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青花釉里红开光贴花盖罐:元代瓷器,高42.3厘米,工艺复杂,为存世最完整元代青花釉里红珍品。</p> <p class="ql-block">青花釉里红开光贴花盖罐</p><p class="ql-block">河北博物院藏元代青花釉里红瓷器</p><p class="ql-block">青花釉里红开光贴花盖罐为元代景德镇窑烧制的釉下彩瓷器,1964年出土于河北省保定市永华南路小学元代窖藏,现为河北博物院镇馆之宝。该器物通体施青白釉,综合运用青花、釉里红、贴塑、镂雕等技法,器身装饰11层纹饰,腹部四组菱花形开光内贴塑四季花卉,枝叶以青花钴料绘制,花朵与山石采用釉里红铜红料涂绘,形成"红蓝辉映"的独特视觉效果。全球同类完整器仅存四件,河北博物院藏件作为体量最大且保存最完好的孤品,代表了元代制瓷工艺的最高成就。</p> <p class="ql-block">结构特征</p><p class="ql-block">器物由盖、罐两部分组成,盖顶堆塑坐狮钮,盖面饰变形莲瓣纹与回纹。罐体呈鼓腹造型,颈部装饰卷草纹,肩部环绕缠枝牡丹纹与下垂如意云头纹,腹部主体为四组菱花形开光,下部装饰卷草纹与仰莲瓣纹,全器共计11层纹饰带。开光内采用高浮雕技法贴塑菊花、牡丹等四季花卉,枝叶以青花勾勒渲染,花朵与山石使用釉里红涂绘。</p><p class="ql-block">工艺创新</p><p class="ql-block">此罐开创性地将青花与釉里红两种釉下彩工艺相结合,青花采用进口苏麻离青料,釉里红使用氧化铜为呈色剂,需在1280℃窑温中精准控制还原气氛,烧制难度极大</p><p class="ql-block">。装饰层叠采用模印贴花技法,先在胎体模印纹饰轮廓,再以堆塑技法形成立体浮雕,最后施彩烧制,形成釉下彩绘与浅浮雕结合的复合装饰效果。</p><p class="ql-block">出土与收藏</p><p class="ql-block">1964年河北省保定市永华南路小学基建施工时发现元代窖藏,共出土6件元青花瓷器,此罐为其中工艺最复杂的器物。自2013年河北博物院新馆开放后长期陈列于《名窑名瓷》展厅,系该馆陶瓷类藏品中唯一禁止出境展览的文物。全球现存四件同类器中,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一件尺寸略小器物,另两件分别藏于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法国吉美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历史地位</p><p class="ql-block">作为元代唯一完整存世的青花釉里红大罐,其釉里红发色纯正鲜艳,青花呈色浓翠凝重,印证了元代景德镇窑对多元装饰技法的融合能力。中国古陶瓷学会专家评价其为"十三世纪东西方贸易鼎盛时期陶瓷艺术的集大成者",2012年被国家文物局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