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金秋十月,阳光正好,微风不燥。我踏上了一段探访“浦江之首”的旅程。在松江石湖荡镇东夏村,北侧的斜塘江(源自江苏)和南侧的圆泄泾(源自浙江)在此相聚,汇合成横潦泾滚滚东流。经勘定,此处被命名为114公里长黄浦江的零公里处,雅称“浦江之首”。</p><p class="ql-block">为纪念这一特殊位置,当地建设了浦江之首公园,园内有春申堂、疏流利运宝塔和水文化展示馆等景观,游客可以在此感受三江汇流的壮观景象,了解黄浦江的历史文化。</p><p class="ql-block">这里不仅有承载千年文化的中式建筑群,还有令人流连忘返的自然风光。从飞檐翘角的古塔到湖边的红色栈道,每一处景致都仿佛在讲述着属于这片土地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进入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古色古香的中式牌坊,匾额上“浦江首幡”四个大字熠熠生辉,飞檐翘角在阳光下显得格外灵动。穿过牌坊</span>就能望见宽阔深幽、唐韵满满的仿古建筑群。整个公园从东往西依次是石-塔-堂-湖,地面建筑为仿唐风格的春申堂和一座“疏流利运”宝塔,地下则是一个水文化展示馆。沿着彩虹步道往里走,园内既有小桥流水,也有绿树繁花,整个江畔公园小巧而雅致。</p> <p class="ql-block">沿着申源湖边的木栈道缓步而行,远处是连绵的树林和清澈的湖水,阳光洒在红褐色的木栈道上,温暖而宁静。石拱桥下喷泉轻扬,垂柳拂面,仿佛在轻声诉说着江南的柔情。</p> <p class="ql-block">穿过岁月雕琢的石条门,安龙古桥的沧桑石板在脚下延伸,六曲桥如游龙般蜿蜒,终将步履引向雕梁画栋的春申堂前。</p><p class="ql-block">修建于2015年的“春申堂”,全木结构呈现晚唐雅韵,挑梁斗拱式建筑散发着古典风格,落地木窗琉璃瓦又不失现代的时尚和快感。</p> <p class="ql-block">“春申堂”是一座盛唐风格的建筑,为纪念“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黄歇所建。里面有“春申君治水图”和“黄浦江水系图”的人文地理描述,更屹立着12座木雕作品,刻画了“源起德清”“中西会晤”“世纪雄姿”等上海地区重要的历史时刻。地下的“水文化展示馆”共有四个部分,分别为“水之源”“水之脉”“水之治”“水之兴”,将上海地区与水有关的地理面貌、历史沿革、文化兴盛等内容陈列于此。过往的游客在这里不仅可以了解到水文化知识,还能感慨时代之潮起潮落,见证上海之根的不断发展。</p> <p class="ql-block">春申堂前方这座“疏流利运”宝塔,耸立在视野开阔的最东面,如巨人站岗的航标灯塔。塔内供奉的镇水龙王面向浩瀚黄浦江,也默默的祈求他能保佑通行于两江所有航船平安。灯塔背面有上海著名文学家陈鹏举所作《浦江之首斌》,面向黄浦江右前方还有一块刻有“浦江之首”的巨石,站在石头旁身处黄浦江零公里处可以看到三江汇流潮涌碰撞,向东遥望浩气凛然的黄浦江,江心烟波浩渺,江心藩访蒸馏,江滩芦苇摇曳。游客置身其中激情满怀汹涌澎湃,浦江之首的历史余韵在此婉转优雅,上海之根未来华章由此唱响辉煌。</p> <p class="ql-block">1908年落成的沪杭铁路石湖荡站,蒸汽火车在此停驻,铁锈与蒸汽交织,诉说着申城铁路发展的峥嵘岁月。</p> <p class="ql-block">信步至“荡里有米”农家乐,远处金黄的稻浪随风起伏,几座白墙黛瓦的农舍掩映其中,宛如丹青妙手绘就的水墨长卷。几只彩蝶翩跹于紫英丛中,翅上斑纹在阳光下流转生辉,为这静谧的田园诗平添几分灵动之趣。</p> <p class="ql-block">有米农场是“荡里有米”产业社区的主力业态之一,该社区集文创市集、甜品烘培、土菜工坊为一体,包括餐饮、农场、田心米茶铺等多种业态,以体现米文化、水文化及松江历史文化。农场内有直升机体验、射箭竞技、有米马术俱乐部等文旅项目,还有羊驼和小矮马等萌宠,以及小龙虾垂钓等活动,能让游客感受乡村趣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