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二零二五年十月四日摄于济南龙湖湿地公园,文字介绍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跳蛛。这类蜘蛛在蜘蛛目中自成一科,即跳蛛科Salticidae,亦被称为蝇虎科。尽管跳蛛体型小巧,但它们的身影却常常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同于擅长编织树枝间蜘蛛网的蜘蛛,跳蛛以卓越的跳跃能力、活泼的动作和多样的颜色著称。</p> <p class="ql-block">在中国,跳蛛的种类繁多,广泛分布于乡村与城市之中,尤其是绿化带、墙壁和砖瓦缝隙等处,都是它们活动的乐园。尽管跳蛛无法织出悬挂的蛛网,但它们同样会制造蛛丝,这些蛛丝对它们而言如同安全绳一般,在跳跃时提供必要的保护。此外,某些种类的跳蛛还会利用蛛丝编织出临时的网巢,用于休息、蜕皮或繁殖之用,但这种网巢是平铺在地面上的,与悬挂的渔网截然不同。</p> <p class="ql-block">跳蛛的狩猎技巧同样令人称奇。它们虽无法织出悬挂的蛛网,却能巧妙地利用蛛丝。这些蛛丝不仅有助于它们在跳跃中保持平衡,还能在必要时提供保护。而跳蛛那八只眼睛,更是各具其独特的观察功能,为它们在探寻猎物或躲避天敌时提供了全方位的视角。这种高效的感知系统,无疑是跳蛛在复杂环境中生存的关键。</p> <p class="ql-block">跳蛛在捕猎方面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尽管蜘蛛作为无脊椎动物,通常不被认为是高智慧的生物,但跳蛛显然打破了这一常规。它们在寻找和捕猎猎物时,展现出超越同类动物的决策能力,并且具备一定的学习和记忆功能。这种高智慧与它们的主动捕猎方式密不可分,跳蛛不会被动地等待猎物,而是会积极寻找并评估目标,通过不断积累的经验来提高捕猎成功率。在捕猎过程中,跳蛛会巧妙地尾随猎物,灵活调整方向和距离进行观察,同时利用掩体进行隐蔽和迂回策略,以确保每一次捕猎都能成功。它们的食谱广泛,包括各种体型较小或与其相当的节肢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等,甚至有些跳蛛还会捕猎结网型蜘蛛。</p> <p class="ql-block">还有些跳蛛具备出色的拟态能力。例如,蚁蛛属Myrmarachne的成员能够巧妙地模仿蚂蚁的外形,甚至在行走时抬起第一对步足来模仿蚂蚁的触角。然而,它们这样做并非为了捕食蚂蚁,而是利用这种拟态来使蝇类及其他昆虫降低戒备,进而为跳蛛提供更多且更优质的捕猎机会。</p> <p class="ql-block">目前,养跳蛛的人也不在少数,只不过跳蛛体型娇小,稍不留意就可能忽视它们的存在,因此在异宠圈中相对较为小众。与饲养捕鸟蛛截然不同,饲养跳蛛对新手来说更为适宜。跳蛛不仅危险性低、饲养环境简单,更因它们活泼的性格和趣味性而深受喜爱。</p> <p class="ql-block">饲养跳蛛的环境既可简单也可复杂。简单来说,一个布丁杯或斗鱼杯就足够,但需注意气孔要小,以防跳蛛逃脱。由于跳蛛更倾向于在竖直的墙面或天花板活动,很少在地面行走,因此垫材并非必需。至于食物,由于跳蛛体型较小,幼体或亚成体跳蛛可喂食残翅或无翅果蝇,而成体跳蛛则适合食用刚孵化不久的面包虫、针头蟋蟀等小型昆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