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9月11日,我踏上了探秘藏传佛教圣地——拉卜楞寺和米拉日巴佛阁的旅途。在甘南清冽的空气中,我用一天时间触摸藏传佛教的温度,两处圣地各有震撼。</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一、晨光中的拉卜楞寺</b></p><p class="ql-block"> 早晨9点我随团来到拉卜楞寺。它坐落在夏河县城西隅,背依凤山,面临大夏河,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由第一世嘉木样大师俄旺宗哲主持创建,历经三百余年发展,如今仍是甘、青、川地区藏传佛教的核心之一,以其恢弘的规模和深厚的学术传统闻名。</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转经长廊:信仰的脉搏</b></p><p class="ql-block"> 最震撼的是长达3.5公里的转经长廊,这是世界上最长的转经筒长廊,共有2000余个转经筒。藏民们手持念珠,顺时针推动转经筒。我跟随他们的脚步,感受着信仰的力量。转经筒转动时低沉的嗡鸣声,仿佛与千百年的诵经声共鸣,诉说着古老的故事。许多游客在这里拍照打卡,记录下这神圣的瞬间。</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红墙:视觉的史诗</b></p><p class="ql-block"> 沿着转经长廊往里走,便进入了寺院的核心区域,红墙是这里最鲜明的底色。拉卜楞寺的红墙并非纯粹的红色,而是由当地特有的红黏土混合酥油、牛奶涂抹而成,历经岁月洗礼,色泽温润而厚重,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红墙下偶有身着绛红色僧袍的僧人走过,衣角随风轻扬,与红墙形成鲜明却和谐的对比。站在红墙前拍照,红墙作背景,远处是金顶的轮廓,照片里没有复杂的元素,却满是甘南独有的禅意。红墙的纹理里似乎都藏着时光的痕迹,让人想起这里百年间的晨钟暮鼓。</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学院:智慧的殿堂</b></p><p class="ql-block"> 作为“世界藏学府”,拉卜楞寺的学院体系是其最核心的特色。寺院下设六大学院,分别对应显宗、密宗、医学、历算、时轮、喜金刚等不同领域,堪称藏传佛教的“综合性大学”。在向导的带领下我参观了显宗学院,藏医学院等。院内殿堂虽不奢华,却处处透着庄严,墙壁上绘制着精美的壁画,色彩历经百年仍鲜艳如初。学院的院子里,几位僧人正围坐在一起辩经,他们手势夸张,声音洪亮,虽听不懂藏语,却能从他们的神情中感受到对佛法的执着与热忱。 闻思学院是拉卜楞寺的学术心脏,僧人们在此研习五部大论。透过斑驳的窗棂,可见年轻辩经者击掌扬袍的身影,他们以逻辑与经文对话,展现藏传佛教独特的思辨传统。</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主殿:信仰是最美的风景</b></p><p class="ql-block"> 此外,拉卜楞寺的几大主殿更是庄严肃穆,各有看点。大经堂是寺院最大的建筑,可容纳数千僧人诵经,殿内供奉着数尊高大的佛像,酥油灯长明,烟雾缭绕,空气中弥漫着酥油与藏香的混合气息,让人不自觉地心生敬畏。寿安寺(即弥勒佛殿)则以精美的唐卡和镀金铜佛闻名,殿内弥勒佛塑像慈眉善目,仿佛在俯瞰众生。在主殿前拍照时,我充分尊重佛教的相关规定及民间习俗,只拍殿宇的飞檐、门前的经幡,以及台阶上虔诚跪拜的信徒,这些画面没有浓烈的色彩,却比任何风景照都更能触动人心——原来信仰的样子,本身就是最美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 在拉卜楞寺的几个小时里,我没有刻意追赶景点,而是跟着信徒的脚步,听着梵音,看着红墙金顶,感受着这里的慢节奏。我忽然明白,这里的“看点”从来不是冰冷的建筑,而是建筑里藏着的信仰,是信徒眼中的虔诚,是时光沉淀下的宁静。</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二、午后的米拉日巴佛阁</b></p> <p class="ql-block"> 下午2点抵达米拉日巴佛阁,它全称“安多合作米拉日巴九层佛阁”,坐落在合作市城北的山坳中,是安多藏区唯一一座供奉米拉日巴大师的佛阁,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后因历史原因被毁,如今我们看到的佛阁是1988年按原貌重建的,是藏传佛教噶举派(白教)在安多藏区的代表寺院。</p> <p class="ql-block"> 与拉卜楞寺的宏大不同,米拉日巴佛阁更显精巧。佛阁共九层,通体以红色为主色调,搭配白色的檐角与金色的装饰,在午后的阳光下显得格外庄重。它的特色在于“一站式供奉”——阁内供奉着米拉日巴大师的塑像,以及藏传佛教史上多位高僧的塑像,从一楼到九楼,每一层都有不同的主题,涵盖了藏传佛教的诸多流派与教义,仿佛一座立体的藏传佛教“博物馆”,堪称藏传佛教的“立体百科全书”。</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三、一日朝圣:感想与启迪</b></p><p class="ql-block"> 一天的行程结束时,夕阳已染红了甘南的天空。回想在拉卜楞寺与米拉日巴佛阁的时光,最深刻的不是看到了多少精美的建筑与塑像,而是感受到了信仰的力量。在拉卜楞寺的转经长廊上,我看到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都在用同样的虔诚对待每一个转经筒;在米拉日巴佛阁的楼梯上,我看到僧人缓缓走过,眼神清澈而坚定。他们的信仰无关功利,只是一种对内心的坚守,一种对生命的敬畏。</p><p class="ql-block"> 拍照打卡时,我曾纠结于“如何拍得好看”,但后来发现,真正动人的照片,从来不是靠滤镜与构图,而是靠画面里的“灵魂”——是转经筒转动的轨迹,是红墙上的光影,是信徒眼中的虔诚。这些画面提醒着我,在快节奏的生活里,我们需要偶尔停下脚步,像这里的信徒一样,倾听内心的声音,坚守内心的热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