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昵称:王洪良</p><p class="ql-block">美篇编号:8058822</p><p class="ql-block">背景歌曲:中国内地青年女高音歌唱家郑莉莉演唱《生命的晨曦》</p> <p class="ql-block">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离开部队三十年了。在军营二十多年火热的生活,战友的深情厚谊却时常浮现在我的眼前,特别当翻看我曾在军营中拍摄的那些照片时,令我感慨万千,想念部队生活的情怀油然而生。</p> <p class="ql-block"> 记得总队首长有次前来慰问的时候,正好阳光普照。他们走近队列,和战士们握手,拍拍肩膀,一一问候“辛苦了!”。有的战士眼眶红了,可站得更直了。那不是作秀,是彼此懂得:首长懂战士们的坚守,战士们懂首长的牵挂。</p> <p class="ql-block"> 绿色军装和迷彩服站在一起,握手、交谈,旗帜在风中轻轻摆动。屋顶的轮廓映着天空,树影摇晃。那一刻没有上下级,只有共同的使命。一句“保重”,胜过千言万语。</p> <p class="ql-block"> 记得在八十年代中期的一天,在部队营区不远的居民区突然起火,浓烟滚滚。我闻讯后,立即拿起刚学不久的海鸥牌照相机,边走边装胶片,赶到时,火舌已经舔上了二楼。我没有犹豫,迅速爬到围墙上,捕捉军民共战火魔的场景。要知道这可是给我的一次摄影的实兵演习,大火及时扑灭,我立刻回到营区暗室,冲洗胶卷,待凉干后,迅速把洗好的照片送到《江西日报》,巧了,第二天见报,高兴极了。从此后,我对摄影情有独钟,留下许多瞬间回忆。</p> <p class="ql-block"> 1986年4月11日和12日,一场罕见的龙卷风夹杂着特大冰雹和暴雨袭击了江西省的四十一个县市。灾情发生后,武警江西总队广大指战员奉命纷纷奔赴受灾地区,走村串户了解灾情,救护伤员,慰问灾民,帮助重建家园,哪里灾情严重,红星、国徽就在哪里闪现。</p><p class="ql-block"> 紧接着,武警一支队、武警南昌指挥学校等单位先后派出九百多名干部战士,冒雨来到灾情严重的新建县石岗乡,和当地驻军、民兵一道投入抢险救灾战斗。不少同志衣服湿透,手脚磨破,但全然不顾,坚持战斗,在较短时间里抢救了一百多名伤员,支撑了二百多幢房屋,将九百多根毛竹、二千三百多捆油毛毡、四十万斤稻种等救灾物资及时送到灾民手中,谱写了一曲军民鱼水情深的赞歌。</p> <p class="ql-block"> 有一次,部队去江西麻纺厂救火,我所在的部队接到上级救火命令后,立即集结队伍,向离弦之箭,第一时间驱车赶到现场,只见现场火光冲天,烟雾弥漫,我和战友们跳下车后,一个接一个冲进火海。那一刻,我惊叹不已,我们的队伍的确富有战斗力!火很快灭了,人员一个不少。我站在灰烬前,心里明白:我们是一个整体,是一块钢铁,烧红了也不散。</p> <p class="ql-block"> 1998年夏天,那场大水把长江九江大堤撕开了一个大决口,洪水来得又急又猛。大堤决口的消息传来时,数万名人民子弟兵、公安民警和人民群众火速奔赴现场、并肩战斗。只见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战友一个个跳进决口处,迅速搭起了人梯,与肆虐的洪水展开了激烈的搏斗,洪水在咆哮,可没人退却,仍沖锋向前。一个个扛着沙袋冲进齐腰深的水里,肩并肩堵住那道撕裂的大口子。水流拽着人往下滑,可只要有人站稳了,立刻就有另一双手搭上来。我在现场看到这个场景,我心里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顽强拼搏”。</p> <p class="ql-block"> 决口处的洪水仍在咆哮,战友们一字排开,用身体筑成第二道堤坝。有人滑倒了,立刻被旁边的战友拽起;沙袋不够,就用麻袋、木板,甚至把被褥塞进去堵。天快亮时,增援来了,一艘艘大船靠岸卸人。我站在岸举目眺望,岸边人影攒动,像一条不灭的火线。那不是演习,是命拼出来的防线,大决口堵住了,大提保住了,人民生命财产保住了,大堤上传来一阵阵欢呼声。</p> <p class="ql-block"> 演习场上,战友们和时间赛跑。战术推进、快速转移、装甲车掩护,每一个动作都像刻在骨子里。兵贵神速,不是为了赢,是为了在真正的战场上,能多救一个人,多捕获一个敌,多守住一寸地。</p> <p class="ql-block"> 我记得那次处突演练,我们穿越一片坑洼地,装甲车在前方开路,步兵紧随其后。