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远去的炊烟</p><p class="ql-block">鸡鸣五更。</p><p class="ql-block">清晨,缕缕炊烟从一家一户的小屋高高低低的烟囱中缓缓升腾,袅袅娜娜,萦萦绕绕,与晨曦交相辉映,成为晨光中一道美丽的风景。随着清清的晨风,那青色的炊烟渐渐变谈,慢慢散去,片刻就无踪无影。不一会,家家飘出沁人的粥香,催醒了睡梦中的大人和孩子们,站基(过去农业单位叫站,住宅区就称站基)逐渐热闹起来,随着太阳慢慢升起,人们开始了新的一天。</p><p class="ql-block">炊烟是乡村一道独特的精致,千百年来日日呈现,天天依旧,伴随着生生息息的人类。炊烟是农人生活的希望,炊烟如母亲香甜的乳汁,滋养着农人一代又一代。炊烟维系着农人的快乐与辛酸,人们为浓浓的炊烟而欢乐而祈福,人们也为常有的断炊而流泪而挣扎。炊烟寄托着农人美好的期盼,但求日日炊烟、餐餐炊烟,炊烟长绵不断。</p><p class="ql-block">炊烟滋养了我的童年,炊烟伴随着我的青年,炊烟养育了我的中年。炊烟中我享受着锅碗瓢盆交响曲的快乐,也领略过山芋、胡萝卜、盐蒿裹腹的辛酸。</p><p class="ql-block">为了炊烟不断,准备充足的柴火成了农人必须的劳作,蒿草、芦苇、棉秸等是农人收获柴草的基本原料。拔棉秸可是个力气活,拔棉秸时要手、臂、腰、背、腹、腿上的肌肉一起配合活动,一天下来真可谓腰酸背痛。家前屋后大大小小的草堆是农家一道别致的风景,柴草孕育了炊烟,柴草熏老了母亲,柴草养大了我。</p><p class="ql-block">炊烟的地方是家的地方,炊烟的方向是家的方向。每当夕阳西下炊烟缭绕的时候,我收起工具,朝着炊烟的方向大步流星向家奔去,想着马上就要吃上热气腾腾的饭菜,尽管饥肠辘辘,幸福之感油然而起,</p><p class="ql-block">炊烟还是那缕炊烟,然而,家中飘出的香味逐渐改变,从盐蒿香、粥香、山芋香、胡萝卜香到大米饭香、肉香、鸡汤香……炊烟如一位历经风雨的长者,见证了中国农民从贫穷走向富裕,见证了新洋人生活不断改善;炊烟似一首深情的歌,回荡在历史的长河中,绵延而悠长。</p><p class="ql-block">随着社会的进步,炊烟渐渐稀少,直至基本消失。液化气代替了千百年来的柴草,液化气灶取代了油腻腻、黑乎乎的柴灶,电磁炉、微波炉等也走进了农人的家庭,还有抽油烟机配套使用。有人无“烟”是今日新洋的真实写照,“人烟”只能作为一个词汇存在于辞典中了。“炊烟”渐行渐远,那袅袅升起的炊烟成了我们心中遥远的记忆,偶见的炊烟让孩子们好生稀奇,于是给孩子们讲那炊烟的故事。</p><p class="ql-block">炊烟远去,草堆远去,贫穷远去,走近的是富裕和幸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