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陈官庄战斗纪念地

陈德汇

<p class="ql-block">昵称:陈德汇</p><p class="ql-block">美篇号:22992767</p><p class="ql-block">摄影、文字、编辑:陈德汇</p> <p class="ql-block">深秋的永城大地上,清冽而辽阔。站在淮海战役陈官庄纪念馆前,仰望着高耸笔直的烈士纪念碑,碑顶上那颗五星与两支相交的步枪图案,在湛蓝天空下显得格外庄严。园区内苍松翠柏,一派肃穆。这里不仅仅是历史教科书上的一个名词,更是3万名解放军烈士用生命铸就的丰碑。</p> <p class="ql-block">作为淮海战役的最后决战地,陈官庄地区歼灭战是整个战役中持续时间最长、歼敌最多、胜利最大的阶段。1948年12月4日至1949年1月10日,这片土地上见证了决定中国命运的最后搏杀。淮海战役共分为三个阶段。陈官庄地区歼灭战是继碾庄歼灭战和双堆集歼灭战之后的最后决战。</p><p class="ql-block">1948年11月30日,杜聿明率3个军团及家属、青年学生沿徐永公路向河南永城地区逃窜。经过数天猛烈追击,12月4日拂晓,解放军终于将杜聿明部包围在以陈官庄为中心的狭小区域内。</p><p class="ql-block">1949年1月6日,华东野战军15个纵队和冀鲁豫军区两个独立旅向被围敌军发起总攻。至10日下午,全歼国民党军26万余人,杜聿明被俘,淮海战役全面结束。</p> <p class="ql-block">高24.6米的烈士纪念碑,周恩来总理题写的“淮海英雄永垂千古”八个鎏金大字熠熠生辉。</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整体采用现代纪念性建筑风格,强调中轴对称、庄严肃穆的空间秩序,体现“胜利号角”与“红旗漫卷”的主题意象:红旗浮雕墙:入口处设有一座高 8 米的玻璃钢红旗浮雕背景墙,象征革命胜利与人民战争的磅礴气势;“胜利”铜雕:红旗前方矗立一座铸铜雕塑《胜利》,战士高举冲锋号,象征吹响总攻号角,寓意战役胜利与历史转折;</p> <p class="ql-block">走进纪念馆,正对大厅的墙壁上,“人民的胜利”五个大字赫然矗立。这是毛主席为淮海战役的题词,简单明了地揭示了这场战役胜利的根本。</p> <p class="ql-block">淮海战役总前委成员,从左至右依次为:粟裕、邓小平(总前委书记)刘伯承、陈毅、谭震林。群雕青铜铸造,高3.1米,宽6米,造型浑朴,形神兼备,体现出五位领导人坚定果敢、运筹帷幄的革命气质。</p> <p class="ql-block">漫卷的红旗和玻璃钢浮雕背景墙瞬间将人拉回那段烽火岁月。浮雕左侧是解放军一往无前的英雄形象,右侧是人民群众奋勇支前的壮观情景。背景墙前竖立着一座名为“胜利”的铸铜雕像。一名战士手举钢枪振臂高呼,一位民工手推粮车奋勇向前。这座雕像生动地诠释了“兵民是胜利之本”的真理。</p> <p class="ql-block">馆内分为多个展区,共展出831幅照片、图板、图表。还有55幅烈士肖像画、场景背景画及战斗场景等。全方位展示了陈官庄地区歼灭战规模宏大、战场辽阔、战斗激烈的不朽画卷。</p> <p class="ql-block">中共中央书记处,在西柏坡的5位书记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负责全国战略决策。</p> <p class="ql-block">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543万群众组成运输队、担架队、磨面队、做鞋队、洗衣队等。</p><p class="ql-block">他们用扁担、牲畜、独轮车,源源不断地为前线运送物资。战士们需要什么,群众就想方设法提供什么。</p><p class="ql-block">正是有了这几百万群众的支持和保障,解放军战士才能毫无后顾之忧地投入到战斗中。</p> <p class="ql-block">淮海战役陈官庄战斗纪念馆是一部立体的历史教科书。通过空间序列、材质语言、艺术装置与科技手段,将“决战决胜”的战役精神与“人民战争”的宏大主题具象化、情感化、沉浸化,实现了从“观看历史”到“进入历史”的跨越,是全国战争类纪念馆中现代性与纪念性融合的典范之作。</p> <p class="ql-block">烈士公墓标志碑:高10.5米、宽度5.7米,五角星形(空中俯瞰呈五角星)正面镶装毛泽东手书,鎏金大字“为国牺牲 永垂不朽”8个大字,浅灰色花岗岩基座,黑色山西黑碑芯。烈士陵园是陈官庄纪念馆最为珍贵的部分。从1963年建立烈士陵园起,永城人民就一直四处收集烈士的遗骨和信息。走访了所有11个参战部队,核实了7291名烈士的籍贯、出生年月、牺牲地点和时间等详细信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岩书石卷烈士名录墙(碑后环形围合)总长200米,168 块“岩书石卷”花岗岩板,单块高 1.2 m、宽 0.9 m,呈翻卷书页状。刻有:7291 名烈士及支前民工英名,按原部队番号、牺牲地点排序。每块石卷下方留 3 cm 凹槽,便于后人拓印、敬献鲜花;石卷背面镌刻生卒、籍贯、牺牲情节等可考信息,形成“一墙两读”。</p> <p class="ql-block">烈士陵园,一排排烈士墓简单整齐。对651名确定姓名的烈士,进行了一墓一碑的安葬。石碑上密密麻麻刻着的名字,在阳光下静默无言。将1691位无法确定姓名的烈士遗骨修建了地宫,进行了合葬。</p> <p class="ql-block">支前民工专题展是目前国内唯一以“民工支前”为专题的常设展览,坐西面东,单层高5米,面积680㎡,外观呈“卷起的狗皮”意象,象征民工三件宝之一的“狗皮”,人民战争的不朽丰碑。巨幅数字地图动态演示543万民工、88.1万辆大小车、9.6亿斤粮食的流向,9名民工对应1名战士的比例首次可视化。</p> <p class="ql-block">东西两侧碑廊,分别展示《淮海大战》花岗岩浮雕与《军事家与开国上将》汉白玉浮雕。</p> <p class="ql-block">这片血染的土地上,一个民族对和平的珍视、对牺牲的缅怀,红色血脉的传承,是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的回响。历史的硝烟已然散去,但记忆不会湮灭,生生不息。</p> <p class="ql-block"> 谢谢您的观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