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客精神唤后人

行摄祥云(请勿送花)

<p class="ql-block">——重走霞客路·探寻历史文脉</p><p class="ql-block">自林作品</p> <p class="ql-block">出发</p> <p class="ql-block">  10月9日清晨,一通电话打破晨光的静谧。县作协普元玺主席的声音裹着秋意传来,邀我参与祥云与弥渡两县作协联合举办的“重走霞客路·探寻历史文脉”采风活动——为纪念徐霞客踏足这片土地386周年。同事的盛情、霞客精神的感召、二十余公里徒步的挑战,三者交织成一张网,将我轻轻拢入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p> <p class="ql-block">由彩云渡出北门</p> <p class="ql-block">  10月11日,晨光熹微中,我跨上青桔单车穿行于清红路与彩云路,城乡客运站前,普元玺、李郁东、虞卫东、沈红芬、张美华、杨丽芳已候在晨风里。八点整,随着一声喇叭的鸣响,祥云至弥渡的城际班车载着参加活动的文友们,驶向了历史的褶皱深处。二十分钟后,弥渡一中的校门前,两县作协的队伍汇成一股清流,沿着徐霞客笔下的古道,拉开了这场徒步的序幕。</p> <p class="ql-block">回龙山、文笔塔</p> <p class="ql-block">  弥渡作协石玉主席领路,我们走过彩云渡下的北门,登上回龙山的松涛,在文笔塔下定格集体身影后,一路向北。上海子村的炊烟、下海子村的田园、毗雄河畔的犬吠、长坡岭的玉米地,花生田的藤蔓缠住脚步,直到祥云境内的总府庄(饭店村)海塘边。弥渡的食堂送来“自助餐”,碗筷碰撞间,秋阳将水面镀成碎银。午后,王家山的龙泉泉眼汩汩流淌,滋养着这个被绿色包裹的山村。日杂店前,已故祥云诗人李少君的兄长递来矿泉水,笑谈间,往事如泉眼的水,清冽而绵长。</p> <p class="ql-block">徐霞客笔下的“海子”</p> <p class="ql-block">总府庄海塘旁的“自助餐”</p> <p class="ql-block">王家山的春天</p> <p class="ql-block">  季秋的太阳攀至中天,25度的气温裹着汗意。十几公里的跋涉后,疲惫的队伍拉开了距离,三三两两,渐成散落的星子。有人走岔了路,普元玺与张美华的电话此起彼伏,定位、指引、等待,好在年轻的身体里迸发着不倦的活力。曹红民山庄外,一群黑毛驴慵懒地嚼着草料,堵在路中间。我忽然想起诸葛亮的大厨教云南郡人烹毛驴肉的传说,使得祥云驴肉美名传遍四面八方……想让大家提一提精神,便对着驴群打趣:“祥云人来了,还不快跑!”话音未落,一匹毛驴腾起前蹄,惊得单林杰、虞卫东、杨建军和女同胞们急忙避让,尖叫连连,孙云芝的手紧紧攥住我的衣袖——原来,“对驴弹琴”也能奏响生活的幽默。</p> <p class="ql-block">路漫漫</p> <p class="ql-block">路遇黑驴群</p> <p class="ql-block">  高德地图显示,清华洞尚有三公里。克华庄园里,庄主黄克华的茶水与大家的歌声驱散了疲惫。清华洞,这个徐霞客两次驻足的地方,终于在暮色中迎来我们的脚步。洞前合影时,快门声与历史的回响重叠;“清华园”的餐桌上,两位作协主席以茶代酒,感谢这场与霞客精神的相遇。普元玺主席要求每人交一篇作品,弥渡作协石玉主席则幽默道:“我爱祥云的山、祥云的水、祥云的人。”</p> <p class="ql-block">林间何远</p> <p class="ql-block">  四万步,二十五公里。当脚步丈量完这段路程,徐霞客的形象愈发清晰:一个民间旅者,以一生为笔,以脚步为墨,在山河间写下不朽的著作、诗篇。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正月,他“两足俱废”仍被云南丽江地方官送归江阴。面对家乡官员“何苦来哉”的疑问,他答道:“张骞凿空,未睹昆仑;唐玄奘、元耶律楚材衔人主之命,乃得西游。吾以老布衣,孤筇双屦,穷河沙,上昆仑,历西域,题名绝国,与三人而为四,死不恨矣。”</p> <p class="ql-block">徐霞客两进清华古洞</p> <p class="ql-block">  崇祯十四年正月二十七日(1641年3月8日),五十四岁的徐霞客病逝于家中。遗作经季会明等整理成书,流传至今。作为明代杰出的地理学家、旅行家、文学家,他不仅在《溯江纪源》中首次确认金沙江为长江正源,更以《徐霞客游记》开创了旅游文学的巅峰,赢得海内外专家及毛泽东等人的高度赞誉。</p> <p class="ql-block">清华洞的徐霞客雕像</p> <p class="ql-block">  2001年5月19日,浙江宁海徐霞客旅游俱乐部倡议设立“中国旅游日”;2011年3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决议,将每年5月19日定为“中国旅游日”。霞客精神,终成时代的回响。</p> <p class="ql-block">徒步掠影 四叶草 行摄祥云 摄</p> <p class="ql-block">  这场徒步,是脚步对理想的朝圣,是今人与古人的对话。当夕阳将清华洞的轮廓染成金色,我忽然懂得:所谓霞客精神,除了大家通常所说的“理想信念、目标怎求,执着坚守。”之外,就是把平凡的日子过成诗,把遥远的路途走成信仰。</p> <p class="ql-block">胜利在望</p> <p class="ql-block">大合照 杨弥光 穆建宏 摄</p> <p class="ql-block">谢谢关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