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西安博物院

无言

<p class="ql-block">2025年9月17日阴天小雨,鞍山市独韵旅行社组织的″四川重庆大巴车15日游″38人旅游团,早7.30时乘车离开河北保定金牌农家乐,经过一天的车程于下午18时到达山西临汾市入住柏信雅致酒店。第二天早7时乘车前往陕西西安,上午8.30时过黄河进入陕西,于中午12.30时到西安(这是我第二次到西安旅游,第一次西安也在下雨。),在西安参观了西安博物院、冒雨游览了大雁塔、小雁塔景区,晚19时结束西安的旅游行程入住西安市沐风逸居酒店。</p> <p class="ql-block">西安,古称長安,地处关中平原中部,素有″金城千里″"天府之国″的美誉,是中国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继蓝田猿人、半坡氏族之后,在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10世纪间,曾有13个朝代在此建都,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历史最久的城市。</p> <p class="ql-block">西周在此兴文修武,制礼作乐,奠定中华文明的基础;秦横扫六合,建立了大一统的封建帝国,确定了后世两千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西汉王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辟″丝绸之路″,形成了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统治的思想基础,成为与罗马并峙东西方的泱泱大国;唐帝国励精图治,社会开放,创造了辉煌的大唐盛世。大唐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唐末战乱,長安城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在原皇城基础上缩建的″新城",沿用到明代初年。宋、金时称京兆府,元代称奉三路,自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改称西安府,″西安"作为行政区划的名称沿用至今。</p> <p class="ql-block">西安博物院位于丝稠之路的起点,"唐長安城”中轴线,朱雀大街东侧,紧邻世界文化遗产小雁塔。于2007年5月18日建成对外开放。博物院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其中博物馆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藏品序列完整、品类齐全,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突出展现周奏汉唐文明,多角度展示古都西安文化魅力。这里不仅是历史文化的宝库,也是展示西安千年古都风貌的重要窗口。</p> <p class="ql-block">西安博物馆由著名建筑大师張锦秋创意设计,体现了"天圆地方"的设计理念。现有藏品11万件,包括青铜器、玉器、金银器、瓷器、石雕、碑刻、印章、陶器、三彩器、书画、经册、碑帖、珍善本书及杂器等。其中三级以上珍贵文物1万余件。院藏古籍10万余册,有37部入选第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西安博物院,是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4A级旅游景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西安博物院馆藏建筑为两层。该建筑为圆形主体结构,两层通高,中央圆形大厅贯穿上下,形成空间高度廷伸,体现"天圆地方″的传统理念,地上两层圆形建筑与半地下层方形台基相结合,形成独特的空间格局。</p> <p class="ql-block">众多的外国游人兴致勃勃在西安博物馆内参观游览,表现出对中国古代文化的浓厚兴趣。</p> <p class="ql-block">玉器是中华历史文化宝库中的一枝奇葩。在古代社会,玉器不仅被用于装饰,而且是财富和权利的象征 ,同时,也是祭祀天地鬼神的法物。在其80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 ,逐渐形成了融华贵的材质、 精湛的工艺、 典雅的审美情趣和崇高的道德追求 为一体的玉文化 。他冰清玉洁 ,温婉尔雅,集天地之灵气,聚日月之精华 ,蕴含了中国传统的思想、道德和文化 。</p> <p class="ql-block">秦代勾连云纹玉杯,出土于阿房宫遗址。直口,深腹,下部微收,喇叭形高圈足。腹上下的两周纹饰浅浮雕,丰満浑厚,与腹部成为完整装饰,如同莲花托扶口杯,在高足缩腰支托下,显得秀丽挺拔。