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美 篇 名:海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美 篇号:13745141</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图片拍摄/海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模板:海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一个响亮的名字享誉神州大地,他的光辉事迹和崇高精神感动中国、激人奋进。他就是党员领导干部的楷模、民族团结的典范、新时期的雷锋、90年代的焦裕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改革先锋、最美奋斗者孔繁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国庆佳节期间,我与家人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江北水城聊城参观了孔繁森同志纪念馆。纪念馆位于东昌府区繁森路1号,走进院内,鲜红的红船模型直击人心。江泽民主席题词“孔繁森同志纪念馆”金色大字熠熠生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进入馆内,孔繁森同志坐姿塑像映入眼帘,塑像周围摆放着党政军及各界人士敬献的花圈,给人以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和肃穆感。孔繁森同志山东聊城人,二次援藏干部,生前系中共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委书记。1994年11月29日,孔繁森同志在完成工作任务返回阿里途中,不幸发生车祸以身殉职时年50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孔繁森纪念馆共分七部分,跟着讲解员我们从第一部分参观:对党忠诚 信念坚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孔繁森同志是一个普通农家子弟。在党的培养教育下求学、参军、入党、工作,在不断成长中逐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劳动人民本色,密切联系群众,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孔繁森同志在学校是勤奋上进好少年,在部队是人民军队好战士,在工作岗位是年轻有为好干部,在领导岗位上造福桑梓创佳绩,勤奋学习强素质的优秀领导干部。</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孔繁森同志第一次援藏是1979年4月,家中老母亲已八十多岁,三个年幼的孩子,妻子还在农村,生活困难,上有老下有小,这次援藏很可能就见不上老母亲了。但他想到西藏缺少干部,急需支援。年轻干部不报名,难道还要让党点名?还要组织上费口舌做思想工作?知道西藏条件差,生活艰苦,但人家能吃的苦我孔繁森就能吃。再说谁没有家庭,谁无妻子老小,如果以此为理由不去西藏,党交给的援藏任务谁来完成?他跪拜老母亲,毅然决然的踏上了援藏之路。</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第二部分 担当作为 汗洒高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孔繁森两次赴藏历时十年。紧紧依靠群众,加强民族团结,求真务实开拓进取。他不惧艰险、攻坚克难、无私奉献,为西藏的建设、发展和稳定,为西藏人民的幸福生活做出了突出贡献,用为人民服务的模范行动践行了党的群众路线。</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艰苦奋斗在巴岗,勇于奉献在拉萨、阿里。1979年4月孔繁森第一次援藏任中共巴岗县委副书记,历时三年:第二次援藏是1988年10月任拉萨市副市长、党组副书记、1992年11月任中共西藏阿里地委书记历时六年多,共在西藏工作十年,吃过的苦、受过的累数不胜数,从没有怨言。</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阿里环境条件非常艰苦: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氧气吃不饱;八月下大雪,四季穿棉袄。孔繁森说:人民公仆的办公室在基层,在群众百姓的帐篷里。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行程8万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全地区106个乡,他跑了98个,走遍了每一个边防哨卡。饿了,就吃一口风干的牛羊肉;渴了,就喝一口冰雪融水。车走不通就骑马,马上不去就徒步行走。茫茫雪域高原,到处都留下了孔繁森深深的足迹。</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第三部分 献身雪域 大爱无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孔繁森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他视西藏为家乡,把西藏的老人当做自己的老人,把西藏的孩子当做自己的孩子。扶危济困、助人为乐,悉心维护民族团结,把所有善行义举都奉献给人民。他爱祖国爱家乡,爱同志、爱亲友,爱工作、爱生活,品德高情趣高雅。他既是一个勤政爱民的好干部,又是一个有情有义的好人。</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孔繁森同志对待藏族群众像亲人,这是一个共产党员的大爱。一次有位70多岁的藏族老人肺病发作,浓痰堵塞了咽喉危在旦夕。当时没有其它医疗器械可用,孔繁森就将听诊器的胶管伸到老人的嘴里,又对着胶管将痰一口一口地吸出来,然后又为老人打针服药直到转危为安。这是孔繁森用过的听诊器和医药箱。</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第四部分 清正廉洁公仆本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孔繁森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他长期担任领导职务,从不利用职权搞特殊,谋取个人私利。他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始终保持人民公仆应有的本色。不仅慎独慎微、率先垂范,而且带领党委一班人发挥主体作用,在党风廉政建设中,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孔繁森在西藏十年,这是他因公殉职后阿里地委寄给他家人的所有遗物,就是六个纸箱子的物品,看着这六个纸箱子,我禁不住泪如泉涌,身为地委书记虽没有留下物质财产,却为我们留下了一个共产党人巨大的精神财富:一尘不染两袖清风。</span></p> <p class="ql-block">这是孔繁森同志用过衣物、书籍。</p> <p class="ql-block">这是孔繁森同志穿过的衣服与木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第五部分 星殒边陲 魂归故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正当孔繁森带领阿里人民为实现宏伟蓝图而努力奋斗之际,1994年11月29日,孔繁森在新疆考察工作途中因公殉职,带着建设阿里未竟的宏愿,永远离开了他热爱的土地和人民,留给亲人无穷的哀思,留给后人不尽的怀念。在家乡,在西藏,在新疆,人们为失去这样一位党的好干部万分痛惜。巍巍雪山可鉴,滔滔黄河作证,他留下的光辉业绩,让山河垂泪,天地动情。</span></p> <p class="ql-block">第六部分 感动中国</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孔繁森的光辉事迹在神州大地引起强烈反响,在党中央的号召下,全党、全军、全社会迅速掀起了深人持久的学习高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看着孔繁森同志生平年表,又想到纪念馆门前那50个踏实清晰脚印,寓意着孔繁森同志50年的人生旅途,是那样的平凡与伟大,我的眼睛湿润了。孔繁森同志无论是在哪个岗位,都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为自己的左右铭,他忠实的践行了党员领导干部为人民爱人民这一职责所在。</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第七部分 繁森故里 再创辉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聊城是孔繁森的家乡,孔繁森精神的发祥地。在这片孕育楷模的沃土上,一大批孔繁森式的先进典型相继涌现,谱写着为民务实清廉的崭新篇章。孔繁森付出心血和汗水的地方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断创造新的辉煌。</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参观孔繁森同志纪念馆,使我们受到了一次深刻的党性教育与心灵洗礼,感慨万千!孔繁森同志那段著名的话在我耳旁回荡:为国为民滴尽最后一滴血,让别人洒下诚实的泪珠,数一数,那就是人生价值的珍珠。为神圣使命而牺牲,无论在哪里都值得;他的名言: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就是爱人民,已经成为党员领导干部共同的精神财富。</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孔繁森同志离开我们已经三十一年了,但人民从来没有忘记他,来孔繁森同志纪念馆参观的人仍然络绎不绝,聆听他的事迹仍然热泪盈眶。听到他名字仍然肃然起敬。孔繁森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图谱之一,他塑造了新时期忠诚干净担当的最美奋斗者形象,在人民心中矗立起一座永远的丰碑,孔繁森同志永远活在我们心中!</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