突然一声令下,全队散开,匍匐前进。雨后的泥土吸着迷彩服,可没人吭声。那一刻,我听见的不是脚步,是心跳:整齐划一,似擂响的战鼓。</p> <p class="ql-block"> 训练场上,摩托车手单轮行驶,高举轮胎,像举着一面旗帜。那是技巧,更是胆气。旁边的新兵看得眼睛发亮,老班长笑着说:“练到手上起茧,就不是表演,是本能了。”是啊,军人的本事,都是用汗水、血水一遍遍刻出来的。</p> <p class="ql-block"> 那辆军用摩托在空地上划出一道弧线,士兵单手控车,另一只手高高举起轮胎,风扬起他的衣角,像一面展开的旗。队伍整齐列阵,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那一刻,不是炫技,是告诉所有人:我们准备好了,有的是力量与智慧。</p> <p class="ql-block"> 演兵场上,有人徒手断砖。一掌下去,砖块应声而裂。围观的战友鼓掌叫好,可我知道,那一掌背后,是成百上千次的重复。武术不是表演,是意志的锤炼。那一声脆响,敲的是砖,立的是心。</p> <p class="ql-block"> 参加表演的战友站在阳光下,白背心、红腰带,动作整齐划一。他们击打砖块,眼神坚定,像在对抗某种无形的阻力。蓝天之下,旗帜飘扬,那不是杂技,是纪律与信念的具象:一掌下去,碎的是砖,立的是军人的脊梁。</p> <p class="ql-block"> 飞身擒敌是我们的日常训练。一个跃扑,一个锁腕,动作干净利落。不是为了好看,是为了在危急时刻,能一招制敌。每一次摔打,都是对生命的负责。我赶紧抓拍,瞧!这位战友飞越擒敌的动作,干脆利落,身手不凡。</p> <p class="ql-block"> 越野车停在林边,警灯未熄。我探出身子,望向远处的山林。对讲机里传来指令,队友在侧翼待命。这一刻,静得能听见风声,可我知道,只要一声令下,战士们就会像箭一样射出去。这是战友们的日常,也是战友们的使命。</p> <p class="ql-block"> 攀爬陡坡是必修课。土坡湿滑,背着装备,每一步都像在拔河。可只要前面有人伸手,后面的人就敢跟上。我们不是一个人在爬,是一支队伍在前进。帽檐下的脸被汗水浸透,可眼神里,全是光。</p> <p class="ql-block"> 几个人在陡坡上艰难前行,手抓着草根,脚蹬着石缝。他们带着枪,却像带着希望。蓝天之下,他们的身影渺小,却坚定。那不是训练,是信念的攀爬:哪怕路再陡,也要登顶。</p> <p class="ql-block"> 训练间隙,战友们围坐一圈,听老政委讲战术、讲射击要领。风吹动旗帜,树叶沙沙作响。没有人走神,每一句话都记在心里。这不是课堂,是战场前的叮嘱。战友们讨论、争辩、点头,像一群准备赴约的兄弟。</p> <p class="ql-block"> 又有一批战友围在射击台前,倾听新任政委的言传身教。大家着装整齐,神情专注。战友们在听,在记,在思考。背景里的旗帜轻轻晃动,像在点头。那一刻,纪律不是约束,是凝聚:我们因同一目标而相互切磋,取得最隹的成绩。</p> <p class="ql-block"> 战友们也有笑的时候。休息日,有人掏出吉他,有人吹起长笛。砖墙前,乐声飘起,有人哼着小调,有人打着拍子。那一刻,我们不是兵,是会笑、会唱的普通人。可正因如此,才更像一支有血有肉的队伍。</p> <p class="ql-block"> 战友们坐在砖墙前,吉他、小提琴、长笛,奏起一支不知名的曲子。有人看着乐谱,有人闭眼轻哼。红门映着阳光,笑声藏在音符里。那一刻,军营不是铁血,是温情:战友们守护和平,也热爱生活。</p> <p class="ql-block"> 武装巡逻是日常,也是一份责任。夕阳下,快艇破浪前行,红旗在风中展开,像一幅画。战友们站在甲板上,凝望天空中的晚霞,目不转睛地眺望前方,随时处置突发事件,确保从赣江通向鄱阳湖的水上通道畅通无阻,平安顺遂。</p> <p class="ql-block"> 夕阳把江面染成金色,快艇划开波浪,红旗猎猎。远处天水一色,分不清哪里是尽头。艇上的人影清晰可见,站得笔直。那一刻,庄严不是仪式,是常态:战友们航行,不是为了风景,是为了守护这片宁静。</p><p class="ql-block"> 我在现场抓拍到这一画面,心情格外愉悦。是啊,军魂不是刻在碑上的字,是淌在血里的热,是每一次冲锋、每一次坚守、每一次并肩。它不因退役而褪色,反而在岁月里越酿越浓。每当夜深人静,我总会想起那些脸,那些事,那些无声的誓言:它们从未走远,一直住在心田,生根,发芽,长成,象高高飘扬在眼前那面鲜艳的红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