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 字:土人儿</p><p class="ql-block">图 片:手机拍摄</p><p class="ql-block">美篇号:146018300</p>  <p class="ql-block">10月2日国庆第二天与闺蜜夫妇10点多驱车从南京出发去往鲁迅故里,一路上跟随导航指引前行,路上还算顺利,只有个别路段比较拥堵,315公里的路程历时5个多小时下午4点多到达目的地,附近停车场全部“已满”。沿着鲁迅中路绕圈,路过“悦城景岳堂药店”看到有一个内部停车场,试着开进去居然放行,里面还有好几个车位赶紧将车停好,先去鲁迅故里参观,结果是约不上当天的票,第二天的票也是下午18点30以后了。34℃的高温热的人汗流浃背,我是最怕热的一个人,浑身都被汗水浸透脸上的汗水顺脸颊滑落,手臂都是黏黏的很难受,闺蜜夫妇也比我好不到哪里去,也是热的抬臂撸袖,脸上也都浮着汗水的晶亮,三个人寻思着会有人退票,我们就有机会,拿着手机折腾好一会都无果,正在这时过来一个“黄牛”说是掏一百元带三人进去,我们毫不犹豫就掏钱被他带进了鲁迅祖居里。</p>  <p class="ql-block">绍兴鲁迅故居景点有,鲁迅祖居 ,三味书屋 ,鲁迅故居 ,百草园 ,鲁迅纪念馆,这条路线由北向南。我们三人被人群拥着前行参观。鲁迅祖居(周家老台门)是鲁迅祖辈世居的家族宅邸,主要用于祭祀和社交活动,又称周家老台门,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约18世纪),是鲁迅祖辈世代居住的家族宅院,体现清代士大夫家族的生活场景。作为家族公共空间,核心区域如德寿堂用于祭祀、庆典及宾客接待,鲁迅也是于节庆时短暂来到,祖居占地3087平方米坐北朝南,青瓦粉墙的四进院落结构,含门厅、大厅、香火堂等,以砖木青瓦建筑为主,悬挂“翰林”匾额彰显家族地位,是绍兴保存最完好的清代台门建筑群,见证了周氏家族的兴衰,鲁迅笔下《父亲的病》中描写当铺的情节就发生于此。</p>  <p class="ql-block">我们被人群拥着走了个过场不到20分钟就走了出来,路过“鲁迅故居”“三味书屋”准备排长蛇队伍进入时被告知没有预约码进不去 ,和着100元只能看一个景点。</p><p class="ql-block">没办法只好怏怏的先去找吃的,看到孔乙己雕像后面店铺横幅上“孔乙己茴香豆”几个大字,愣是数次回头都被拥挤的人群挡住了品尝的欲望,走入对面一家“ 次坞打面馆”要了三碗三鲜次坞打面品尝一下觉得味道还不错,吃饱喝足找住的地方,走入旁边的“全季酒店”问了下标间价格一间一晚899元,觉得贵了出来找到一家“如家快捷酒店”一间一晚650元,贵也只好登记住下。</p><p class="ql-block">稍加休息,晚上7点多我和闺蜜出来看看绍兴夜景,信步走到鲁迅故里古街仓桥直街上,发现晚上不需预约用身份证就可以进入鲁迅故居,于是排长蛇队伍进入扫码入口,工作人员告知电子身份证不可入内,安保人员告知可进入,纠结了一会进不去,得知晚上22点关馆,只好回宾馆拿身份证原件。</p>  <p class="ql-block">回到宾馆叫上发小老公,三人拿上身份证原件,去往鲁迅故居。徬晚时没有品尝到“孔乙己茴香豆”那就品尝一下“黄酒冰棒”吧,入口一股黄酒特殊的香味加之冰淇淋的香甜冰爽一同滑入腹中,顿觉凉爽了许多,赶紧几口下肚,随长蛇队伍进入鲁迅故居。夜晚参观的人数较之傍晚要少些不用预约拿上身份证原件就可以扫码进入,慕名而来的人潮还在不停的涌动。</p>  <p class="ql-block">绍兴鲁迅故居占地4000平方米,也称鲁迅故居新台门,坐北朝南共六进,八十多间房屋,还有鲁迅笔下的后院“百草园”,鲁迅就出生成长在这个周氏大家族中。其祖父周福清的仕途起伏和科举舞弊事件,导致周家从显赫官宦之家到因丑闻而迅速的衰落。因家族的变换,鲁迅作为长子所肩负的家族使命,背井离乡探寻出路,对当时国情的深刻解读,对故乡的念念不忘,都在鲁迅笔下得到了释放。</p><p class="ql-block">我们被人群推动着来不及细看,拿着手机迅速记录下路过的场景,脑海中浮现出鲁迅笔下《孔乙己》中的孔乙己,《阿Q正传》中的啊Q,《祝福》中的祥林嫂等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在脑中闪现。鲁迅出色的才华,对自己国家的热爱与眷恋,对底层百姓的同情关怀,对民族和人类命运有着深刻的感召力,他的凝聚力、号召力、对我们国家民族都有着巨大的影响,一代文豪让人肃然起敬,鲁迅精神成为了我们中华民族之魂。</p>  <p class="ql-block">从百草园出来,进入了三味书屋。三味书屋位于绍兴鲁迅故里景区,占地面积795平方米,是绍兴府城内著名的私塾,由寿镜吾家族创办。寿镜吾在此坐馆教书长达60年,书屋从建筑到陈设基本保持原貌,见证了晚清传统教育的历史。鲁迅于12岁(1892年)至17岁在此求学。求学期间因家道中落曾短暂中断学业,后返回完成启蒙教育,这段经历深刻影响了他的文学创作。书屋名称“三味”取自宋代李淑《邯郸书目》的古语,将读书比作饮食,读经味如稻粱:经典著作如主食,滋养根本。读史味如肴馔:历史书籍如菜肴,提供愉悦补充。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诸子著作如调味品,丰富学问。</p>  <p class="ql-block">书屋正中的墙上挂着一幅画,画着一棵古松,树底下卧着一只梅花鹿,松树象征长寿和坚韧,而鹿则代表机灵和长寿。画前面是先生的座位,一张八仙桌,一把高背椅子,桌子上照从前的样子,放着笔墨纸砚和一把戒尺。学生的书桌是从自己家里搬来的,分列在四面,鲁迅的那一张在东北角上。当年鲁迅就在那里读书、习字。</p><p class="ql-block">鲁迅的书桌上刻着一个小小的"早"字。这个"早"字有一段小故事:鲁迅的父亲害了病,鲁迅一面上私塾读书,一面帮着母亲料理家务,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把家里的东西拿到当铺去换了钱,再到药铺去给父亲买药。有一天早晨,鲁迅上学迟到了。教书认真的寿镜吾老先生严厉地对他说:"以后要早到!"鲁迅默默地回到座位上,就在那张旧书桌上刻了个"早"字,也刻下了一个坚定的信念,从那以后,鲁迅上学再没有迟到过,而且时时早,事事早,为之毫不松弛地奋斗了一生。</p>  <p class="ql-block">出了“三味书屋”由于时间太晚了“鲁迅纪念馆”只好遗憾错过,漫步仓桥直街的石板路上,观夜市在灯光映照下更加耀眼璀璨,石拱桥下停着的十几个乌篷船在灯光照耀下,为运河洒下了斑驳的倒影,再次回首看向孔乙己雕像后面的横幅“孔乙己茴香豆”,想着下次再来一定也学孔乙己,温两碗黄酒,来一碟茴香豆,慢慢品味。</p>  <p class="ql-block">我与发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