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当巴黎十三区潮州会馆的礼堂亮起暖灯,中秋的桂香与法国红酒的醇香悄然交融——2025年这场由法华文联与潮州会馆联袂呈现的中秋文艺晚会,以歌舞为笔,以深情为墨,在塞纳河畔绘就一幅“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文化长卷。恰逢国庆与中秋双节同辉,这不仅是一场节日的欢聚,更是海外华人以文化为根、以乡情为脉,在异域大地上书写的一场深情守望。中法夜共此时,一轮明月照见的是跨越山海的团圆,也照亮了文明互鉴的温暖前路。</p> <p class="ql-block"> 礼堂内座无虚席,舞台上的光尚未完全亮起,心却早已被暖意填满。华裔孩童踏着《中秋月儿圆》的童谣节拍,用稚嫩舞步唤醒沉睡的传统记忆;二胡低吟《梁祝》的缠绵,与芭蕾足尖轻点的光影在月色下悄然相拥,东方神韵与西方艺术在静谧中达成和鸣;太极剑如行云流水,蛇拳似雷霆万钧,引得法国观众频频举起手机,不舍错过每一瞬的力与美;而粤剧唱腔一响,那婉转的声线便如钥匙般打开潮州游子心底最柔软的门扉。最动人处,是台上台下的彼此映照:李雅东主席与女儿同台,父之深情演绎,女之从容主持,亲情与乡情交织成诗;沈斯堂主现场挥毫,将晚会的热闹凝于素描笔端,赠予潮州会馆,一笔一画皆是中法文化碰撞的生动注脚;直至终场康康舞跃动而起,华人与法国民众携手旋转,巴黎的浪漫与中国中秋的团圆,在舞步中真正实现了文明的共舞。</p><p class="ql-block"> 台下温情如月光流淌。志愿者推着月饼小车穿行于人群,莲蓉的绵甜、五仁的醇香,是舌尖上的故土,更是穿越千里的思念;许葵会长与乡党举杯共饮,法国红酒映着笑脸,杯中盛着的不只是佳酿,更是一无声的告白:“老秦人在巴黎,终于有了家的归属。”七十余岁的叶主席静坐席间,与青年侨胞细语家常,岁月沉淀的不只是白发,更是文化薪火相传的厚重。即便青岛杨氏太极拳分会因场地所限未能登台,那份对太极的执着与热忱,仍如未竟之曲,在晚风中轻轻回响——遗憾亦成美,因热爱从不落幕。</p><p class="ql-block"> 这场晚会的意义,早已超越一场演出的边界。它是海外华人灵魂的“归巢”——两个多月的精心排练,27家文化协会的倾力集结,百余名会员的倾情参与,让漂泊的乡愁在音符与舞姿中找到安放之所,让年轻一代在传统之美中触摸到血脉深处的文化基因;它是中法文明的“对话之桥”——当法国太极学员为太极表演热烈鼓掌,当法国友人努力学说“中秋快乐”,中华文化正以最自然、最温暖的方式融入当地肌理,成为多元社会中一道流动的风景;它更是华人社群的“凝聚之光”——潮州会馆的场地优势与法华文联的人才资源交相辉映,不仅成就了“一票难求”的盛况,更彰显了“联合”的力量:从最初3家创始协会,到如今27家单位携手同行,法华文联三年间成长为法国华人文化界的“旗舰”,而这场晚会,正是其“传承文化、促进交流”初心的最好见证。</p><p class="ql-block"> 散场时,月光如银,洒落在潮州会馆的石阶上,侨胞们手握尚带余温的月饼盒,互道珍重,“明年再聚”的约定在夜风中轻轻回荡。演出虽已落幕,但海外华人对文化根脉的守望从未停歇,中法之间跨越山海的情谊亦未止息。正如陈旭英先生所言,文化是维系海外华人的精神纽带——当巴黎的夜色与中国中秋的月光交相辉映,当二胡与芭蕾共舞,月饼与红酒同盏,我们终于懂得:无论身在何方,只要文化的根不断,乡愁便永远有处可依。而这份绵延不息的文化守望,终将化作中法友谊长河中,那一脉永不干涸的清流。</p> <p class="ql-block">资料提供者简介</p><p class="ql-block">白鹿雄鹰,笔名:陈言齐,原名:陈旭英,陕西蓝田白鹿原人;西安外国语大学法国语言文学学士,法国新索邦-巴黎第三大学暨巴黎高等翻译学院翻译学硕士;巴黎汉唐社社长,法华文联永久创始荣誉主席,世界汉语文学作家协会副主席,白鹿原文学院院长,法国陕西同乡会会长;研究领域及实践范围涉及文学、文化及科技商务翻译、诗文创作、法国及国际时事评论、图书馆情报学、海外华人社团活动等;个人理念:在翻译中对比中法文化之异同,在交流中推广中华文化之精华,在游历中考察法兰西及西方世界之风土习俗,通过实地观察点评法国及国际时事热点,用诗文寄托家国情怀,抒发海外游子的思乡之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