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清晨的莲花山笼罩在一片灰白的天色里,云层低垂,仿佛伸手就能触到。我和好友沿着步道缓缓登上观景台,风从海面吹来,带着些许凉意。站上高处,眼前豁然开朗——大连城匍匐在山海之间,楼宇错落,海湾蜿蜒,远处的海面如一块暗蓝绸缎,静静铺展。两位游客在栏杆边笑着合影,鲜艳的外套在阴天里格外醒目。我掏出手机,也想把这幅山海相拥的画面留住。259.6米,不仅是海拔,更是一句温柔的告白:“爱我久留”。</p> <p class="ql-block">下山途中,我回想起这座城市给人的第一印象——广场多、绿地多、欧式建筑多,像一位穿着得体的老友,从容不迫。大连的规划有种难得的呼吸感,街道宽阔却不空旷,车流有序,行人自在。少了些喧嚣的自行车铃声,也少见满地的垃圾桶,干净得让人安心。这“三多三少”不只是口号,是走在这座城市里,一点一滴累积出的舒适与体面。</p> <p class="ql-block">在观景台旁的咖啡馆小坐,墙上一张粉色与橙色交织的宣传卡吸引了我。“2596 爱我久留 浪漫大连 爱在大连”,字迹柔和,像一句悄悄写下的情话。窗外是插画里的观景台,绿意环绕,仿佛整个城市都在为这一刻的浪漫让路。我点了一杯热拿铁,想着,若真有人陪你登高望远,数着海风说“久留”,那该多好。</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这次行程的导游网名[清风]风,他为人很好,忠厚老实,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p> <p class="ql-block">山道旁,一块大石静静立着,红漆写的“莲花山”三字在绿植映衬下格外庄重。我右手高举,像是在宣告什么,又像只是单纯地与这座山对话。心想,每个人来莲花山,或许都带着自己的仪式感——有人为风景,有人为情怀,有人,只为说一句“我在”。</p> <p class="ql-block">站在观景台中央,视野如画卷般徐徐展开。东北方向,大连港的轮廓清晰可见,货轮缓缓移动,像时间的标点;西南边,星海湾的弧线温柔如初;东南方,跨海大桥如一条银链,串起岛屿与城市;而正前方,滨海公路蜿蜒入海,仿佛通向秋天的尽头。莲花山,果真是看大连的最好角度——一眼千年,一眼山海。</p> <p class="ql-block">星海湾大桥是中国首座海上地锚式悬索跨海大桥、中国首座双层通车钢桁架悬索桥。大桥共有两层桥面,均为双向四车道城市快速路,设计速度为60千米/小时,另设有人行通道。</p> <p class="ql-block">今天第二景点抵达星海广场,天空依旧阴沉,但人气丝毫不减。我和卫建国站在广场中央,笑呵呵地竖起大拇指,像在为这座城市点赞。我沿着石板路慢慢走,身边是来来往往的游人,有拍照的、散步的、滑滑板的年轻人,也有坐在长椅上写生的画家。这里比两个天安门广场还大,却并不让人觉得空旷,反而有种包容万象的亲切。</p> <p class="ql-block">百年纪念城雕如一本翻开的大书,静静躺在广场一隅。铜铸的千双脚印从1899年延伸至今,每一步都刻着大连的风雨与荣光。我蹲下身,数着那些浮雕的脚印——有老人的蹒跚,有婴儿的初踏,有军人的坚定,也有孩子的奔跑。尽头是一对孩童雕像,手牵着手,望向远方。那一刻我忽然明白,所谓城市记忆,不只是建筑与地标,更是无数普通人走过的路。</p> <p class="ql-block">星海广场始建于香港回归之年,如今已成为亚洲最大的城市广场。石板路在雨后泛着微光,水道里倒映着桥影与人影。孩子们在台阶上奔跑,情侣依偎在灯塔旁,远处的大桥横跨海面,像一条沉默的守望者。这里没有喧嚣的商业气息,只有从容的生活节奏,仿佛大连的魂,就藏在这片开阔的天地之间。</p> <p class="ql-block">我站在广场边缘,身后是黄海,面前是城市。海风拂面,带着咸涩与自由。桥影在云层下若隐若现,城市的轮廓在雾气中柔和下来。这一刻,我忽然理解了“浪漫大连”的含义——不是花前月下的甜腻,而是山海之间的辽阔,是历史与现代的低语,是陌生人脸上不经意的微笑。