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是乡关最中国•文物名家谈《诗经》:‍《盩鄠与礼乐文明自信中国说》 ‍作者:西安市西周文化研究会研究员曹云海

人文秦岭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概要:鄠邑与中华诗史文明存在大关系,中国是诗的国度,诗画鄠邑是中国诗史的都邑。宋代大儒程颢曰:“孔子之道,学于文武,而文武之道,实惟周公成之。鄠为豐京旧都,周公退老告终之地。”朱熹曰:“中国,京师也。四方,诸夏也。京师,诸夏之根本也。”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说:“都邑者,政治与文化之标征也。”何以中国?实证中国。笔者则云:西周豐京,就是西周时的中国也。鄠邑出土的文王伐崇“旅乍(作)中”陶鼎(香炉)和四灵周丰宫瓦当文,是周文王择中建都、鼎定中国、“倬彼云汉,为章于天,纲纪四方”的“中国”一词政治思想核心内容实物性中国表达。它早于何尊铭文“宅兹中国”之表达。因为文明不是突发之物,必以前此为基础。《诗经》之命在于维新,笃志经学实干方能兴邦,若用一句话概括《诗经》核心要义,则讲述的是:“一山二水三鸟四个人物(文、武、周公、宣王)的中国故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第一单元:文物名家谈《诗经》:解密《诗经•关雎》“千古之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第二单元:文物名家谈《诗经》:周文王“既伐于崇,作邑于豐。”豐京就是最早的中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第三单元:文物名家谈《诗经》:周武王“胜殷遏刘”、“偃武修文”之实物证据在鄠邑被发现,“一物飞出五成(《武成》)语,风华绝代当惊世界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第四单元:文物名家谈《诗经》:周公东制礼作乐与中华礼乐文明。诗画鄠邑是中华礼乐文明“首善之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井田制”是周礼的核心内容,上世纪七十年代户县大地园田化工程,是现代农业文明的一次伟大而有益的尝试。是周礼遗韵与文明之重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第五单元:文物名家谈《诗经》:盩厔(今周至县)与鄠邑区之历史渊源深厚。顾炎武《肇域志》:“盩厔,扈国。”解密盩厔(今周至县)与中华礼乐文明关系,得用文物证据来说话。著名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郭沫若先生说:“文字是语言之表象。”曹云海研究员《盩厔诗经会要》,将从文物解密盩厔与中华诗史礼乐文明超级密码,若用一句话解读之,即“中华诗史礼乐文明敲出来的千古绝响。”</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