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一)《醉美金沙胡杨林》</p><p class="ql-block"> 10月12日清晨,我们旅行团队一行驱车踏入金塔县金波湖旁的金塔沙漠胡杨林,秋日暖阳刚驱散薄雾,便被满目的金黄撞了个满怀。</p><p class="ql-block"> 位于古丝绸之路中段北侧、甘肃金塔县城西北6公里处,一路看有胡杨林~金波湖核心游览区、沙枣林观光区、瀚海红柳林保育区……据导游介绍,景区内分布着西北地区最大的“化石级植物”万亩胡杨林,极具观赏价值。蒹葭静摇曳,芦花暗飘摇,秋时花戴雪,几处叶沉波。金塔胡杨林最吸引人的就是这一汪洼水明如镜、镜泊倒映金胡杨了,真个是叫人梦幻迷离、如醉如痴!</p><p class="ql-block"> 这里的黄,是浸了阳光的透亮,每片胡杨叶都像镀了金,微风掠过,簌簌作响,似在诉说三千年的故事。树干或笔直如剑,或虬曲如舞,斑驳纹路里藏着与风沙抗争的倔强,让人想起“千年生而不死、千年死而不倒、千年倒而不朽”的神奇传说。</p><p class="ql-block"> 蓝天如镜,恰好映在金波湖里。金黄的树、湛蓝的天、流云的影,全跌进水中,实景与倒影交融,分不清哪是天、哪是湖。来自各地的游人都放轻了脚步,有人举着相机定格瞬间,有人静静伫立湖边,任目光在树与水间游弋随走,连呼吸都怕惊扰这份静谧。</p><p class="ql-block"> 走在木栈道上,树上被秋刷落下的干枯的叶子在游人脚下发出“咯吱”轻响,阳光透过枝叶织出斑驳光影。远处沙丘轮廓柔和,与胡杨、湖水拼成天然画卷,没有刻意雕琢,却让人忘了旅途疲惫,只愿被这纯粹的金黄包裹。离开时恋恋不舍的回望,暖阳下的胡杨愈发璀璨。原来“醉美”从不是夸张,而是站在这片天地间,心底最真切的回响。</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二)《黑城遗垣听风语 怪林枯骨见精神》</p><p class="ql-block"> 下午5时许,车轮碾过细密的沙路,最终停在黑水城的残迹前。黑水城没有城郭的巍峨,没有市井的喧嚣,脚下的瓦砾硌着鞋尖,枯树的枝桠指向蓝天,偶见发白的牛骨半埋在沙里,像是时光遗落的印章。伸手抚过断墙,粗糙的土砾簌簌落下,指尖仿佛触到了西夏的炊烟、元代的驼铃——那些被风沙磨淡的辉煌,原是藏在每一道裂痕里的。风从城墙缺口穿过,呼呼作响,像是在复述700年前的市集声、马蹄声,可转身望去,只有流沙在脚下急速游走,将过往轻轻掩埋。</p><p class="ql-block"> 离开黑水古城,便遇见了怪树林。这里说是树林,却无半分绿意,满目的枯木以千姿百态的姿态站立着、倒伏着,成了大漠里最倔强的雕塑。有的枝干直冲蓝天,像要刺破云层寻一口水汽;有的弯曲盘旋,似在沙地上写满不甘;还有的轰然倒下,枯根裸露在风里,扭曲成挣扎的模样。阳光透过光秃秃的枝桠,在沙地上投下细碎的影子,恍惚间竟觉得这些枯木仍有呼吸——它们曾是临水而生的繁茂胡杨,却因河水改道、水源断绝,在干旱里耗尽了生机。可即便死去,它们仍不肯轻易腐朽,用扭曲的枝干、坚硬的躯干,诉说着对生命之水的渴望,也刻下了与恶劣自然抗争的不屈印记。</p><p class="ql-block"> 站在怪树林中,所见所闻,我们读懂了这片土地的沧桑。黑城的残垣是历史的背影,怪树林的枯木是生命的勋章,它们都在大漠里静立着,虽不言语,却把700年的故事、千万次的抗争,都融进了每一阵风、每一粒沙里。夜幕降临,夕阳余晖好像还停留在枯木的顶端,夜灯初放,给那些坚硬的枝干镀上了一层暖光,竟觉得这荒芜里,孕藏着比繁华更动人的力量。</p><p class="ql-block">(2025.10.12晚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