勾连云纹玉杯,构思新颖别致 ,纹饰华丽,制作工整 ,切琢精细 ,饰勾连云纹,寓意吉祥,工艺精湛,代表秦代顶级审美工艺,是难得的精品。相传可能为秦始皇所用,是西安博物院的镇馆之宝。</p> <p class="ql-block">唐代三彩胡人牵驼陶俑,2002年西安市長安区出土。</p> <p class="ql-block">汉代风帽喇叭裙女立陶俑,1979年西安市雁塔区出土。</p> <p class="ql-block">宋代人物纹砖。</p> <p class="ql-block">唐代螭首。</p> <p class="ql-block">清代"鹤鹿同春"石刻。</p> <p class="ql-block">关中元代陶俑主要出土于汉族官僚和中小地主的墓葬,以灰陶为主,往往与家具、家畜模型伴出,类型有镇墓俑、男女立俑、牵马组合俑、骑驼俑、牵驼组合俑、车马俑、动物俑等等。俑风格写实,面目均呈蒙古族特征,反映了元代关中地区各族发式与服饰的蒙古化现象。</p> <p class="ql-block">宋至元初,西安是西北重镇,西安城沿用唐代专指首都的″京兆"之各。京兆府城作为西部的军事指挥中心,城池固若金汤。从出土的瓷器、陶俑车马等丰富多彩的文物,可见京兆府城昔日的繁华。</p> <p class="ql-block">北朝牛拉车(陶)</p> <p class="ql-block">明代绿釉螭吻。</p> <p class="ql-block">汉唐游猎风靡,成为宫廷娛乐的风尚。唐金乡县主墓出土的狩猎俑等彩绘陶俑,再现了唐代贵族酒足饭饱之余架鹰抱犬、逐兽山林、射飞苑中的真实生活场景。</p> <p class="ql-block">汉代翼兽,翼兽是古代跨文明的形象,它具有守卫陵墓、象征吉祥和引导升仙的功能。两汉时期的翼兽造形材料包含大型石雕、中小型陶塑、玉雕、铜塑、砖雕、壁画等。其中大部分翼兽形状为翼虎和翼龙,也少量见其它翼兽。</p><p class="ql-block">汉代彩绘翼兽(陶)1992年西安市莲湖区出土。</p> <p class="ql-block">在原始的动物崇拜、动物神化的思想意识下,又融入了道家"有神间,能成仙"的思想,从而产生出这种能勾通人一一神一一祖先的神兽,它在艺术风格还是思想意识上都反映了中国的传统文化。</p> <p class="ql-block">帝陵墓俑,陪葬俑的基本功能是代替人殉,以"侍奉″死者。汉时期墓俑的功能演变得复杂与丰富。大汉统治者对永生、不朽的渴望使得他们授意制作写实逼真的墓俑,并在规模追求巨大化,开创了墓俑形成场景以及构建真实世界的新功能。</p> <p class="ql-block">大唐审美,長安城内所居名流贵士众多,其居住分布有″东富西贵″之称。一切审美标准从上层生活的服饰、妆容、饮食、出行、玩乐出发,然后迅速辐射全国,引领潮流。</p> <p class="ql-block">唐代彩绘胡服胡帽、胡服螺髻、乌蛮髻襦裙等女立陶俑。</p> <p class="ql-block">此组陶俑,出土于西安唐代墓葬,是研究唐代服饰文化与艺术审美的重要实物。</p> <p class="ql-block">乐舞百戏,高度繁荣的社会经济为長安人娛乐文化生活提供基础。开放的社会风气及统治者的大力倡导,促进了乐舞百戏的发展,音乐、舞蹈、游戏、杂技、击鞠、蹴鞠、博弈异彩纷呈。</p> <p class="ql-block">唐三彩腾空马,为全国唯一四蹄腾空的三彩马。马做飞腾状,马背上骑一胡俑,发分梳两结,脸略向右侧视,身微倾作控缰状,身着圆领深兰色長袍,腰系革带,左侧挂一圆形小囊,足蹬尖头靴。飞腾的马全身赫黄色,间白斑纹,鬃、尾、蹄均为白色,绺、鞍、鞯均为兰色,蓝色釉料源自波斯,马鞍下垫有深褐色障泥,垂于马背两旁,鞍后搭一行囊,以白、黄、绿三色相间。造型生动独特,真实反映在丝稠之路上西域胡人急奔長安城的形象。唐三彩腾空马是西安博物院的镇馆之宝。</p> <p class="ql-block">蓝釉点彩驮骡,驮骡,双短耳直竖,低头慢歩前行,背饰俱全,鞍鞯齐备,鞍上驮一沉重的行囊。骡体主要施兰釉,间有褐斑纹,行囊为黄、白、兰三色相间,土白色胎,胎质坚硬纯净,其釉质明亮光润,兰彩在当时较少,此三彩骡兰色占主体部分,为罕见的珍品,是西安博院的镇馆之宝。</p> <p class="ql-block">唐代彩绘胡人骑卧驼陶俑。</p> <p class="ql-block">唐代三彩载物卧驼(陶)。</p> <p class="ql-block">西周勾连云雷纹大鼎,西周青铜器的代表。通高122厘米,重226公斤,岀土于陕西宝鸡。器形较大,铜质,立耳方唇,腹微鼓,较深,下承三柱状足。耳外侧有一对䕫龙纹,腹外纹饰上下部分,上部分一周约占腹的三分之一,为六道扉棱将外壁分为六等份,每等份内饰相对的䕫龙,围绕一周,下腹壁的三分之二部分饰勾连云雷纹,足部饰兽面,其下有三道弦纹。造型凝重浑厚,形体宏伟,饰纹精美庄严,展现了西周青铜铸造技术的巅峰水平,是罕见的青铜器物,是西安博物院的镇馆之宝。</p> <p class="ql-block">西周永盂,盂是盛食的物器,兼可盛水盛冰,也可储藏食品用。