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深秋的呼和浩特,天空湛蓝如洗。飞机穿越云层,阴山山脉的轮廓在眼前徐徐展开,宛如一幅浓淡相宜的水墨画。当双脚踏上这片土地时,那首古老的《敕勒歌》自然而然地浮上心头:“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这里的天际线,果然如民歌所描绘的那般辽阔高远,让人顿生天地宽广之感。</p> <p class="ql-block">大召寺:漠南第一古刹</p> <p class="ql-block"> 大召寺,又称“无量寺”,是呼和浩特最早建成的黄教寺院,也是蒙古地区影响深远的藏传佛教圣地。这座漠南首座格鲁派寺院,历史可追溯至1578年,香火鼎盛至今不衰。</p> <p class="ql-block"> 步入寺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金顶红墙在夕阳下熠熠生辉的景象。寺内的银佛、龙雕、壁画被称为“三绝”,其中最为震撼的是由2.5万两纯银铸成的释迦牟尼像,庄严神圣,令人肃然起敬。</p> <p class="ql-block"> 我沿着中轴线缓缓前行,按照藏传佛教的习惯顺时针游览。大殿内,酥油灯闪烁不定,壁画上的千年故事栩栩如生,转经筒转动发出的轻响仿佛能净化心灵。信徒们虔诚祈福的身影,与殿外现代城市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时间在这里仿佛停滞了。</p> <p class="ql-block"> 大召寺的建筑风格融合了藏、汉、印度和尼泊尔特色,体现了古代丝绸之路上不同文明的交流与融合。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寺内供奉的文成公主带入西藏的释迦牟尼佛像“觉卧佛”,它不仅是信仰的象征,更是千年历史的见证。站在佛像前,仿佛能听到时光长河中的诵经声和朝拜者的祈祷。</p> <p class="ql-block">塞上老街:穿越时空的漫步</p><p class="ql-block"> 从大召寺出来,便是具有四百多年历史的塞上老街。这条古老的街道曾是塞外贸易要冲,见证了多少民族融合的历史故事。</p> <p class="ql-block"> 漫步在青砖铺就的老街上,两侧是明清风格的建筑,木质的门楣上刻着蒙汉两种文字。曾经的塞外最繁华贸易街市,如今已成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但依然保留着昔日的风韵。</p> <p class="ql-block"> 老街上的玉泉井是必访的历史名井,而周边的特色小店和美食摊位则让人流连忘返。我尝了当地特色的稍麦,这种在内蒙古西部流传已久的传统风味食品,用牛羊肉和大葱做馅,皮薄馅大,鲜美无比。</p> <p class="ql-block"> 随后我们来到了小召寺,虽然因时间已晚未能入内参观,只能在门前打卡留念,但夕阳余晖下的寺庙外观依然让人感受到浓厚的宗教氛围。</p> <p class="ql-block"> 当夜幕缓缓降临,塞外青城的灯火次第亮起,我回味着这一天的所见所感。从大召寺的庄严肃穆到塞上老街的人间烟火,这座被称为“青城”的塞外名城,以其独特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历史与现代的完美融合。</p><p class="ql-block"> “一见青城,再见倾心”,今天的旅行虽然短暂,但每一个瞬间都如此珍贵。这座凝练了万千史诗的古城,在华夏南北文化融合中崛起,在欧亚东西文明交流中繁荣,让我深切感受到了草原文化的博大精深。走在青城的大地上,处处是景,绿水青山绵延逶迤,这不仅是一次旅行,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