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家岭大捷-不应淡忘的历史

风花雪月我

<p class="ql-block">万家岭大捷是中国军队在武汉会战中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与平型关大捷、台儿庄大捷并称抗战防御阶段的三次大捷。日军第106师团的4个联队大部被歼,大大提振了全国军民抗击日寇之士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一、战云密布:武汉会战的生死博弈</b></p><p class="ql-block">1938年夏,侵华日军继南京大屠杀后,调集35万兵力分五路直逼武汉,妄图通过“速战速决”迫使中国屈服。武汉地处长江与京广线枢纽,是国民政府临时陪都,更是维系抗战全局的战略支点。此时,中国军队虽在淞沪、南京等地浴血抵抗,但日军凭借装备优势长驱直入。值此存亡之秋,第九战区代司令长官薛岳临危受命,率第一兵团25万将士镇守赣北,在南浔铁路沿线布下防线,一场决定民族命运的恶战就此拉开帷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二、诱敌深入:薛岳的反八字奇阵</b></p><p class="ql-block">面对日军第106师团、第101师团的轮番猛攻,薛岳创造性地构设“反八字剪刀阵”:以金官桥、德安为支点,两翼依托庐山、岷山等天险,形成前宽后窄的袋形防御体系。</p><p class="ql-block">此阵“喇叭口”朝外,可将日军机械化部队引入狭窄山地,使其重炮、坦克难以施展威力;“剪刀刃”向内,待敌深入后两翼合拢,以步兵近战抵消其火力优势。7月至9月间,日军第106师团在金官桥、马回岭等地连续受挫,伤亡逾万却寸步难行,师团长松浦淳六郎哀叹“踏入了死亡陷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三、锁钥之争:麒麟峰阻援战的铁血绞杀 </b></p><p class="ql-block">麒麟峰,海拔313米,扼守瑞武公路东侧咽喉,南控白水街交通要地,是日军第27师团接应万家岭被围第106师团的唯一通道——此峰若失,两股日军将合流突围,万家岭合围之势将被瓦解、前功尽弃!9月25日至29日,这场决定战役全局的阻援战在此打响,成为万家岭大捷的“生死锁钥”。 </p><p class="ql-block">9月25日,日军第27师团宫崎富雄联队以第三大队为先锋,向麒麟峰发起猛攻。中国军队第18军第60师首当其冲,依托反斜面工事节节抵抗——敌炮轰时撤至山棱后隐蔽,敌冲锋时再返阵阻击,有效减少伤亡。日军久攻不下,竟违反国际公约滥施毒气,仅27日单日就投射毒气弹200发,缺乏防毒器具的中国士兵纷纷中毒,阵地一度被日军突破北段。我国军在敌人的毒气与白刃战中坚守、阵地反复拉锯。</p><p class="ql-block">危急时刻,川军新13师、第32军第142师星夜驰援,与第60师形成夹击之势。第60师180旅以连为单位发起波浪式冲锋,360团团长杨家骝身先士卒,壮烈牺牲于阵地前沿;团副何希哲率敢死队夜袭敌阵,全队伤亡殆尽仍未退缩。双方在山顶展开殊死白刃战,中国士兵以手枪近距离突袭,日军猝不及防遭重创,大队长荒木贞一以下300余人被歼。 </p><p class="ql-block">9月28日,日军已占据麒麟峰主峰大部,援军后续部队正陆续抵达。当晚,第142师炮兵营营长陈锐霆(中共秘密党员)在驰援途中,意外发现日军隐蔽的炮兵阵地,当即集中全营火炮实施急袭,将敌12门重炮悉数摧毁,彻底瘫痪其火力支援,在绝境中予敌以致命一击。此役成为麒麟峰阻援战的转折点,失去炮火掩护的日军攻势顿挫,中国军队趁势发起总攻。