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作者:乐土</p><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馆藏自拍</p><p class="ql-block">美编号:440990117</p> <p class="ql-block">泰州博物馆有一件青釉莲瓣纹十系陶罐,很是特别。据目前掌握的资料表明,陶罐的系最多的不过十个系。而且各博物馆的十系罐加起来也不超过五只。可见十系罐还是很稀罕的。</p><p class="ql-block">十系罐高29.3厘米、口径20.3厘米、腹径28.8厘米、底径14.6厘米。距今有1500多年,为南朝<span style="font-size:18px;">陈代岳州窑产品。该罐</span>平口,束颈,弧腹,平底,釉不到底。罐体中部绘花卉纹,上下部绘对称莲瓣纹。该罐做工规整、青釉透明、开片自然。其特别之处在于在罐的肩部,安有四个条形竖系和六个桥形横系。十个系交叉排列、密密麻麻,几乎布满一圈,甚是壮观。</p><p class="ql-block">南北朝时期,皇帝多崇佛,大量兴建佛寺,开凿佛教石窟,佛教已深入社会生活。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等等都是这个时期的杰作。“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可想而知,当时佛寺数量有多壮观。作为佛教的代表纹饰之一的莲瓣纹,出现在十系罐上也就不奇怪了。说明佛教已深入到百姓生活,成了生活的日常。</p> <p class="ql-block">目前所知,原始青釉陶器最早出现在商代中期,河南郑州二里岗和湖北黄陂盘龙城等商代中期遗址中就有发现。到东汉时期逐渐成熟为真正意义上的青瓷 。陶罐出现早期,古人就在陶罐肩部设计了两个系,这样陶罐的搬动由抱着走,进步到了领着走。当然,两系的陶罐领着走时,容易发生左右摇摆,不够平稳,于是逐步出现了四系、六系、八系罐,直到南朝出现了十系罐。仔细观察这十个系,两种不同形状的绳系用在同一个陶罐上,体现了古人的智慧。我猜测,可能是处于牢固、美观的考虑,才将条形竖系和桥形横系按照交叉进行布局。桥形横系由于与罐体接触面大,可能其牢固程度高于条形竖系。但全部都用桥形横系,看起来单调,也不够美观,可能牢度上也不如两种不同的系放在一起。这样竖系、横系交叉布局既美观又牢固,用绳子穿起十个系领陶罐,就像用网兜兜在陶罐上,美观又牢固。由此可见,古人已将实用性和艺术性进行了综合考量。</p> <p class="ql-block">根据该罐的器型式样判断,这个罐多数是用来盛酒的。不然,没有必要做得这么规整、精致、牢固。如果用来盛酒,经测算,大概可以放9.5公斤左右。如果罐子再大,恐怕领起来太吃力,走不远,还有就是系容易断裂。或许这么大的罐,是古人经验、教训的总结,可能是领罐里面最大的罐了。如果再大就应该叫坛或瓮了,搬动起来也只能抱着走了。当然,这只是一家之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