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时间:2025.10.9</p><p class="ql-block">地点:华南师范大学</p><p class="ql-block">主题:生物系八五届本科生毕业40周年聚会 (集体合影篇)</p> <p class="ql-block">这天的阳光格外温柔,洒在生科院门口那块写着“我在生科院好想你”的蓝色标牌上,像是一句迟到了四十年的低语。我们从四面八方赶来,白发藏不住笑意,脚步却比记忆里轻快。四十年,足够让青涩少年变成沉稳长者,也足够让一句“想你”沉淀成一场重逢。</p> <p class="ql-block">站在生命科学学院门前,我们又一次排好队形。浅绿色的上衣是特意定制的,像是把当年的校服换了个颜色重新穿上。有人悄悄整了整衣领,有人笑着提醒不要眨眼睛——这熟悉的场景,仿佛不是在拍合影,而是在复刻青春的底片。</p> <p class="ql-block">站在台阶上的那一刻,忽然觉得时间倒流了。我们把鲜花献给老师,像极了当年领奖时的模样,只不过是角色互换了。快门按下的一瞬,所有人不约而同笑出皱纹,那笑容里有岁月的痕迹,更有未被磨灭的明亮。</p> <p class="ql-block">天空湛蓝,楼宇依旧。我们站在这里,不再是当年背着书包匆匆赶课的学生,而是带着半生故事归来的孩子。花束在老师手中微微颤动,像是捧着一段不敢惊扰的旧梦。可这梦,终究被笑声唤醒了。</p> <p class="ql-block">红门白柱的老楼前,我们又一次站成整齐的队列。有人轻声数着排数,有人张望谁还没到——这熟悉的组织感,仿佛我们从未离开过这个集体。四十年未见,却像只是放了个长假,今天返校报到。</p> <p class="ql-block">统一的衣裳,相似的笑容,手中的花束不仅是献给老师,也献给师生彼此未曾断联的情谊。有人说,这颜色像极了春天刚冒头的嫩叶,正应了“四秩芳华”四个字——四十载春秋,我们依然在生长。</p> <p class="ql-block">镜头前的我们,站得笔直,笑得放松。这座楼看过我们年少求知的身影,如今又收录下中年回望的从容。它不言不语,却记得每一个进出的脚步声,和那些在实验室里熬过的夜晚。</p> <p class="ql-block">有人提议比个“耶”,有人自发竖起大拇指,仿佛在向岁月宣告:我们还在,我们很好。花束在阳光下泛着光,像捧着四十年的光阴结晶。那一刻,没有伤感,只有满满的骄傲——为活到了今天,也为还能这样聚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老师手里的鲜花,像是接过一场仪式的交接。我们不再是那个需要被鼓励的学生,而是彼此见证者。四十年,有人成了教授,有人做了医生,有人远走他乡,有人守在故土,但今天,我们都只是“八五届生物系”的孩子。</p> <p class="ql-block">我们站在台阶,姿势略有不同,笑容却如出一辙。每一次快门,都是对记忆的一次确认:我们真的走过来了,带着各自的悲欢,汇成这一张张笑脸。</p> <p class="ql-block">我们又重新聚拢。每一次合影,都像在修补一段模糊的记忆。我们不再年轻,但站在一起时,那种默契和归属感,分明还是当年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绿意环绕的学院门前,我们一次次站定,一次次微笑。这些建筑记得我们的青春,而我们,用今天的笑容告诉它:那段时光,从未被遗忘。</p> <p class="ql-block">站在台阶,姿势微调,可那份庄重与喜悦始终如一。我们不是在刻意模仿过去的自己,而是在告诉彼此:无论走多远,这里始终是我们精神的原点。</p> <p class="ql-block">竖起的大拇指,是对生活的点赞,也是对同窗情谊的致敬。四十年,足以让许多人走散,而我们,竟还能站在这里,穿着一样的衣服,笑着说出同一句“真好啊”。</p> <p class="ql-block">有人站在边上指挥队形,像极了当年的班长。后排有人挥手,前排有人调整花束,整个画面突然活了起来——这不是静态的合影,而是一场流动的重逢。</p> <p class="ql-block">白柱映着阳光,玻璃窗倒映出我们的身影。我们站在建筑前,也站在时间的交汇点上。四十载春秋,有人眼角添了细纹,有人步履稍缓,但那份属于生科人的严谨与热忱,从未褪色。</p> <p class="ql-block">红门依旧,我们归来。这一张张合影,不是为了证明我们老了,而是为了证明我们还年轻——心还热,情还真,梦还在。</p> <p class="ql-block">整整齐齐的队列,像是一次庄严的点名。前排的鲜花,后排的挥手,都在说同一件事:我们都在,一个都没少。这种凝聚力,不是靠组织,而是靠四十年来心底那份不动声色的牵挂。</p> <p class="ql-block">我们站在这里,不为炫耀成就,只为确认彼此的存在。四十年,我们各自跋涉,却在同一片精神土壤里扎根。今天,我们用合影写下一句共同的注脚:桑榆未晚,归来仍是少年。</p> <p class="ql-block">台阶上的身影,层层叠叠,像极了年轮。每一道皱纹里,都藏着一段故事;每一个笑容中,都闪着未灭的光。我们站在这里,不是为了缅怀逝去的青春,而是为了庆祝它从未真正离开。</p> <p class="ql-block">老师手持的花束,像是把四十年的光阴捧在手心。这束花,是献给母校,献给老师,献给岁月,更是献给那个从未放弃成长的自己。</p> <p class="ql-block">晴空之下,绿植环绕,快门再次响起,这一次,不再是为了毕业留念,而是为了证明:即使年过半百,我们依然愿意为一场聚会精心准备,为一次重逢热泪盈眶。</p> <p class="ql-block">站在台阶的我们,站成了一道风景。这风景里有时间的重量,也有生命的轻盈。我们不再追逐未来,却依然热爱当下——这,或许就是“桑榆未晚”的最好注解。</p> <p class="ql-block">统一的衣裳,熟悉的笑容,手中的花束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我们笑着,拍着,说着“再来一张”,仿佛要把错过的四十个春天,都补进这一日的光影里。</p> <p class="ql-block">站在台阶上的我们,手持鲜花的我们,竖起大拇指的我们——无论姿势如何变化,那份属于八五届生科人的集体记忆,始终如一。</p> <p class="ql-block">又一次站在“生命科学学院”的牌匾下,我们不再是求知的学生,而是带着答案归来的旅人。答案很简单:四十年,我们各自精彩,也始终相连。</p> <p class="ql-block">现代的楼宇,熟悉的名称,我们站在这里,像是一群穿越时空的访客。我们带来了岁月的礼物——不是功名利禄,而是历经沧桑后依然清澈的眼神。</p> <p class="ql-block">我们笑着,拍着,说着“记得当年……”,那些琐碎的细节突然变得无比珍贵。原来,真正的芳华,不在年少时,而在回忆时依然能微笑的瞬间。</p> <p class="ql-block">白柱红门的建筑前,我们最后一次整理队形。有人笑着说:“下次聚会,咱们穿校服吧?”众人哄笑,眼里却闪着认真——我们真的在计划下一次重逢了。</p> <p class="ql-block">那栋现代的建筑静静矗立,绿树成荫,玻璃幕墙映着蓝天白云。它不知道,就在它门前,一群老人刚刚完成了一场关于青春的仪式。他们用合影告诉世界:四秩归来,心仍少年;桑榆虽晚,为霞满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