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翰墨行李海书画小品展”

简斋墨相

活动花絮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文化座标的横向是空间范畴,纵向则是绵远的历史长堤,面向它,无论东方人或西方人,也不管你从中感受到的是繁华还是荒芜,置身其中都是必然。中国传统书画艺术是这文化园林中的一朵奇葩,李海则是这含苞待放、芳香盈溢的忠实守候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我和李海相识于1990年的一次书展上,那时我们朝气蓬勃、意气风发,几十年过去了,书画结缘,性情相守,如今岁月让我们霜染两鬓,纹布额头,但我们对书画艺术的执着追求没有改变且日久弥新。李海在艺术道路上的执着坚守、辛勤耕耘令我印象深刻,他就是这么一个既然选择了爱,便要终其一生的人。他对书画艺术的热爱与执念亦如是。艺品见人品,李海其人,乐生旷达,坚韧刚直,做什么都有一股不服输、不怕难、勇往直前的劲头,这使他的书画艺术突飞猛进,硕果累累。很好的诠释了有志者事竟成的深刻内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李海的书法,自二王入手,唐人法度,点画灵动,笔法精到,其作品潇洒飘逸,大气磅礴,个人特点鲜明,二十几岁即获全市书法大展金奖绝非偶然。后入手汉隶、勤研魏碑,笔墨苍劲,老辣稳健,形成了一个新的风格,书艺走上了一个新的阶段。在一次李海的个人书展上,他的百余幅作品面貌各异、特色鲜明,令我耳目一新且震撼不已。作为中书协一员,李海对书法艺术的这份孜孜以求、执着坚守深深地打动了我,其书艺更是令我折服。何昌贵老师在《浅议李海的书法》一文中曾言:李海的书法创作诸体兼能,以行草书见长,其作品点画果断劲健,字形飘逸洒脱,从他书写动作的流畅和对结构处理的娴熟可以看出他对古人的书迹也曾悉心临摹追仿。不过他并未囿于某家某帖,取古法为我所用,书法更增添清俊典雅的气息。——作为书道挚友,我深以为何昌贵老师的点评是贴切精准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李海的国画,是他继书法之后着手的又一项艺术课题,作为我们特有的艺术门类,虽说书画同源且为各有分枝,相有交合借鉴之处,又有种类面貌之别。我第一次看到李海的国画作品是二十几年前他画的一幅山水作品,文人画气息扑面而来,我但不奇怪且觉必然,我相信这与李海其人之修养、内涵有关。令我吃惊的是作为一幅学画的初期作品,起点格调之高致,表现内容之丰富,传达信息之准确,这让我又一次领略了他的艺术天赋和后天的努力。李海是勤奋的,他置身大自然,融入大自然,笔耕不辍,这使他的每一幅作品都具有鲜活的生命力。他的花鸟画布局奇崛,用笔老辣,色彩雅致,大气中见细微,沉稳中见灵动,真真令我百读不厌。最近他又在着手国画人物创作,作品令我期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李海这些年在书画艺术道路上硕果丰硕、成绩斐然,先后多次在国家级展览中获大奖,为地区书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影响做出了很大贡献。作为一位艺术家,李海有着极强的社会担当,自身研修书画艺术同时,带领区域书画爱好者共同成长、进步,可谓桃李满天下。目前他作为勃利县书法家协会主席、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任重道远,我们看到了勃利书画事业朝气蓬勃、蒸蒸日上。相信不久的将来,李海以及他带领的团队会给我们带来一个又一个惊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理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七台河市美术家协会主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钟鸣咚 2025年8月</span></p> 名家题字画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翰墨行2025李海书画小品展开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2025年9月 日“翰墨行2025李海书画小品展”在勃利县文化馆二楼艺术展厅开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勃利县县委宣传部、县文联、文旅局举办一系列文化活动,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4 周年及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回顾党的光辉历程,缅怀抗战英烈的不朽功勋,展现新时代风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翰墨行2025李海书画小品展”是其中重要的活动之一,“翰墨行2025李海书画小品展”分为书画和艺术活动照片图册两部分,共展出70余件作品。展出方式新颖,集中反映李海先生深厚的艺术功力和文化修养。书法作品集中反映李海先生对金石文化的继承与领悟,绘画作品主要表现对家乡、生活的关切以及对生活美好祝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名家王立民先生、霍保权先生、李月贵先生、于海波先生、周亮先生、卢山宇先生题字题画为展览增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七台河市文联姜伟主席题词“不为繁华易匠心”,对李海及广大艺术工作者进行鼓励与鞭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本次展览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宣传部李荣美部长致辞时说,举办本次展览的初心与使命是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引领青年一代感悟伟大抗战精神,增强国家认同与文化自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本次展览由勃利县宣传部主办,勃利县文联、文旅局承办,此次展览9月至12月。