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妈的青春,我们来看看”

泉山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盘锦知青农场</p> <p class="ql-block"> 在前往盘锦红海滩的路途中,路过一处“知青农场”,并在“知青农场”场部用午餐。当走进该农场场部,眼前的情景便使我,顿时眼睛一亮,旅途中的疲惫迅速消失。当年上山下乡知青劳动生活的情景依然保留!</p> <p class="ql-block">  当年我们曾经也上山下乡,那种亲切的感情由然而生,一切的一切都感觉栩栩如生,一件件的往事又如同就在眼前!如今一晃五十年过去了,忽然感觉眼睛湿润,眼前模糊水涨……</p> <p class="ql-block">  从1963车到1979年,盘锦地区接收的下乡知识青年:沈阳85117名,鞍山39901名,大连9297名,其他地区1506名;本地区城镇下乡知青4735名。共接收下乡知识青年140556名。其中1968年以后下乡的为136290名,占97%。</p> <p class="ql-block">  这些知青主要安置在盘山县和大洼县农村,其中,大注县88993名,盘山县51563名;遍布盘锦地区38个场、社、镇的360个生产大队、1963个生产队,几乎场场、队队都有。</p> <p class="ql-block">  盘锦知青总部是以盘锦知青文化为核心的主题文化旅游景区,位于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区赵圈河乡,该景区完整保留了原苇场场部的中轴对称建筑群,墙面历史标语清晰可见,设有住宿、餐饮、展览等综合性服务设施。</p> <p class="ql-block"> 2016年12月5日,该景区因国家旅游局专项整治被撤销3A级资质,但截至2025年仍作为区域特色景点运营。</p> <p class="ql-block">  从1963年起,沈阳、鞍山、大连、抚顺等城市的知识青年陆续来到辽宁“小边疆”——盘锦。他们吃苦耐劳、坚忍不拔。他们无私奉献自已的宝贵青春。</p> <p class="ql-block"> 就是这样的一大群知青,他们和盘锦人民一道,开垦荒原,治理盐碱,挖沟修渠,硬是把“九河下梢,十年九涝”的盐碱地变成了色彩斑斓、繁花似锦的“鱼米之乡”。</p> <p class="ql-block">  盘锦除了生产水稻等农作物,但它最为特色就是水稻与“稻田蟹”。知青兵团就以这最珍贵的“稻田蟹”招待来自全国各地的远方客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