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之约:一群有缘人的巅峰邂逅

cyz

<p class="ql-block">  黄山,天之骄子,国之瑰宝。它古称“黟山”,因峰岩青黑似黛而得名,后因传说轩辕黄帝在此炼丹成仙,于唐天宝六年(747年)被敕改为“黄山”。这座屹立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的名山,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世界地质公园,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五绝”著称于世,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曾两度游历,发出“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的赞叹,更让它的人文与自然魅力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p><p class="ql-block"> 今日,我们一群因热爱自然而结缘的伙伴,怀着激动到几乎要跳出胸腔的心情,开启了黄山攀登之旅。大家心里都清楚,这不仅是一次对山川的探访,更是一场团队力量的见证,我们相约要携手登顶,看尽黄山的万千气象。</p><p class="ql-block"> 我们从玉屏索道上行,轿厢缓缓爬升,脚下的景色逐渐铺展开来,山峦如波浪般起伏,植被从翠绿到深绿层层叠叠。抵达玉屏索道下站,这里海拔754米,望着指示牌上标注的天都峰、莲花峰、光明顶等高峰,我们的心跳又加快了几分,那是对顶峰的向往在召唤。</p><p class="ql-block"> 走出索道站,李导又带我们走了500米左右,便见到了黄山的标志性景观——迎客松。它一侧枝干舒展,似在雍容大度地迎候我们这些四海宾朋;另一侧枝桠收拢,刚柔并济的姿态,是强风、温差与贫瘠花岗岩土壤共同塑造的奇迹,更承载着中国人热情好客、坚韧不拔的品格。我们在迎客松前纷纷拿起手机拍照,记录下与黄山的“第一问候”。而迎客松的旁边是玉屏峰。</p><p class="ql-block"> 继续前行,黄山的怪石景观开始一一呈现。有的岩石像一只巨型的孔雀,昂首挺胸,似在炫耀自己的美丽;有的又如一位仙人,身着长袍,正襟危坐,仿佛在思索天地奥秘。而那著名的“仙人指路”,更是惟妙惟肖,一块岩石突兀而立,顶端的小石块恰似手指,指向远方的山峦,引得我们纷纷猜测,它究竟在指引着怎样的仙境。</p><p class="ql-block"> 一路向上,我们朝着莲花峰进发。莲花峰是黄山的最高峰,海拔1864米,因主峰突兀,小峰簇拥,状如莲花而得名。攀登的过程并非坦途,石阶陡峭,体力在不断消耗,但我们彼此鼓励,你拉我一把,我等你一下,团队的力量在这一刻愈发凸显。每当有人气喘吁吁时,身边总会传来伙伴递来的水和加油的话语;每当有人被沿途景色吸引而放慢脚步,也总会有同伴耐心等候,一起欣赏那绝美的风光。</p><p class="ql-block"> 途中,我们还偶遇了蒲团松,树高3.8米,侧枝密集盘曲,针叶簇集冠顶,正如清代丁廷健诗中所咏:“苍松三尺曲如盘,铁干横披半亩宽,疑是浮丘跌坐处,至今留得一蒲团。”它那独特的形态,让我们不禁驻足良久,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p><p class="ql-block"> 终于,在团队的相互扶持下,我们登上了莲花峰的顶峰。站在海拔1864米的高度,俯瞰群山,云海在山间翻腾,宛如仙境。那一刻,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只剩下登顶的喜悦和对团队力量的深深感动。我们欢呼着,这不仅是征服一座山峰的骄傲,更是一群有缘人携手并进、共赏美景的珍贵记忆。</p> <p class="ql-block">  玉屏山是黄山核心景区之一,以奇秀著称。其玉屏峰海拔1716米,峰壁如削,宛若玉屏。山上玉屏楼依峰而建,旁侧便是闻名遐迩的迎客松,虬枝舒展迎宾客。登峰远眺,云海松涛相映,尽显黄山“前山险,后山秀”中前山的雄奇,有“黄山绝佳处”之誉。</p> <p class="ql-block">  黄山莲花峰,以1864米的海拔雄踞群峰之巅,因主峰突兀、小峰簇拥如莲瓣绽放而得名。阳光洒落时,花岗岩山体泛着温润光泽,与苍翠松涛相映成趣。</p><p class="ql-block"> 山间石阶蜿蜒,沿途奇松破石而生,虬枝舒展。行至峰腰,可见“莲蕊峰”点缀其间,似莲花初绽的嫩蕊,惟妙惟肖。风过处,松涛与山风共鸣,仿佛在诉说着这座高峰的千年故事。站在峰顶,天地开阔,群山尽伏,那份自然造化的壮阔与精巧,让人深深沉醉,不愧是黄山风光的集大成者。</p> <p class="ql-block">  从莲花峰下来,我们稍作休整,便朝着光明顶进发。光明顶海拔1860米,是黄山的第二高峰,也是观赏云海、日出的绝佳之地。越靠近顶峰,山路愈发险峻,但想到即将抵达那充满传奇色彩的光明顶,大家的脚步又充满了力量。当“光明顶”三个大字映入眼帘时,我们再次沸腾了。站在光明顶的平台上,举目四望,群峰尽收眼底。这一刻,我们深知,是团队的凝聚力让我们顺利抵达每一个高峰,是对我们携手同行最好的嘉奖,也让黄山之行的意义更加厚重。</p> <p class="ql-block">  黄山的美,是自然执笔写下的诗行,每一缕松风、每一块怪石都是平仄相间的韵脚;也是人文酿就的陈酿,徐霞客的足迹、古人的题咏在岁月中沉淀出醇厚的芬芳。这趟黄山之行,于我们而言,早已超越了对山水的观赏。当我们在迎客松前聆听它百年的守候,在莲花峰顶触摸云端的温度,在光明顶俯瞰云海的奔涌……那些奇松怪石的壮丽,是自然赠予我们的视觉盛宴,让心灵在震撼中愈发澄澈。</p><p class="ql-block"> 而更动人的,是团队的温暖与力量在每一级石阶上的凝聚。是你递来的那瓶水,是他伸出的那只手,是我们彼此对望时眼中的鼓励,让陡峭的山路变得平坦,让疲惫的身躯充满能量。这份相遇,是缘分的奇妙安排,我们因对黄山的向往聚在一起,又因彼此的陪伴,让这段旅程有了不一样的重量。</p><p class="ql-block"> 在黄山之巅的每一次驻足,每一次欢呼,都成为了我们生命里闪亮的碎片。这份邂逅,注定会在时光的长河里熠熠生辉,提醒我们感恩生活的馈赠,感恩这场因山而起、因爱而聚的相遇,它是我们心中永不褪色的风景,是记忆里温暖绵长的回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