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水城古镇,坐落于“中国凉都”贵州六盘水的市中心,是一座在历史底蕴与现代活力之间找到完美平衡的“城中古镇”。它不像一些隐于山野的古村那样不食人间烟火,而是与城市血脉相连,散发着一种独特的生活气息。</p> <p class="ql-block"> 古镇内(如凤池园)及周边的水域广泛种植荷花。每到夏季,荷花盛开,碧叶连天,成为古镇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因此,“荷城”这个名字就逐渐叫开了。</p> <p class="ql-block"> 名为古镇,实则都是改造的,仅有的留存就在这南门了。</p> <p class="ql-block"> 水城县委大楼旧址,始建于1948年。1965年11月彭德怀在二楼办公室办公。2013年8月,贵州三线博物馆开馆,此楼成为博物馆馆舍所在。2015年5月公布为贵州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这古镇的修旧如旧堪称天花板</p> <p class="ql-block"> 踏入古镇,你首先会被一种“混搭”的风情所吸引。</p> <p class="ql-block"> 青石板路被岁月磨得温润光亮,两旁是鳞次栉比的仿古建筑,飞檐翘角,木窗雕花,保留着明清时期的骨架。然而,仔细看去,你会发现咖啡馆的招牌巧妙地嵌在花格窗旁。</p> <p class="ql-block"> 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水城”改石城后,共有石板街道十二条。其中,从东城门沿城恒至城南照磨署所在这条街道名为照磨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适逢9.3大阅兵,一老人合唱团在船上高唱红歌。</p> <p class="ql-block"> 小桥流水、白墙黛瓦的景观风貌,颇具江南韵味。</p> <p class="ql-block"> 一座座拱桥如彩虹卧波,连接着两岸的人家与街市。河水清澈平静,倒映着白墙黛瓦、垂柳灯笼。</p><p class="ql-block"> 水,赋予了这座古镇灵动的韵律,冲散了都市的喧嚣。</p> <p class="ql-block"> 贯穿古镇的灵魂,是那蜿蜒流淌的水系。</p> <p class="ql-block"> 这里最浓郁的是“烟火气”。空气中弥漫着各种香味:烙锅洋芋、羊肉粉、糕粑稀饭……</p> <p class="ql-block"> 水城古镇的独特印记,更深藏在它的工业记忆里。作为“三线建设”时期的重要据点,古镇旁静静伫立着那段火红岁月的见证——贵州三线建设博物馆。红砖厂房、老式火车头、锈迹斑斑的机械零件,与不远处的小桥流水形成一种奇妙的对话。这种“刚与柔”、“工业与古典”的并存,让水城古镇的故事更加厚重和独特。它告诉你,这里不仅是憩息之地,更是一代人造梦和奋斗的热土。</p> <p class="ql-block"> 风水塔</p> <p class="ql-block"> 邓小平曾在1965年沿贵昆线贵州段抵达六盘水关寨车站,接见了铁路建设者,题写了“关寨站”站名 。</p> <p class="ql-block"> 女子背着自家做的布匹</p> <p class="ql-block"> 六盘水市钟山区凉都体育中心广场上的“钟山塔”,它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中国古代的编钟,同时也融入了现代建筑美学。</p><p class="ql-block">铁塔高度为29.003米,这高度是按照贵州最高峰乌蒙山韭菜坪的高度缩小100倍设计,韭菜坪海拔约2900.3米。</p> <p class="ql-block"> 下榻的酒店就在广场边上</p> <p class="ql-block"> 刺梨</p> <p class="ql-block">总而言之,水城古镇的口号完美地服务于其文旅定位:一个既有历史深度,又有生活温度,兼具古典风情与现代活力的城市会客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