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李尚安泰山石文化馆有感

泰山翁

<p class="ql-block">  李尚安何许人也?李尚安是大名鼎鼎的泰山石文化非遗传承人!他祖祖辈辈居住泰山脚下,自幼耳闻目染泰山石缘的故事。他的太爷爷爱石、护石、藏石,曾携带着一枚《阴阳石》护身。1991年他继承祖传《阴阳石》时,泰山石文化陈列馆在红门开馆,政府大规模的石文化宣传引他踏上求索之路。于是,他产生了创建泰山石文化馆的想法。2008年,他为国家挑选正宗泰山石伫立北京仰山上,成为盛世中国的奥运纪念石,是年,他成功创办了泰山石文化馆。</p><p class="ql-block"> 某日,几个文友在鲁风老师带领下,我们参观了李尚安的泰山石文化馆。走进他的石文化馆内,只见博古架上、案几上和书柜里全是奇石。有的像老子悟道似的人物、有的像骏马奔腾似的动物、有的像花草苍松似的植物等等。看墙上的展板对应下面展台上的石头,我们仿佛进入时空隧道,看到伏羲在画太极图,看到大禹在欣赏进献来的泰山石,看到女娲托石而起飞正去补天。在目不暇接中竟然还有一块让人惊羡的花色缤纷的泰山五彩石,好像女娲补天后遗留在泰山上的!这些石头琳琅满目,千姿百态,各放异彩,各展风姿,在这里风云际会,各领风骚。</p><p class="ql-block"> 中午小酌时,我曾请教过尚安先生为何钟情泰山石。他说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祖传,二是出于对泰山石的信仰。他说,泰山石的信仰,根植于对“泰山”这座圣山的无比崇敬。古人认为,泰山是“直通帝座”的天堂,是万物始生、灵气聚集之所,更是掌管人间生死寿夭、富贵贫贱的神祇府邸。自秦始皇、汉武帝至后世帝王,封禅大典唯于此山举行,更确立了其“五岳独尊”、“国泰民安”的至高地位。于是,泰山本身,便成了稳定、厚重、权威与吉祥的终极象征。这背后,是先民“以小见大”、“以形摄神”的朴素交感思维,一块来自泰山的石头,便是泰山神灵性的分有与延伸。三是对泰山石品德的崇敬。他说,泰山石朴实无华,那粗糙的表皮是岁月留给它的印痕,那七彩的层次是苍生赋予它的年轮,那满身的洞穴是流水书写的记忆。没有美容,没有面摩,没有涂脂抹粉,没有描眉画眼,一切顺其自然,袒露着自然的美的风韵。其次泰山石不事张扬,你看那块“泰山石敢当”遍布大江南北,获得了无数的由衷赞美,吸引了无数的多情目光,赢得了无数的一再回眸,它既不矫情,也不作秀,迎来人们的目光,送走人们的脚步。你若立一块“泰山石敢当”的石碑,便如请来一位忠勇的将军,借泰山之威,将一切不祥与冲犯抵挡在外,护佑家宅安宁。</p><p class="ql-block"> 请教如何鉴别泰山石时,尚安先生说:一看造型,二看纹理,三看花色。同时,一要多几分耐心,二要不辞辛苦,三要发挥想像。别人以为平淡无奇的东西,硬要说个形象,剩下的便是主观认定了,好玩就好,别太在乎。 </p><p class="ql-block"> 听尚安先生一席话,引起了我的深思。对泰山石的信仰,看来已融入中国社会的肌理,演化出丰富多彩的形态。你看,无论城乡,街头巷尾遍布那长方石碑,上刻“泰山石敢当”五个雄健楷书。在山东、河北等地,它有时会被雕成狮首等猛兽形状,以增威猛之气。在室内,小巧的泰山石摆件则成为书案上的雅物,既作观赏,亦保心境平和。其安置的仪式也颇有讲究,须择吉日,净手焚香,怀恭敬之心请入,方显其诚。</p><p class="ql-block"> 对泰山石的信仰崇拜,在当代都市中非但没有消亡,反而焕发出新的生机。在高楼林立的现代小区,依然可见它的身影;许多家庭在装修时,也会在入门处精心设置一方泰山石。这并非简单的迷信,而是在飞速变化、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人们对“安稳”与“归属”的一种深切渴望。泰山石,已从单纯的神灵崇拜,逐渐转化为一种文化的符号与精神的慰藉。纵观历史,从帝王封禅的宏大叙事,到百姓家门的微小祈愿,泰山石像一条坚韧的丝线,串联起中华民族对平安幸福的恒久追求。它既是一块可触摸的石头,提供物理上的庇护感;更是一种精神图腾,在数千年的文化传承中,不断强化着中华民族对稳定、和谐、安康生活的集体认同和执着追求。</p><p class="ql-block"> 愿泰山石的爱好、收藏、观赏者们,不妨点燃一支清香,在香气溢人、烟雾缭绕中,把心静下来,静静地观赏,面对沉静无言的泰山石,人人都能以石悟道、修身、养性、结缘、寓乐、陶情,使我们人人都有一个淡泊、寡欲、平和、无争的心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