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br></div>2025年9月14日,晨光微熹,我在内蒙古扎兰屯市的柴河月亮小镇醒来。<div><br>月亮小镇,多么有诗意的名字。这里属于内蒙古扎兰屯市,月亮小镇面积5688只有平方公里,人口只有7998人,别看它不到8000人,却汇聚了蒙、汉、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满、朝鲜等11个民族。森林覆盖率达到80%,植被覆盖率达到95%。柴河之所以叫月亮小镇,因为这里有一个仿佛满月的天池,原来叫基尔果天池,是大兴安岭众多天池中的一个,柴河镇的布局也颇像弯月亮。<br><br>月亮小镇这个美丽名字的由来也是有故事的:传说久远以前,一群仙女被柴河的如画风光吸引而至,她们在清澈见底的水里尽兴嬉戏,上岸后对着宝镜梳妆打扮完,就拖着长长的彩裙飞走,遗忘了神奇的宝镜。一位年轻貌美的仙女飞回找寻宝镜,发现遗落的宝镜已变成山顶翠绿的天池。从此,塞外苏杭扎兰屯的柴河风景区,便有了令人惊艳的月亮天池。<br><br>这个仅有7998人口的小镇,却如同它的名字一般,藏着塞外难得的诗意与宁静。<br><br>早餐前,我随意踱步在街边,一侧是盛放的鲜花,开得真灿烂,我也不知自己乍想的,一个来自花城广州的人跑到内蒙古还对鲜花恋恋不舍;另一侧则是热气腾腾的早餐铺子,三轮车上的菜贩用扩音器循环播放着:"大白菜、萝卜——",这平凡的烟火气,竟与"月亮小镇"这个浪漫的名字形成了奇妙的互文。(北游2-1~12)<br></div> 早餐吃的是馒头稀饭和小咸菜。早餐后出发,先后游览了三个景点。<br><br><font color="#167efb"><b>同心天池:碧水映秋山的几何美学</b></font><br><br>驱车半小时,我们抵达了此行的第一个秘境——同心天池。山坡上那四个用铁架固定的“同心天池”四个白色大字,大家都去打卡。<br><br>沿着木栈道拾级而上,满山都是金黄与翠绿交织的秋毯,偶尔点缀的绯红如同打翻的调色盘。栈道间设置的月亮造型道具,巧妙地暗示着这片土地与月亮的古老传说。<br><br>这是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口湖,俗称卧牛泡子,也称额内湖。同心湖四周环山,呈心形,东西长约700米,南北宽约600米,面积达0.4平方公里,水深3—8米,海拔790—850米。同心天池池水清澈,微波荡漾,翠鸟啼鸣,空气清爽宜人。<br><br>当登上栈道最高处,一面猎猎招展的红旗映入眼帘。此刻俯瞰,同心天池的全貌豁然开朗——这个呈完美心形的湖泊,被层林尽染的山峦温柔环抱。同心天池的秋色如同一幅绚烂的油画,层林尽染的山峦环抱着碧蓝如镜的湖面,倒映着漫山遍野的金黄与翠绿。秋风拂过,落叶松和白桦林便抖落满地碎金,与常青松柏的墨绿交织成斑斓的锦缎。<br><br>湖面好似有一层薄雾轻笼,将天池染成淡紫色的梦境;没过多久,阳光穿透云层,在水面投下跳跃的光斑,仿佛撒落了万千碎钻,此时湖水碧绿如玉,碎钻般的光斑随着波纹跳跃。偶尔有飞鸟掠过水面,荡开的涟漪将这秋日画卷轻轻揉皱,又很快恢复宁静,只余秋叶沙沙的低语诉说着季节的故事。周围的森林色彩斑斓和山峦倒映在湖中,则让这幅天然油画平添了三维的立体感。当地传说中仙女遗落的宝镜,或许正是对这般景致的最好诠释。<br> <b>停车场树林里的一只狐狸,图片致谢全陪导游,她说是本年度最佳照片。</b><br><br><font color="#167efb"><b>十大湾:河流在地表写就的狂草</b></font><br><br>十分钟后,我们的旅游车拐进了一片更为壮阔的天地——十大湾。这个由火山运动塑造的地质奇观,是绰尔河用数万年时光在大地书写的狂草书法。<br><br>这里有一个陡峭的山坡,山下有停车场,停车场前方左边种着高大的向日葵,山顶竖着一个铁架子,上写“呼伦贝尔农垦 十大湾”。登上山顶,壮观的十大湾就呈现在眼前。<br><br>宽阔的河谷里,绰尔河蜿蜒曲折地流过,形成了多道大曲折,大回环,十个美丽的弯道出现了,据说绰尔河水流经柴河时很不安分,一路左冲右突,于是就形成了多道大转弯,而其中最曲折,最壮美的就是这一段。秋日两岸树木色彩艳丽,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br><br>站在观景台远眺,河流如同被无形之手反复拗折的绸带,连续十个近乎标准的天然弯道回环,构成了教科书级的河曲景观,被誉为“北疆粮仓”的生态瑰宝。