在时光长河里相互辉映,勾勒出古今交融的瑰丽画卷。</p><p class="ql-block">“往古者,所以知今也。”当故宫飞檐的剪影与CBD幕墙在晨光中彼此映照,中华文明跨越千年的智慧结晶,正以创新之姿诉说当代启示:以今日之薪,续万代之火!这不仅是“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时代注脚,更是当代青年对五千年文明最赤诚的回应。 </p><p class="ql-block">让我们赓续文明薪火,擎起时代炬光,成为中华文明熊熊薪火的永远燃灯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15px;"><i>LOGO解析:</i></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15px;"><i>中间一轮明月,象征着文学的启迪和思想的升华,传递出“星雨”的意境。其形状柔和,代表温暖和关怀,体现梦想与追求。周围环绕的星星,象征希望和未来。底部的波浪代表文学的流动和生命的律动。圆形整体喻示团结与凝聚力。上方的星星各自闪亮,又汇聚如雨的力量。深蓝底色显示夜空的深邃,给人宁静和沉思;月与星的黄色代表温暖与希望,传递文学的力量。</i></b></p> END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供稿:浦城二中语文教研组、星雨文学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本期责编:九年级语文备课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初审初校:孙倩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复审复校:孙建忠 姚晓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终审终校:廖虹晔</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