″永盂"是西周时期的青铜大器,侈口深腹,圈足较高,腹部有一对附耳,与两附耳相对的中部装饰卷鼻象首一对,在上面又各有浮雕兽面,在附耳与卷鼻象首下及圈足各有扉棱,腹上部饰饕餮纹,下部饰蕉叶蝉纹,圈足同样饰饕餮纹。造型雄奇,纹饰复杂,线条刚劲粗放,兽面纹宁静而威严。在内底铸有一篇长达123字铭文,记录西周土地分封制度,是研究西周政治史的重要实物,是西安博物院的镇馆之宝。</p> <p class="ql-block">礼藏于器,礼是人们社会生活的总准则、总规范。西周的礼渗透到政治准则伦理道德、典章制度等各个方面。以钟鸣鼎食为代表的礼器系统,购成了周人礼仪规范的重要部分。青铜器使用数量多寡和规模大小也标志着贵族的等级与地位。‘</p> <p class="ql-block">西周宁戈册青铜鼎,1984年西安市長安区出土。</p> <p class="ql-block">甬钟,是西周岀现的一种重要的青铜乐器。成编演奏,流行于南北各地。其形制和演奏方式均有突出的特点:甬上有斡,可钟口向下悬挂于架上演奏。</p> <p class="ql-block">新莽九鼎,汉王莽摄政后,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实行一系列改制。在礼制改革方面,遵从周礼,《汉书.王莽传上》有"今制礼作乐,实考周爵五等,地四等,有明文;殷爵三等,有其说,无其文。孔子日:"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p> <p class="ql-block">汉唐吋期,宗教汇聚,佛教、摩尼教、袄教、伊斯兰教、和景教等相继传入。而佛教在我国唐代达到了最盛,長安城中约7%的土地被宗教建筑所占用。</p><p class="ql-block">北周石头佛,西安市未央区出土。</p> <p class="ql-block">隋鎏金带头光铜菩萨立像。</p> <p class="ql-block">左北周贴金彩绘观世音石立像;右北魏立佛石造像。</p> <p class="ql-block">唐代鎏金西方三圣佛铜造像。</p> <p class="ql-block">北周八棱八面佛造石像柱,西安市莲湖区出土。</p> <p class="ql-block">鎏金铜铺首。唐代金属建筑构件,1974年出土于唐大明宫遗址,通体鎏金,兽面纹高浮雕,为国家一级文物。</p> <p class="ql-block">北魏青釉盘口鸡首壹。</p> <p class="ql-block">唐代彩绘塔式陶罐。</p> <p class="ql-block">埋葬于陕西地区的历代帝王(包括诸侯王)大部分都集中在西安周边地区。汉唐都城外的西汉十一陵、唐十八陵,气势宏伟壮观,陪葬墓冢逶迤不尽。当时的厚葬之风,从西安近效汉唐大墓出土的精美随葬品中可见一斑。</p> <p class="ql-block">这组雕塑,在现了大唐盛世时,各国使者跋山涉水不远万里,涌入东方这个泱泱大国,涌入这个遍地″黄金″的大唐盛世,朝圣大唐,形成了一次东西方文化的大融合,促进了大唐经济的快速发展。</p> <p class="ql-block">西安博物院的每一件文物都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先人的智慧。这些珍宝不仅是西安的骄傲,更是中华文明的瑰宝。走进西安博物院,在博物馆里亲眼目睹这些千年珍遗,你将领略到古都長安的辉煌过往,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p> <p class="ql-block">雕塑再现了唐三藏爬山涉水,历经千辛万苦去印度取经归來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汉唐是我国古代社会发展的高峰,汉有文景之治、昭宣中兴,唐有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国家统一、文化昌明,使这一时期的中国成为东方的中心。西汉时期丝绸之路的开通,为中西文化交流拉开了序幕,唐代以其兼容并蓄、创新发展的恣态,更广泛地吸取异域文明,融合交汇出了盛唐华彩。</p><p class="ql-block">回望汉唐之风,无不感叹那种健康向上的力量,那种恢宏豪宕的气质,那种雄浑宽远的境界。</p> <p class="ql-block">西安,一千余年的都城史,三千多年的城市发展史,西安上演了古代中国最威武雄壮、瑰丽多姿的活剧,成为中华民族最自豪、最珍贵的记忆。丰富多彩的文物古迹,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历史与辉煌。如今的西安,正在实现新的跨越,向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性现代化大都市的目标迈进。</p> <p class="ql-block">手机摄影:无言</p><p class="ql-block">文字编辑:无言</p><p class="ql-block">音乐:祭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