</p><p class="ql-block">29日凌晨,第60师与142师分南北两路攀山突击,经4小时白刃格斗,终将残敌聚歼于麒麟廊,彻底收复主峰。此战中国军队虽付出伤亡两千余人的代价,但击毙日军代理大队长上田谦次郎等核心指挥官,彻底粉碎了日军之接应企图。 </p><p class="ql-block">在麒麟峰久攻不克、后路被我第91师切断的双重打击下,日军第27师团师团长本间雅晴做出罕见抗命之举,不顾冈村宁次的严令,于10月1日率部向鄂南溃退,将第106师团彻底遗弃在万家岭绝境之中。中方取得麒麟峰阻援战胜利,从而给万家岭战役部署的合围圈关上了最后一道闸门,为后续总攻扫除了最大隐患。叶挺在战后复盘时直言:“麒麟峰之守,功在合围之成”。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四、瓮中捉鳖:万家岭之钢铁合围 </b></p><p class="ql-block">9月中旬,日军华中派遣军司令官畑俊六狂妄自大、企图孤注一掷,令第106师团舍弃重装备,轻装穿越南浔、瑞武路间隙,妄图迂回德安侧后。薛岳识破诡计,一面令第4军、第74军等部佯装败退,诱敌进入万家岭地区;一面急调第66军、第70军等10万援军昼夜兼程,从三面包抄。至10月2日,日军106师团1.7万余人被压缩在以张古山为核心的10平方公里区域,陷入补给断绝、孤立无援之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五、血火淬炼:张古山绞肉机之战</b></p><p class="ql-block">张古山,海拔224.5米,是控制万家岭战场的咽喉要地。日军在此构筑三层火力网,以机枪、迫击炮封锁所有通道。10月5日,第74军51师师长王耀武奉命主攻,153旅旅长张灵甫率敢死队攀绝壁夜袭,与日军展开白刃肉搏。经五昼夜拉锯,阵地易手十余次,双方伤亡枕藉。日军甚至空投200余名军官妄图恢复指挥,但悉数被歼。战至10月9日,51师以伤亡3000余人的代价牢牢控制张古山,彻底封死日军突围通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六、摧枯拉朽:总攻与胜利曙光</b></p><p class="ql-block">10月7日,薛岳下达总攻令:第66军从北、第74军从南、第4军从东、第91师从西四面夹击。中国军队以手榴弹、刺刀与日军展开逐山争夺,炮2团第3营营长陈锐霆率部奇袭日军炮兵阵地,将其12门重炮全部摧毁。9日夜,13支敢死队潜入敌阵,在雷鸣鼓刘村直逼日军师团司令部。松浦淳六郎率200余名残兵在照明弹掩护下仓皇逃跑,其司令部文件、军旗尽落我手。至10月10日,日军第106师团除千余伤兵外全被歼灭,101师团第149联队亦被全歼,中国军队取得全面胜利,史称“万家岭大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七、彪炳史册:战役之深远影响</b></p><p class="ql-block">此役历时12天,中国军队以伤亡2.5万的代价,几乎团灭日军106师团,首创抗战中全歼日军整师团纪录,毙、伤日军1.7万余人,缴获轻重机枪500余挺、步枪3000余支。叶挺将军盛赞其“挽洪都于垂危,作江汉之保障,并平型关、台儿庄鼎足而三”。万家岭大捷不仅粉碎了日军迂回武汉的战略企图,更极大提振了全国军民的抗日士气。消息传开,武汉三镇万人空巷,民众高呼“中国不会亡!”;国际舆论亦纷纷赞誉,称“中国军队以血肉之躯筑起了钢铁长城”。</p><p class="ql-block">中国军队以此战为契机,进一步巩固了赣北防线,为武汉工业、物资转移争取了宝贵时间。万家岭的焦土与热血,见证了中华民族不畏强寇、血战到底的民族气节,在抗战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一笔。</p> <p class="ql-block">作者:喜子.Ai</p>