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碌火车站的遐想

亦云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25年中秋节,我们陪同母亲来到了石碌火车站,重寻昔日的记忆与岁月的痕迹。</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20px;">  石碌火车站曾经是海南铁矿矿石运输的重要枢纽,它作为石八线矿运的始发站,在海南的铁矿石运输中曾创下日运矿超2万吨的纪录。从这里,一列列满载矿石的列车将成千万吨的铁矿石运往八所港码头,再转送到全国各大钢厂。岁月荏苒,从九十年代末起,随着省高速公路、洋浦港码头的建成;国内重型汽车的投产以及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运输成本的竞争)等原因,铁矿石的外运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原唯一单纯的铁路运输方式改变成为现在的铁路运输+汽车运输。海运港口也由从原先的八所港,又增加了洋浦港。如今石碌火车站的铁矿石运输从高峰时期的每天十几、二十趟列车逐渐缩减为每天一到几趟。随着矿石运输量的锐减,石碌火车站“门前冷落鞍马稀”,日见凋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石碌火车站曾经是我们六零乃至九零后两代人的美好回忆。在环岛动车还未开通之前,我只知道石碌到三亚这一段有铁路客运。坐火车去八所参观海军山(如今叫鱼鳞洲岛)、东方滨海公园(如今变成了居民区)是当年很得意的事情。记得小学四年级时,学校曾经组织过少先队员坐火车去八所海军山附近的海边参观“万人坑”,接受爱国主义教育。那时那一片都是海边沙地,长满了仙人掌,我也是第一次品尝到了仙人掌红色果实的味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87年,我刚参加工作的第二年,车间团支书就组织我们团员坐火车去三亚学习参观活动,这是我第一次去三亚,我们参观了天涯海角、大东海和鹿回头,真是太开心了。九十年代初,我因为工作需要,每个季度都要坐火车去三亚,再转乘汽车去陵水县城出差校对杂志。时光匆匆,如今想起就像昨天发生的事情一样,仍历历在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因为伯父在铁路上班,以前读小学时,每年学校放暑假,海水退潮时节,我们总会找机会去蹭坐不要票的矿车去八所赶海。那时的列车有三、四节车厢是客运拉人的,后面连着十几节满载矿石的车卡,最后一节是有守车长在上面职守的,也是最脏的车厢,我们蹭车就坐在这节车厢里。因为它和前面装矿石的车卡是连接敞开的,所以前面的矿石粉尘随着火车飞驰,不断有粉尘吹到车厢里来。我们坐在这免费的车厢里,其实感觉并不太好受。等下了车彼此打量一下,才发现个个是灰头土脸,衣冠不整,脸颊和衣服全是黑色的粉尘,真是既狼狈又好笑。虽是如此,我们仍乐在其中,毕竟不要钱又能过车瘾,还可以赶海摸螺抓螃蟹。对于没有钱的小学生来说有着无穷的诱惑力。</span></p> <p class="ql-block">  据说我们曾经乘坐过的列车中,有一列是宋美龄曾经乘坐过的,叫美龄号的专列,如今这列车被陈列在东方铁路博物馆里供人参观。</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大概在2006年前后,海南铁路总公司并入粤海铁路有限责任公司之后,石碌火车站就停止了客运业务。也不知从何时起,石碌火车站的牌子被摘了下来。如今的石碌站,仅为货运车站。它与当年热闹繁忙的景象,不可同日而语了。</span></p> <p class="ql-block">  昔日的候车室和进站口门可罗雀,衰落破旧可见一斑。</p> <p class="ql-block">  图为铁路信号工在检查信号设备,因为开的车次较少,原先铮亮的铁轨已然锈红了,它与旁边同样呈黑褐色的矿仓相互映照,倍显岁月的凝重和沧桑。</p> <p class="ql-block">  破旧的运转室依然履行着自己的职责,守护着铁道行车的安全。</p> <p class="ql-block">  我们站在站台边,看见锈红的铁轨依旧延伸向远方,消失在一片绿意之中,仿佛是当年呼啸而过的列车刚刚驶过,恍惚间,依稀听见了昔日火车的轰鸣声。</p> <p class="ql-block">  而此刻静静横卧在铁轨上的,只有一列绿皮车头停泊在运转室前,对面黑褐老旧的矿仓依然高高矗立在铁轨边上。这是四十年代时日本鬼子为掠夺海南矿石资源而修建的矿仓,至今仍在使用。</p> <p class="ql-block">  高耸巨大的矿仓让我联想起当年我刚参加工作时,也曾经到矿仓上面参观实习过。而今弹指一挥间,四十过去了,我已是赋闲在家,含饴弄孙的退休人员了。而母亲,曾经参与了七十年代铁矿选矿厂改扩建工程项目的建设者,更是年过九旬的耄耋老人。</p> <p class="ql-block">  我们沿着荒草丛生的站台边前行,眼前呈现的是曾经工作、生活过的场景,仰头望见远处郁郁葱葱的矿山,有多少回忆涌上心头:“星斗转,岁时匆。重来俱作雪颠翁。”时光仿佛凝固了岁月的痕迹,一切依旧,只是复垦后的矿山山峦叠翠,天空湛蓝如洗。母亲站在她昔日经过的铁轨旁,笑意温润,仿佛在想起些许往事。我们也沉浸在这份怀旧之中。我们并肩而立,任风穿过空旷的站台,吹起往事的尘埃。这里曾是喧嚣的运输节点,如今只剩鸟鸣与风声作伴。我们亦在这里见证了岁月的沧桑。</p> <p class="ql-block">  (此文是根据本人微信公众号《探访石碌火车站》修改的,因有些说法有误,故在此重新修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