</p> <p class="ql-block">星海广场是大连的地标,也是生活的舞台。灯塔、雕塑、海堤、高楼,每一处都是背景,而主角,是来此驻足的每一个人。我拍下一对男子并肩而立的身影,他们望着大桥,像在谈论往事。这广场太大,大到能装下无数故事;也太小,小到一个转身,就能遇见整座城市的温度。</p> <p class="ql-block">站在星海广场上的西北角拍摄的。</p> <p class="ql-block">大连贝壳博物馆位于大连星海广场的南侧,弧形屋顶如海浪凝固,洁白而优雅。门前的高尔夫球车整齐排列,像是等待载人驶向海底的秘密。我虽未入馆,但光是站在外坪,看着这建筑与绿树相映,便已心生欢喜。大自然的馈赠,有时不只是风景,更是灵感。</p> <p class="ql-block">在博物馆的标志石前,我停下脚步,掏出手机自拍一张。背景是那行“大连贝壳博物馆”的字样,还有远处的蓝天与绿树。没有好友卫建国同行,但我仍想留下纪念——有些旅程,本就是一个人的对话。</p> <p class="ql-block">广场另一侧,一群人正举着红色横幅合影,笑容灿烂。那座流线型的现代建筑在他们身后熠熠生辉,像一座通往未来的门。我静静走过,不想打扰这份喜悦。大连的秋天,就这样在山海之间、在人群之中、在一句“爱我久留”的低语里,悄然铺展。</p>
<p class="ql-block">这一天,我走过莲花山的高远,星海广场的辽阔,也触摸到这座城市的呼吸与心跳。辽东的秋,不止是落叶与凉风,更是人与城的温柔相逢。</p> <p class="ql-block">今天最后一站是大连俄罗斯风景街,</p> <p class="ql-block">大连俄罗斯风情街位于 大连市西岗区团结街,是 大连著名的旅游风情街, 全长470米。</p> <p class="ql-block">1899年,大连市在此街 建立,市政厅及行政官邸,等建筑均坐落于此,已历 经百年风雨,是大连城市 的原点。 2000年经改造已成为集 旅游、观光于一体的旅游· 风情街,是中国第一条具有俄罗斯十九、二十世纪建筑风格的街道。</p> <p class="ql-block">大连起点位于俄罗斯风情街北端的达里尼市政厅旧址广场,即大连市西岗区烟台街1号。1899年大连建市时,这里是行政中心,标志着城市起源,此处现设“大连原点”地标。</p> <p class="ql-block">2000年经改造已成为及旅游观光于一体的旅游风情街是中国第一条具有俄罗斯十九一二十世纪建筑风格的街道红墙的美术馆,绿顶的市政厅,异域风情的建筑很出片。</p> <p class="ql-block">我和老朋友建明在这里搭起搞笑的动作,在雕塑前摆出活泼的姿势,展现出对生活的热爱,这种与童话元素的互动,既体现了胡桃夹子雕塑的打卡属性,也传递出场景的趣味性与感染力。</p> <p class="ql-block">在胡桃夹子玩偶前留个纪念, 胡桃夹子源于德国民间传说,后因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剧《胡桃夹子》成为西方圣诞季的经典符号,常以巨型雕塑形式出现在商业街区、主题乐园,用于营造童话氛围、吸引游客打卡。</p> <p class="ql-block">这是大连保留俄罗斯建筑风格最集中的区域,源于沙俄时期的城市规划,建筑融合了俄式民居与近代欧式风格,如砖木结构、坡屋顶、装饰性烟囱等元素,具有较高的历史与建筑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图中建筑的砖石拼接、铁艺围栏与导览牌的设计,统一呈现出俄式风情的厚重感,是游客了解大连殖民历史与异国建筑风格的重要窗口。</p> <p class="ql-block">今晚入住大连金普新区中天国际酒店,拖着灌了铅似的腿推开门,满身的奔波风尘、腰背酸痛瞬间被房间里柔和的灯光裹住——把行李箱往角落一放,整个人陷进松软的床品里时,紧绷了一天的神经突然松了弦,连呼吸都跟着慢了半拍,这大概就是“累到极致后,终于落地”的踏实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