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 上期解惑14,已对“道生一”得出与众不同结论——是“道生于一”。今天,想通过古、今两个角度,从理论上来解读“道生一”。</p><p class="ql-block"> 二 首先,我们从现代汉语语法着手,五十多年前,老师关于句子成份语法课,分两节课,按教学大纲要求,讲解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老师是个有心人,特意留出了三、五分钟时间,给我们“加餐”了,简单介绍了“把被句”相关知识。板书的“把被句”三个字,在头脑中留下了深刻地印象。又举了例句讲解,同样一句话的意思,“主语和宾语的位子可以交换”(出乎意料),“宾语可以放在谓语前面,这叫宾语前置”(甚感意外),只可惜时间有限,我的“把被句”知识定格于此,但为未来的学习,留下了窗口。“把被句”三个字,深深地留在记忆中。</p><p class="ql-block"> 1 基本句:雨水(主语)淋湿(谓语)衣服(宾语)。</p><p class="ql-block"> 2 把字句:雨水(主语)把衣服(介词+前置宾语作状语)淋湿(谓语)。表示了雨水的主动行为。</p><p class="ql-block"> 3 被字句:衣服(主语)被雨水(介词+前置宾语作状语)淋湿(谓语)。表示了衣服的被动结果。 </p><p class="ql-block">4 “把被句”中对谓语动词作把、被,较为复杂,这个动词要及物动词,并需作补充,形成补语·。</p><p class="ql-block"> 5 回到主题·,“道生一”的基本句:“道生一”应理解为“道生于一”,道(规律,主语)生(谓语)于一(介词+太极,宇宙世界,作补语)。</p><p class="ql-block">6 “道生一”的把字句:一(太极,宇宙世界)把道(规律,介词+前置宾语作状语)生(谓语)。宇宙世界会生成规律,规律不会生成宇宙世界,两者的·关系是不可逆的,很多人从字面去强解,就误入了歧途。 </p><p class="ql-block">7 “道生一”的被字句:道(规律,主语)被生(介词+谓语)于一(介词+太极,宇宙世界,作补语)。 </p><p class="ql-block">8 “把被句”的理论,我也是刚学,解释中难免有误。</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 其次,再从《周易》理论出发,来解读“道生一”。因为《道德经》的理论源泉是《周易》。</p><p class="ql-block"> 1 三千年前的周文王、周武王父子创作的《周易》,把阴阳八卦理论,融入了五行理论,成为五行八卦,是中华国学文化的瑰宝。把宇宙世界的变化规律,总结为五行相生相克理论:相生顺序是,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相克顺序是,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p><p class="ql-block">2 相生相克理论传承了三千年,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相生理论:金属在高温下,可以熔化为水,可以再加工。水是生命之源,草木生长,离不开水。木柴可以生火,为人类生活进化提供了便利等等。相克理论:金克木,金属可以制成工具,砍树,制作家具。木克土,在铁器时代之前,人们利用木制工具,从事生产劳动。土克水,利用泥土作堤,可以改变水的流向,加以利用。水克火,当火灾发生时,人们会用水去灭火等等。这《周易》相生相克理论,早已深入人心,为人熟知。 </p><p class="ql-block">3 对《周易》相生相克理论,有些人稍作深入思考,很快会陷入困惑。金生水,高温下熔化的铁水,稍过一段时间,就还原为铁块。水生木,草木也有生命周期,超过时间,也会枯死、腐烂,化为腐水。“这是相生不能生”。金克木,当人们用不合适的菜刀去砍大树,很块会坏了菜刀。水克火,当一车木柴起火,用一杯水去灭火,肯定失败。洪水太猛了,堤坝也会被冲垮,土也克不了水。“这是相克不能克”。 </p><p class="ql-block">4 面对“相生不能生”,“相克不能克”现象,难免会让人怀疑,《周易》相生相克理论错了?非也! </p><p class="ql-block">5 《周易》是中国古老的经典著作。把宇宙世界命名为太极,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富含辩证原理。宇宙变化规律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常规条件下的基本规律,可理解为“常道”。另一种是特定条件下的变化规律,可理解为“非常道”。世界万事万物的变化,都是有条件的,当“量变”超过一定的“度”,就会引起“质变”。 </p><p class="ql-block">6 《周易》理论并没有停留在相生相克理论,面对“相生不能生”,“相克不能克”现象,《周易》理论也认识到了,进升到了“反生反克”理论。对“相生不能生”现象称为“反生”,对“相克不能克”现象称为“反克”。对“相生相克”理论,知道的人较多,对《周易》理论困惑,那是因为不了解“反生反克”理论。《周易》不愧为国学的不朽经典。</p><p class="ql-block"> 7 回到主题,《道德经》第四十二章的经典:“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用《周易》理论去解读,“道生一”的“生”,是“反生”。后面“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生”,是“相生”。</p> <p class="ql-block">四 《道德经》是《周易》理论的概括和总结,因此,要学好《道德经》,第一,很需要有一定的《周易》理论知识。第二,要有古汉语知识。第三,也要有丰富的现代汉语知识。架起古典作品与现代汉语间的桥梁,就能读懂经典之作。</p><p class="ql-block"> 五 结束语:本文力求以通俗的语言,从理论知识角度,为大家解惑,希望对大家有帮助。</p> <p class="ql-block">图片选自网络,致谢原作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