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鹰悦享课堂·中国人的规矩·礼节篇140,141】

李艳老师

<p class="ql-block">雏鹰中队</p><p class="ql-block">班级目标:微笑尊重  激励互帮</p><p class="ql-block">班级口号:小小雏鹰   展翅高飞</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班级格言:志存高远   直面挑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同学们,愿你们任何时候都能守住读书初心,在墨香月华里积蓄能量,让每一次挑灯夜读,都成为你们奔赴理想的阶梯,让知识的光芒照亮你们的人生征途!</p> <p class="ql-block">  140.朋友送一还礼是二</p><p class="ql-block">    中国人讲究礼尚往来,投桃报李。什么叫投桃报李?就是人家,送给您一个水蜜桃,您不能空口道谢,得回手送给人家一个大个儿的李子。</p><p class="ql-block">    但是按中国人的规矩,光拿一个李子回报人家的一个桃,似乎还不行。人家送给您一个桃,您至少要还人家两个桃。这就是所谓“还礼”的讲究。</p><p class="ql-block">人家送一,您绝对不能还一。还一,等于应付人情,用北京话说是“圆面儿”:还二,等于维护人情,用北京话说是“长脸”。这就是中国人对还礼的老规矩。</p><p class="ql-block">    比如:您的儿子上大学,邻居李二叔送来500元的贺礼。转过年,李二叔的儿子结婚,您要还礼。但您就不能也送500元钱了,送多少?至少是两倍,也就是要送1000元。</p><p class="ql-block">    当然,还礼也要看自身的条件,比如您家的经济条件要比李二叔家差一些了,让您拿1000元,您得咬牙,还要勒裤腰带。那您就拿600或800元。总之,既然是还礼,就要比人家送给您的要多。</p><p class="ql-block">    从这个老规矩,您就会发现中国人的礼有多大了。</p> <p class="ql-block">  141.不能“胳膊肘”交朋友</p><p class="ql-block">    在中国的方言土语里,尤其是在北京土话里,“胳膊肘”是个形容词,即拐弯儿的意思。</p><p class="ql-block">    不能“胳膊肘”交朋友。也就是不能拐弯儿交朋友的意思。交朋友还会拐弯儿吗?当然会。它是什么意思呢?</p><p class="ql-block">    举个例子吧,比如王五和李四是好朋友,在一次朋友的聚会上,王五通过李四,认识了张三。当然,张三跟李四是朋友。</p><p class="ql-block">    在这次聚会上,王五跟张三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于是俩人在散席的时候互相加了微信,私下联系上了。</p><p class="ql-block">    后来俩人绕过李四,一起合着干了许多事儿,最后成了铁哥们,而李四对此一点儿都不知道。这就是“胳膊肘”交朋友。</p><p class="ql-block">    中国人在交朋友这件事上设置了许多门槛,因为交友不慎,后患无穷,所以古往今来,人们对怎么交朋友,交什么样的朋友立了不少规矩,不能“胳膊肘”交朋友就是其中之一。</p><p class="ql-block">    为什么不能“胳膊肘”交朋友呢?</p><p class="ql-block">    因为王五通过李四,认识了张三。而他对张三并不了解,假如张三是个品行不端的人,王五被其假象所蒙骗,交了朋友会吃亏上当的。</p><p class="ql-block">    再者说,中国人交朋友讲究义气,“胳膊肘”交朋友,等于绕开原来的朋友,这种做法本身就是不义之举。</p><p class="ql-block">    假如王五跟张三一见如故,想跟他交朋友,那么,就大大方方把自己的想法告诉李四,李四对此点头,您再跟张三联系。</p><p class="ql-block">    此外,还有一种情况,也需要经过中间搭桥的朋友认可。比如王五在参加李四操办的一个活动,认识的张三。张三是一所重点中学的负责人,正好王五有个孩子今年小学毕业,王五想求张三帮忙让自己的孩子进重点中学念书。</p><p class="ql-block">    按中国人的规矩,王五是不能直接跟张三提这事儿的,因为之前他们并不认识,相互之间都不知底,刚认识就让人帮忙不合适。那么,王五应该怎么办呢?</p><p class="ql-block">    首先王五得把自己的想法告诉李四,然后让李四做主,怎么跟张三提这事儿?自然,李四对张三知根知底,对张三能不能办这种事儿,办这种事需要什么条件,他心里有数。他会告诉王五要不要跟张三提这事儿,怎么跟张三提这事儿?</p><p class="ql-block">    假如张三是个办事非常严谨的人,不管谁的孩子上学,他都秉公办事,对相关规定绝不越雷池一步。那么,李四就会劝王五不要找张三,给人家添麻烦。</p><p class="ql-block">    话又说回来,如果王五为孩子上重点中学心切,没跟李四打招呼,绕过他,直接找张三联系,要跟张三交朋友,最后达到孩子上学的目的,那么王五也就违背了中国人的规矩。</p><p class="ql-block">    当然,王五就是绕过李四,跟张三“胳膊肘”交朋友,最后也有可能达不到自己的目的。为什么呢?</p><p class="ql-block">因为张三很可能并不是王五想象的那种人。末了,也许跟张三的朋友交不成,孩子进重点中学的事儿也没戏,临完还把李四给得罪了,最后鸡飞蛋打,一场空。您说这不是得不偿失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今天的分享到此结束,感谢大家的聆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