<br><br>秋季赋予这片土地最奢华的配色方案:赭红色的农作物田地里,农垦专家们特意播种出"呼伦贝尔欢迎您"的字样;对岸的山林则像被打翻的颜料罐,金黄、橙红、墨绿层层晕染。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山坡上那个写着"呼伦贝尔农垦 十大湾"的铁架,与自然景观形成了有趣的人文对话。<br><br>下山途中,路边草丛有几个草垛,又叫草滚子,还被俏皮地称为"瑞士卷"引得女游客们频频驻足——这些大地的雕塑,恰似这片土地孕育的另一种美味隐喻。(北游2-35~53)<br> <font color="#167efb"><b>山水岩壁画:玄武岩上的远古画廊</b></font><br><br>最后一站的山水岩壁画,就在绰尔河畔,是一弯小型的河谷,展现了大自然最为硬核的艺术表达。壁画长100余米,高达70米的紫褐色玄武岩峭壁,是由千百万年前地壳运动形成的地质断层所致,玄武岩熔岩流堆叠而成。即是说,这是地壳运动与火山熔岩共同创作的巨型浮雕,无任何人工痕迹,堪称鬼斧神工、天造地设。那些看似杂乱的纹理,在阳光下显现出惊人的细节——有的如奔腾的兽群,有的似流动的云雾,更有无数蜂窝状的孔洞构成天然的韵律。细细密密的,变化万千,像一幅幅图画,画面内容丰富,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如果用望远镜看效果肯定更好。<br><br>石壁静立,绰尔河水从下面缓缓流着,沙滩上垂柳青青,有小贩在这里放了马和骆驼,供游客骑乘拍照。一位牵着一匹白马的女子说:“我这可是网红马,某某点评、某某网上都有它的身影,骑白马在河里走,我帮你拍照拍视频都行。”果然有女子骑上马拍照去了。<br><br>当绰尔河的碧波在岩壁脚下静静流淌,当岸边的垂柳与骆驼、白马共同构成人文景观时,冰冷的火山岩突然有了温度与叙事性。面对山水岩壁画,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br><br>那位自称"网红马"主人姑娘的吆喝声,意外地为这幅地质杰作添加了生动的注脚。她熟练地帮游客拍摄骑马涉水的视频,仿佛在与亿万年前的岩浆对话:"看,这就是今天的故事。"<br>(北游2-54~62)<br> <font color="#167efb"><b>后记:在移动的风景中思考旅行</b></font><br><br>午餐后启程前往海拉尔的五小时车程,意外成为了观察当代旅游形态的窗口。<br><br>途中经过一个服务区,导游说有个旱厕,简陋得不得了,结果大家排队,轮到一女子,打开厕所门想作呕,真是不堪入目,好几个女子就到厕所旁那半人高的草丛解决了。<br><br>在车上导游推荐两个自费项目,一是坐越野车穿越草原,近距离接触莫尔格勒河,看草原上的羊群马群牛群,还有瑞士卷(草滚子)三个小时中间可以停车拍照,还赠送一个航拍视频,收费580元,另一个是到牧民家家访,喝奶茶,吃牛肉,还可以去喂羊群,收费190元,如果两项都参加合计770元,优惠20元,就是750元。大家都在讲价,有人说给的优惠太少,干脆700元吧。导游一咬牙一跺脚:700就700吧!于是导游一个个问一个个收钱,我也交了580元,后来又有人说单独参加越野车穿越草原的500元行不行?导游说500元肯定不行,550元我就打电话问一问,果然优惠了30元。<br><br>这样说来,明天上午就莫尔格勒河一个景点,下午就是自费项目了,以前参加某之旅,行程都是安排的满满的,每天要跑四五个景点,现在变了,更注重创收了。<br><br>整整5个多小时,服务区简陋的旱厕前排起的长队,导游推销自费项目时从770元到700元的"让步"艺术,以及游客们精打细算的议价过程——这些片段与上午纯粹的自然审美形成了微妙对照。当越野车穿越草原(580元)、牧民家访(190元)等选项被明码标价时,我忽然意识到:旅行本质上是一场关于选择的游戏,有人追逐打卡点的精确坐标,有人偏爱意外发现的惊喜,而真正的风景,永远存在于观察者的心境与自然的共振之中。<br><br> <font color="#167efb"><b>透过车窗拍到的晚霞</b></font><br><br>暮色降临时,车窗外的草原渐渐模糊成印象派的色块。这一天在柴河的相遇——同心天池的柔美、十大湾的雄浑、岩壁画的苍茫——恰似内蒙古大地递给旅人的一组明信片,提醒着我们:在快节奏的现代旅游中,偶尔停下脚步凝视一块石头、一片湖水,或许比赶路更能抵达旅行的本质。<div><br><h5>(3116 图67 2025/9/23)</h5></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