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span></p> 临摹经典 书法小品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传统与现代的对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金秋八月,李海书画展在勃利县文化馆隆重举办,此次展览不仅是对金石派艺术的一次精彩呈现,更是传统与现代艺术理念的深度对话。李海作为金石书派非遗书法传承人,在展览中充分展示了他对金石派艺术的深刻理解和独特创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金石画派最鲜明的艺术特点,在于以金石文字的笔法入画,将碑刻中古朴苍劲的线条融入书画创作,追求“金石气”与“书卷气” 的交融。展览中的作品完美诠释了这一特质:书法作品中,篆书的婉转与隶书的方劲相互渗透,笔画如刀刻般沉雄有力,墨色浓淡交错间尽显碑石风化后的斑驳质感;绘画作品则打破了工笔与写意的界限,山石的皴法借鉴了金文的曲折肌理,花鸟的勾勒融入了甲骨文的质朴天真,画面看似粗犷却暗藏精妙,仿佛能从笔墨间听见历史的回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在书法方面,李海深入挖掘金石文字、汉隶碑刻的古朴气韵,将古老的笔法与现代的审美相结合,让传统书法在当代语境中焕发出新的活力。其线条刚劲有力,仿佛是从岁月深处走来的历史回响,每一笔都承载着金石派书法的厚重历史。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绘画作品同样令人眼前一亮。李海以金石书派的独特视角,赋予画面一种别样的质感。以金石笔法入画,使得形态更加生动,线条更加富有张力,展现出传统艺术与现代思想的激烈碰撞。这种尝试打破了传统绘画的固有模式,为观者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此次李海金石派书画展,是一次成功的艺术实践。它在坚守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新的艺术表现形式,承载着书法史的精髓,促进了金石派艺术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为艺术爱好者们带来了一场难忘的艺术盛宴,也为传统艺术的现代转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传统艺术是民族文化的根与魂,像金石派这样的艺术瑰宝需要更多人的关注与守护。让我们主动走近传统艺术,感受其独特魅力,用实际行动支持传承者的坚守与创新,让这些历经千年的文化血脉在新时代持续流淌、生生不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赵立贤,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书法家协会会员,七台河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勃利县美术家协会主席、书法家协会副主席)</span></p> 国画小品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金石书派,永放异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求篆于金、求分于石是金石人的座右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我们敬仰古人先贤汇山川于一鼎的恢宏气魄,更敬仰师祖李瑞清对中国文化的贡献。李瑞清开创了具有旺盛生命力的金石书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求篆于金,求分于石是坚毅、是追求。虽高处不胜寒,但有巅峰之上我为峰的豪情气概。继而有胡小石、张大千、游寿、王立民等一代代的传承。他们将不同时代的韵律融入金石文化,丰富地发展了金石书派,感召后人为金石文化挥斥方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从两江学院到三宜斋,再到简斋,体现了金石书派薪火相传,金石书派一脉相承。他们“嚼得菜根,做得大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中华民族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但文化艺术始终是中华民族延绵千载的筋骨血脉。走得再远,也不要忘了来时的路。笃学明志,精益求精,守住根脉,推陈出新,传承好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2021年金石书派传承百年之际,李海先生将金石汇引入七台河成立了“金石汇七台河分会”一大批书法爱好者齐聚金石书派旗下笔耕不辍,潜心研习金石书艺,沐浴古朴雄浑之风。相信在李海先生的引领下,金石汇七台河分会一定会成为北方一支文化劲旅,让金石书风在这片广袤黑土地上茁壮成长。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span></p> 社会关注 媒体报到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鸣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王立民先生、霍保权先生、李月贵先生、于海波先生、周亮先生、卢山宇先生题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鸣谢:钟鸣咚主席、赵立贤主席评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鸣谢:青少年书法报、七台河市文联、勃利县政协、 勃利县宣传部、七台河书法家协会、七台河书法家协会协会、七台河聚宝斋书画院、勃利县文联、勃利县文化馆、 勃陶产业园、勃利县老干部大学、勃利县诵读协会、关氏民俗馆、美丽相框、勃利县进修学校等</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